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保督察|寧夏中寧非法採礦頻發,山區“攤大餅”式違規佔地

12月22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通報典型案例時指出,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北部山區非法採礦問題突出,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中寧縣對北部山區礦山開採破壞生態環境重視不夠,對非法採礦行爲長期監管不力,在礦業權延續審批工作中審覈把關不嚴,礦山山體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突出,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推進遲緩。

2021年5月的衛星遙感影像顯示,白土崗子石料廠礦業權面積僅16.65畝,越界開採達207畝,超出12.4倍。 督察組供圖

中寧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其北部山區位於黃河北岸,是賀蘭山餘脈和重要生態延伸區,年平均降雨量僅200毫米左右,生態環境極爲脆弱。該區域石膏、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十三五”以來,中寧縣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對自然資源造成破壞,對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督察發現,中寧縣北部山區部分礦山企業違反礦產資源法規定,非法越界開採行爲多發,嚴重破壞自然生態。中寧縣鐵溝陶瓷黏土礦(以下簡稱銅鐵溝礦)成立於2010年,礦業權面積僅6.9畝,越界開採達182畝,超礦業權面積26.4倍;同時還違反採礦許可證關於開採深度爲3—10米的規定,將礦業權外面積爲30多畝的山體整體推平,實際開採深度達35米左右,嚴重破壞山體自然地貌。中寧縣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以下簡稱白土崗子石料廠)成立於2006年,礦業權面積爲16.65畝,越界開採約207畝,超礦業權面積12.4倍。地方有關部門審覈把關不嚴,仍爲上述礦業企業延續礦業權證。督察還發現,中寧縣餘丁鄉馬道梁一座石料礦非法開採破壞山體約160畝,目前雖已停產,但造成的山體破壞十分嚴重。

北部山區“攤大餅”式大量違規佔用生態脆弱的土地堆放石料和裝備。白土崗子石料廠違反草原法規定,未經地方有關部門審批長期佔用天然牧草地570餘畝,用於堆放物料、廢渣和礦石加工設備等,對極爲脆弱的草原生態造成破壞。銅鐵溝礦在未向地方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用地手續的情況下,非法佔地約249畝堆存物料,嚴重破壞當地脆弱的天然牧草地生態環境。中寧縣北部山區礦山開採現場環境管理粗放,物料和廢渣堆放隨意。

督察還發現,北部山區礦山開採中落實“邊開採邊治理”要求不力,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普遍未落到實處。銅鐵溝礦不僅沒有按照開採方案要求同步開展生態修復,反而野蠻開採,將礦區一山體垂直開採形成寬約170米的巨大陡坡,生態修復治理難度極大。白土崗子石料廠未按照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要求實行分層開採,在礦山西北兩側形成高陡邊坡,留下大面積裸露岩石,生態修復卻遲遲沒有開展。中寧縣馬道梁北部歷史遺留礦山已註銷的礦業權面積僅爲2.8畝,但破壞山體面積達240餘畝,現場滿目瘡痍、千瘡百孔,大量廢渣隨意堆積,生態修復進展緩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