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供圖

  《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覈評價方案》的出臺備受關注,特別是學校、學生和家長,大家更爲關心學生的健康狀況。近日,記者走進首師大附小、清華附小和石油附小,探索學校如何有效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如何全方位實施學校的體育工程?

  [首師大附小]

  讓運動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橋樑

  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老師們每天都要與學生共同上操、做操,與孩子共同做操的教師隊伍已經成爲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年冬季開始,學校還會組織師生長跑、師生足球友誼賽等活動,以培養學生運動興趣。

  “首師大附小的體育工作不僅是體育教師的工作,正副班主任也是重要的‘體育導師’。”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通匯校區體育組組長任晨健介紹,班主任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把運動作爲班級建設的重點,班主任與學生共同運動、分析學生體質監測、組織“童心運動者”班級評價、指導學生家庭鍛鍊等,爲學生營造有活力又有熱力的班級運動氛圍。

  學生放學回家後,校外鍛鍊一小時就由家長來負責。首師大附小倡導“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第一守護人”,賦予家長“校外運動教練”的職能,以“不能教練也要陪練”的理念,協同做好學生“課外鍛鍊一小時”的雙向管理,同時讓運動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橋樑。

  任晨健表示:“作爲體育老師,在以後的體育工作中,要改變以往的體育教學機制,在授課中貫徹體育改革的核心機制,要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追求健康體魄、塑造完美身體的目標。不以考試爲目的,讓學生在積極快樂的情緒中進行體育鍛煉。”

  [清華附小]

  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

  清華附小將小學六年細化爲低中高三個學段:低學段“基礎牢”,以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爲主,重在興趣;中學段“腰桿硬”,以發展速度、協調性爲主,培養樂趣;高學段“起點高”,以發展學生的耐力性、靈敏性爲主,砥礪志趣。在此基礎上,學校研製了《成志體育三進階手冊》,不同學段設置“通A小達人、運動小能手、馬約翰小健將”等全員角色體驗活動,實現“讓每個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的基礎目標。爲此,四年級和六年級的體質監測質量就水到渠成,也爲學生升入中學的體育素養打好堅實基礎。

  十年來,學校建構了“全天候的體育1+X課程”體系。“1”指優化國家基礎性體育課程,每天體育“三個一”,即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天一個體育健身大課間、每天一個必修項目。“X”是從“1”生長的個性課程,涵蓋學校、學段和學生自選三個維度,學生可自主選擇包括《方案》中的足球、籃球、田徑在內共四大類、十幾個體育項目。

  同時,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中不僅有體育運動,還有保健、遊戲、加餐及水木秀場、校園吉尼斯等體現“健康第一”理念的時光,與學生的課堂學習、實踐活動等編織在一起,在學生的學校生活中起到非常好的平衡和調節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積極品格形成,也爲“雙減”中提高學校的育人主體責任提供了保障。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表示:“學生今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明日站立社會乃至世界正中央,這也契合了《方案》出臺的意義,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培養學生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石油附小]

  體育減負增效提升課堂魅力

  體育一直是石油附小重點關注的工作。如何進一步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佈置體育作業,如何使課後服務全方位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落實國家“雙減”政策都是石油附小一直努力的方向。

  學校認真落實學生每天一節體育課的要求,並根據學生的年齡及生理特點、實際興趣、師資條件、場地器材設施等因素,結合科學的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構建了具有石油附小特色的體育課程設置,即“國家課程+特色課程+校本課程”模式。

  低年級爲健美操與武術;中年級爲軟式棒球與跳皮筋;高年級爲體能與遊戲。低年級着重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及身體姿態;中年級着重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及彈跳、爆發力等身體素質;高年級着重發展學生力量及速度、耐力素質,並與中學階段的學習進行銜接。

  爲提升學校體育《標準》達標成績,學校制定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計劃,指導學生科學開展體育鍛煉。建立健全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合理安排家庭“體育作業”。制定體育困難生鍛鍊計劃,成立加強小胖墩兒身體素質的“海豹突擊隊”。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大課間、早晚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測試,認真登統達標成績,填寫學生體質健康卡,及時輸機上報數據。

  石油附小校長肖英表示:“近幾年我校學生體質達標及格率達到95%以上,良好率達到40%以上。每學年將全校達標測試成績及時反饋給家長,以求得到家長的支持,督促學生加強鍛鍊,提升身體素質。將學校體育達標成績進行分析,形成報告上報學校。” (記者 劉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