作者:章軻   

  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不應盲目攀比,而是應當選擇適合當地實際和經濟實力的建設運行方式。

污水處理設施投入不足、雨水污水混流、管網跑冒滴漏、大量污水溢流直排……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跟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多個城市看到,一些已經建成的治污設施管理不善,管網建設滯後,污水直排問題突出,已成爲水環境改善巨大的“絆腳石”。

日前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對進水情況出現明顯異常的污水處理廠,開展片區管網系統化整治。

多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

貴州省畢節市位於川滇黔三省交界,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發源地,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12月初,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畢節市污水直排污染環境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大方縣、七星關區、納雍縣等縣區問題尤爲突出。

12月16日,督察組通報,畢節市大方縣城生活污水產生量約爲2.8萬噸/天,但實際處理能力僅1.4萬噸/天,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由於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該縣大量城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外排。當地還通過3條排污溝渠將污水違法排入附近溶洞,對獨特的岩溶生態系統和地下水造成嚴重影響。

其中,僅城南片區每天就有約5000噸生活污水經排污溝進入溶洞。監測結果顯示,該排污溝內污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高達279毫克/升、26.4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13倍和25倍。

七星關區是畢節市主城區,由於污水收集處理體系規劃建設不繫統、不科學,雨污分流改造不徹底,加上日常巡查維護不到位,管網病害情況較爲普遍,大量河水或雨水混入污水管網,導致污水收集量遠超現有處理能力。

像畢節這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的城市爲數不少。

12月12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吉林省反饋督察情況指出,松遼流域治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管網建設改造嚴重滯後,“十三五”時期,9個市州有7個未完成新建污水管網任務,吉林、遼源、白山3市僅完成10%左右,合流制管網改造任務也推進滯後。

督察組發現,吉林省污水處理能力短板明顯。長春市南部、西部、北郊污水處理廠和白山市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臨時應急處理設施效率較低。全省有48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依託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工業廢水。部分區域水質反彈明顯。

12月13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湖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也指出,湖北省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明顯,污水管網歷史欠賬較多,管網錯接、漏接、混接等問題突出。如武漢市探測出混錯接點3932個;完成缺陷檢查的管網中,平均每公里就有5.9個三、四級缺陷。孝感市孝昌、大悟兩縣未完成“十三五”期間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新增管網等任務,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澴河。

2018年以來,廣東省財政投入2100多億元治水,採取超常規力度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城市(含縣城)污水管網2.62萬公里,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708.9萬噸/日。

但廣東的水環境治理區域城鄉不平衡。12月13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反饋督察情況時也指出,近年來,廣東省生活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空前,但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及練江流域,區域管網建設不平衡,污水收集率差異明顯。

督察發現,2020年粵西地區污水收集率僅52.5%,粵東、粵北地區污水收集率更低,分別只有34.5%、32.5%,不足珠三角地區的1/2。相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廣東省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明顯,農村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部署的生活污水收集任務未完成。

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不足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今年10月公佈的《2020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鑑》,截至2020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有2618座,處理能力爲19267萬立方米/日。污水年排放量5713633萬立方米,年處理量5572782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爲97.53%。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此前在解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時介紹,我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仍存較多短板弱項。污水收集管網短板較爲突出,毛細血管缺失,管網老舊破損和混接錯接廣泛存在,南方地區雨污溢流污染較爲普遍,污水收集率和污染物消減效能不高。

業內人士分析,造成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2月7日,畢節市委副祕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傅立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市、縣兩級財力薄弱,環保資金投入保障不足。

傅立勇說,因地形條件導致管網建設困難,污水收集管網的規劃設計建設配套不足,不能做到應收盡收,導致污水產生量低於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能力,造成設施運行效率不高,污水處理效果差。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高級工程師閔承鵬介紹,貴州爲喀斯特典型地貌,地形起伏不定,在貴州建設同等規模的污水處理廠,相比其他地區投入要高很多,“比如,其他地方建管網每公里投資100萬~200萬元,在貴州就要300萬元”。

第一財經記者在畢節市採訪時瞭解到,該市人口規模在貴州省各市州中排名第一、GDP全省第三、地域面積全省第三,但由於受機構編制總量限制,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編制總量偏少,與貴州省內其他市州相比差距較大,現有執法力量與執法區域廣、人口規模大、監管任務重的實際不相適應。

根據畢節市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縣級生態環境監測設備不齊並陳舊,監測人員能力跟不上實際工作需要”。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有三個方面的制約因素:管網不配套、運行經費缺、專業人員少。”12月15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祕書長馬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使東挪西借或引進社會投資,參照其他地區建起了污水處理設施,也很難保障穩定運行。”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城市主題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部治污,一定是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這是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

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

對於多地水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進駐地方的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也做出了原因分析,包括水體整治缺乏系統性、科學性謀劃;一些長效管控機制落實明顯不到位;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決心不大、標準不高等。

“解決之道也只能從問題源頭找尋。”馬輝說,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不應盲目攀比,而是應當選擇適合當地實際和經濟實力的建設運行方式,比如引進“裝配式一體化”的污水處理設施,投資少、工藝相對簡單實用、運行經費少,還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專業人員值守。

馬輝認爲,其次應加強中央轉移支付和地方財政支付力度。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設立中央、省、市財政分擔機制。對於地方政府拖欠的污水處理設施服務費用,在未來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中直接予以劃撥扣減。污水處理費上繳地方財政後,應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避免挪用和截流。

上述《意見》要求,開展污水處理廠差別化精準提標。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國環保標準應體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按經濟發展水平梯次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按照流域與區域生態環保目標設立生態環境標準,體現生態環保工作的針對性和因地制宜性。

常紀文說,爲促進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均衡性,須制定在全國具有普適性的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等標準。但對於一些跨省級行政區域的流域和空間區域,如長江、黃河、淮河和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成渝地區等,國家普適性標準難以體現這些具體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的難易程度;流域和區域內的一些省份實施了嚴格的地方標準,但是難以適用於流域和區域內的其他地區,難以全部提升全流域污染防治的整體要求。

常紀文認爲,“十四五”時期,有必要修改《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按照各跨省流域和區域的生態環保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實際情況,制定適用於全流域和區域且嚴於國家標準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

王洪臣建議,解決西部欠發達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考慮在宏觀政策層面,加大上下游、東中西排污權交易力度。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超過25%;創新完善自然資源、污水垃圾處理、用水用能等領域價格形成機制。

上述《實施方案》和《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都明確,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必須合理規劃建設服務片區污水收集管網。加快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管網空白區,加快補齊“毛細血管”。通過清污分流、管網更新修復、混錯接改造等途徑,提升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城市,推進雨污合流管網改造,降低溢流污染頻次。

在資金籌集方面,《實施方案》提出,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合理設計資金保障方式,從拓寬財政資金投入渠道,調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兩個方面着手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