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滬深兩市震盪走低,前期表現強勁的元宇宙概念等板塊領跌,元宇宙板塊後市是否還值得關注?現階段機會在哪裏?證券時報時報會客廳曾於12月16日邀請了清華大學互聯網博士、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兼傳媒互聯網首席分析師文浩針對元宇宙進行了分享,在當下元宇宙概念波動較大的市場行情下,我們來重溫一下文浩先生的部分觀點。

中國化的元宇宙,就是“下一代全真互聯網”

證券時報記者:到底該如何理解元宇宙?

文浩:美國新銳巨頭公司Roblox已經上市了,這是最早引起資本市場大規模關注的元宇宙上市公司,如果用他的概念來定義元宇宙的話,他提出了八個概念(虛擬身份、社交、沉浸感、跨地區跨終端、低摩擦、經濟系統、內容多樣性、安全),我認爲這裏面最重要的新元素就是沉浸感和經濟系統,其他的六個因素並沒有根本創新。但沉浸感是需要藉助AR\VR的硬件交互技術,還有比如實現沉浸感的觸感技術,這是個非常大的革命,我們認爲這個革命可以類比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同樣的,經濟系統,在Roblox裏面可以創造虛擬貨幣並和實體貨幣兌換。我一定要提醒投資者,在經濟系統方面,中國有非常嚴厲的法律規範,中國的元宇宙公司不能簡單的照搬美國的情況。

要實現所謂的沉浸感體驗是非常具有挑戰的,背後還需要雲端融合、高帶寬和高算力,現在包括Roblox本身也沒有實現它所描述的終極狀態。

我們所認爲的元宇宙三個階段分別是:元宇宙的啓蒙—遊戲(1.0);元宇宙的進化—沉浸、擬真(2.0);元宇宙暢想—全真、開放(3.0)。現在還是元宇宙的初期,包括Roblox現在也還是停留在這個階段,但是已經是在1.0到2.0的交叉環節了。隨着XR技術進步將提升用戶體驗,推動元宇宙進入2.0。

爲什麼現在纔剛剛出來這麼些硬件,大家就願意去炒這些遊戲公司硬件公司?是因爲可以看到,從3G到4G時代,對應着A股從13年到15年有很多股票翻了十倍,但是因爲很多公司業績無法兌現,股價又從15年到2021年跌了六年,那現在是到了5G的初期。這張圖裏可以同時看到歷史上這種主題投資的機會和風險。

我覺得馬化騰的描述可以讓大家很好的去理解中國化語境下的元宇宙,就是“全真互聯網”,就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真實感會越來越強,我覺得這會比較好理解。

2021年,巨頭們爲了下一步的元宇宙,已經做了大量的資本佈局。雖然前期元宇宙大部分的應用都和遊戲有關,但除了遊戲,還會包括會議、辦公、教學、工業等多元場景。

騰訊、Facebook等巨頭都特別有危機意識,他們會擔心元宇宙時代用戶不是通過微信、QQ或者是Facebook接入。

國內的巨頭目前整體進度在硬件上略微落後海外,但從應用創新上並不輸。我們認爲中國目前騰訊可能是佈局最早最全,字節跳動在這一年比較猛,而華爲阿里百度等其他大廠也在迅速跟進。

投資者大部分是來尋求投資代碼的,希望買了股票就能漲,但這個事情絕沒那麼簡單。互聯網想要真正進入元宇宙時代,有大量的前沿技術需要突破。

我們認爲未來十年真正能成長出來的公司,第一是必須要成爲世界級技術領先的公司,而不止是會談應用;第二是尊重創意,能不斷把中國模式進行輸出,用戶不止針對中國人;第三,它的利益不止是簡單的把你拉到虛擬世界來玩遊戲,一定是要能夠反哺現實世界;最後就是,它不能是隻考慮賺錢,而不考慮社會外部性,要注意監管的要求。

當下是從部分沉浸向深度沉浸轉變的一個過程,這裏的核心就是硬件技術。對應着VR設備在今年全球累計出貨量大概在1600萬左右,我們預計未來一兩年業績最早能兌現的可能是各種硬件公司,但是互聯網和應用公司的長期暢想空間會更大。

元宇宙相關投資版圖覆蓋面廣,主要包括硬件與操作系統、後端基建、底層架構、人工智能、內容與場景、協同方等六方面,建議關注先發落地及應用。在內容與場景方面,預計遊戲是起點,同時涉及更廣泛B端應用場景,社交及其他泛娛樂C端應用。

元宇宙不等於遊戲

證券時報記者:爲什麼需要元宇宙?它有什麼價值?它如何反哺現實世界?

文浩:一方面隨着人類的生產力在不斷的迭代升級,理論上人們的工作時間也會不斷的變化,休閒娛樂的時間會增加,這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事物如果過度沉迷,就會引發爭議,比如未成年人的過度遊戲,這就是爲什麼我會特別強調它的社會性,我同意技術是沒有絕對的善惡,它本質和初衷就是爲了把體驗提升以及效率提高,它需要我們去引導,我認爲政府會對它的外部性進行引導。

另一方面現實世界無法簡單重來,然而在虛擬世界我們可以不斷的進行測試。再比如說工業互聯網,我們經常會在實驗室裏說數字仿真,因爲現實中很多測試的成本很高,比如一些實驗一開始就在現實中測試的成本很高,未來就可以把一些可信性測試放到虛擬世界裏進行。所以元宇宙的邏輯確實足夠大,而且元宇宙toB的應用創新我認爲也會很多,或者大家就把元宇宙理解爲是互聯網下一代就行了。

元宇宙處於萌芽期 沒有人可以推斷未來

證券時報記者:元宇宙會變成剛需嗎?未來頭顯設備會替代智能手機嗎?

文浩:我覺得關鍵在於,我們還只是在電影裏看到這樣的設備,現實中還沒有很好體驗的設備。如果現實裏真的出現了電影裏的這種設備,你可以問問自己會不會願意去玩,首先能確定的是未來AR的應用設備和場景會比VR要多,因爲它不脫離現實場景;第二個要看硬件的突破,我並不是電子行業專家,我不確定電子設備的革命能做到什麼程度和速度。多年前,普通人可能只知道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諾基亞,沒人知道未來的智能手機會是蘋果這樣。我們一切的暢想,方向是沒問題的,但這個速度有多快,取決於什麼時候會出現這種設備。

所以我們現在比較關注蘋果明年的新品發佈,下一代蘋果的手機可能是和AR的眼鏡聯動。這些巨頭公司會引領前面的方向。現在的元宇宙是萌芽期,特點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推斷未來,但趨勢已經清晰。

現階段的元宇宙應該這麼投!

證券時報記者:萌芽期的元宇宙是個值得關注的超級投資機會嗎?現階段該如何投資?

文浩:投資分爲價值投資和主題投資,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投資方法。就像美國曆史上,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高點的情況,如果當時你高點買入那些純概念的公司,本金的損失是很大的,如果你當時最高點追了amazon,你也要到2007年才能解套,但是如果你拿到現在,已經翻了五十倍。所以我認爲在當下是否參與,這個要根據投資者自己的投資風格和專業程度來判斷。如果這個時候看硬件的上下游,相對更容易出業績,你就盯巨頭公司的出貨量,因爲有訂單,大家是可以明確算到未來幾年的業績。同時,從互聯網應用的角度來看有幾個賽道,比如虛擬人、區塊鏈技術應用等,也是比較真實在做的東西,但這些公司馬上就能有業績嗎?這個肯定還需要觀察。目前元宇宙的各項應用還處於一個萌芽期,這個期間股票的波動會非常大,需要非常專業的心態和高超的水平才能參與。也就是說實際元宇宙賽道長期的空間很大,但短期確實有很多公司還沒有出來業績,波動較大。

我希望大家瞭解一下產業曲線和投資風格匹配,一般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投資。元宇宙現在處於一個比較早期的階段,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你在這個階段會非常糾結,這個階段只有一些硬件公司能看到財報上有業績。回頭去看A股當時在炒各種遊戲公司的時候,騰訊的王者榮耀都還沒有出來,所以從應用公司的角度來看這會有一個發展過程。

如果你是從98、99年美股互聯網這個概念剛興起的時候就殺入,泡沫破滅前離開,那一波可能會是非常好的暴富機會;如果你拿着不動那可能短期會坐一波過山車;如果是高位殺進去的,那損失會很大,甚至有的公司就沒了。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元宇宙現在的階段會有點像風險投資,因爲它有很多東西無法確定,但在這個階段爲什麼有些標的,機構也敢去買呢?你得看它本身原有的業務是否也會有個不錯的增長,給予了安全邊際?即便新的業務做不成,我本身也在賺錢;最大的風險是你買的那些公司本身業務不賺錢,純粹靠概念,這裏面的風險就會比較大了。所以元宇宙並不是不能投,而是應該多看那些即便未來元宇宙業務不一定能大成,但現有業務對業績也能有個很好的支撐的標的,就是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這種標的即便波動大一些,也不會跌回去,但純粹靠概念炒作的公司波動就比較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