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回望汾酒:那個站在高處看世界的李秋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文靜  重慶報道   李秋喜在60歲生日過了3個月後,到齡退休,請辭山西汾酒(600809.sh)董事長,並不再擔任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就在12月8-9日,李秋喜接待了前來調研的中國白酒老作坊聯合申遺前期工作調研組一行。

這位曾炮轟茅臺巴拿馬金獎,後來又一笑泯恩仇的“李大炮”,喜歡站在高處望世界。無論是第一個在白酒行業接軌國際標準,讓清香型白酒出口並在海外建廠,還是大膽啓用“中國酒魂”、“骨子裏的中國”等極限詞語用在汾酒的文化定位上,李秋喜可謂引領風氣之先。去年,在居庸關長城之巔,青花汾酒復興版上市發佈會點亮蒼穹,照耀“巨龍”。李秋喜之心,豪邁非凡。

行業有句俗話,當過老大的老二最難當。何況,當年的“汾老大”曾經滑到了“汾老七”。李秋喜任汾酒集團董事長的時代,是汾酒奮起直追的年代。

今年,山西汾酒營收破200億元已成定局,但迴歸白酒第一陣營,打破“茅五瀘”或“茅五洋”進入白酒前三甲,纔是山西省政府對汾酒集團的終極夢想。

李秋喜身已退,尚難言“功成”。

大江東去浪淘盡

三個香型,醬香、濃香、清香型白酒的三個巨頭茅臺集團、五糧液集團和汾酒集團曾經的董事長,被行業稱爲“三李”。如今,李保芳和李秋喜均已在各自企業舞臺上謝幕,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兼五糧液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年齡最小,但明年60,4月面臨換屆。

所不同的是,李保芳到茅臺集團總共幹了四年半,年屆60後還幹了一兩年;李秋喜從2009年任汾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任期在“三李”中最長,但屬到點退休。

早在1978年實施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就規定,我國職工現行退休年齡:男性60週歲。

“對功勳型的企業家,經省級政府批准,應該可以考慮適當延期。尤其是企業正確戰略的連貫性執行,首先需要相對穩定的領導團隊,這時的核心領導人穩定性對企業長遠發展有極大的好處和推動作用。”12月21日,熟悉國企改革、資深白酒研究人士晉育鋒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說。

他指出,貴州省在靈活用人方面一直走在前面。2015年,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和貴州茅臺董事職務並辦理退休手續時,已76歲。“無論是高衛東48歲上任茅臺集團還是今年47歲的丁雄軍接棒,很明顯,貴州省選小於50歲的人來,就是要保證4個任期。只要表現足夠優秀,可以延期。”晉育鋒分析道。

李秋喜卸任汾酒集團董事長傳聞當天,12月16日,山西汾酒收跌6.57%。早在2012年,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以個人身體透支原因辭職,只繼續擔任名譽董事長和首席顧問時,就有業內人士在微博上評論,“中國國企的投資,其實就是投人。”

那麼,企業方面如何評價李秋喜?

山西汾酒在12月20日發佈的公告中如此評價:“李秋喜先生在任職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爲公司規範運作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公司治理、戰略規劃、市場建設、品牌塑造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司及董事會對李秋喜先生在任職期間所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李秋喜曾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2012年、2018年又分別入選國企十大人物和獲得山西省改革創新傑出企業家稱號。

一心想把山西汾酒帶回百億陣營,2017年代表汾酒集團和山西省國資委簽訂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書,三年超額完成進位、同行比對和銷售目標。去年,山西汾酒全年營收增速居行業前列,利潤增速保持行業第一;在資本市場市值最高突破4000億元,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在創造了業界矚目的“汾酒加速度”同時,汾酒集團一路改革,引資改變一股獨大,成爲山西省第一家整體上市的公司。

然而,企業的核心人物乃至靈魂人物功過是非,還有一套評定標準,那就是百姓或員工的看法。

有人說,李秋喜最大的功勞是找準了汾酒的品牌定位,讓汾酒找回了自己,也讓世界認識了汾酒。另有人認爲,其最大的功勞是讓“汾老大”提前了座次,找回了尊嚴。

但員工內部另有微詞。

作爲山西省第一家實施股權激勵的國企,摸着石頭過河的山西汾酒只開放了390多個名額,激勵對象包括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關鍵崗位中層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等骨幹人員。這批按照行權價格19.28元/股買到股權的幸運兒,按公告合計獲限售性股票628萬股,多的5萬股/人。按山西汾酒300元/股的現價,業績達標後已造就了一批千萬富翁。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山西汾酒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初擬定方案時,考慮全員持股還是隻有核心管理層持股?爭議很大,但董事長力排衆議。如今國家在提倡共同富裕,山西汾酒的第二期股權激勵能否擴大參與範圍,縮小員工間過大的貧富差距?他很期待。

另有山西汾酒內部人士反映,企業發展速度快,但員工的工資增速卻遠遠比不上經營增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測算了2017年和2020年的山西汾酒員工平均薪酬,分別約爲14.6萬元/年和19.2萬元/年,增幅爲30%。去年,山西汾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爲56%。財報顯示,2020年和2017年相比,雖然支付給職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已經翻倍,但在職職工也從7197人增加至12614人。

職工宿舍的修繕也被員工視爲沒有及時改造。

如何完成“衝三甲”?

山西汾酒在1983年前,是絕對的白酒老大,以清香型白酒聞名於世。

但兩個歷史時期,讓汾酒掉隊。

一是1993年,名酒紛紛提價,但產銷量居首位的汾酒不升反降,錯失市場地位,清香老大讓位於濃香老大五糧液;二是1998年的山西朔州特大假酒案,讓汾酒深受其害。

因此,復興老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地位,是山西省政府和省國資委出臺國企目標責任制、汾酒集團的經營團隊進行業績對賭的原始動力,也是從水泥企業調任汾酒集團臨危受命的李秋喜的夙願。

李秋喜退休之年,從前三季度來看,山西汾酒已完成營收172億元,同比增長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8.7億元,同比增長95%。山西汾酒居白酒上市公司營收第四,淨利潤第五。前有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甲等生”。

何時才能衝進三甲,真正迴歸白酒第一陣營?

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來,除了自身持續不斷的努力,還要看競爭對手是否犯錯。

“汾酒改革這幾年跑得太快了,現在經濟下行,需求放緩,汾酒過200億元營收大關後需要穩一穩。”有山西汾酒內部人士認爲,汾酒推出的零售價上千元的高端產品青花汾酒還不到一年的市場培育期,“高端品牌的成長還需要時間。”

事實上,山西汾酒的拳頭不止一個。除了青花汾酒,還有竹葉青。

12月19日,汾酒集團新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清茂一上任就參加了在太原舉行的竹葉青的產業戰略發展大會。他做了《健康潮起 乘勢而上奮力打造山西特色竹葉青健康產業集羣》的講話,希望山西汾酒在大健康產業作爲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大背景下,在千億規模的集羣發展裏分一杯羹。但從半年報看,今年上半年,汾酒的配製酒還不足10億元。企業營收90%以上來自汾酒品牌。

而且保健酒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竹葉青培育多年,以何核心競爭力制勝?尚需決策者深思。

除了自身發力,其實白酒行業多次位次重排,均和競爭對手犯錯有關。

三季報披露顯示,第三季度,雖然山西汾酒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屈居行業第五位,但13.3億元和洋河股份的15.5億元淨利潤已相當接近。今年上半年,二者的差距有20億元。

細看洋河股份的報表可以發現,委託理財的收益爲負拖累了盈利表現。拋開非經常性損益1億多元的虧損,洋河股份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3%。

跑得夠快的汾酒不用太急。也許等待,就是最大的機會。

(作者:文靜 編輯:李清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