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的籌辦,讓一些人開啓了人生“蝶變”,他們從34.6萬“延慶鄉親”中脫穎而出。如今,距離北京冬奧會舉辦,只有40多天的時間,他們在忙些什麼?對冬奧會又有哪些期待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製冰大師曾經圍着廚房轉

王詩存:“前段時間我報名學習了冬奧場館綠色可持續運營高級研修班,不斷提升自我。這場即將到來的盛會給我的人生帶來了鉅變,我也將不斷追求卓越,爲它貢獻力量。”

製冰,是冬奧會場館技術實力的綜合展現。今年10月,“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精彩上演,高質量的冰面贏得國內外選手一致好評。製作這塊1.2萬平方米亞洲最大全冰面的,是卓越的中外製冰師團隊。今年41歲的王詩存就是團隊成員之一。

王詩存是延慶區四海鎮人,成爲製冰師,這在幾年前他想都不敢想。本來廚房是他的天地,“我開了一家主食坊,雖然是自己當‘老闆’,但收入不穩定,賺點辛苦錢。每天上班就是蒸饅頭。”他笑稱。

冬奧會的籌辦,爲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2019年,王詩存偶然看到延慶區開展“十萬人次大培訓”的消息:面向全體延慶居民,培養製冰師、滑雪教練等,不收任何費用,學好了還能推薦工作。王詩存跟媳婦一商量,把店關了,到延慶區人力社保局報了名。

“培訓就和上學一樣,剛開始上課,心裏沒底,也不知道能不能學到本事。學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老師們很專業,培訓很紮實,理論加實踐。我最感興趣的是製冰、澆冰,老師經常帶着上冰場實地學習體驗。”半年後,王詩存全面學習了製冰理論和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並順利完成了結業考試。後來,他成功應聘到製冰企業。今年9月,由於技術過硬,他被派到了國家速滑館,成爲“冰絲帶”裏的一名製冰師。

今年10月,“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在“冰絲帶”舉行。在比賽中,作爲製冰師的王詩存和同事們需要在場邊隨時待命,在休息間隙上冰掃冰,保證每次比賽冰面都光潔如新。開動掃冰車、操作工作面板,前方冰刃將多餘的雪沫颳走,後方出水口不斷灑水、修補冰面。

王詩存說,“冰車修冰考驗的是製冰師的手藝,講究刀頭的深度和出水量,冰的厚度需要均勻控制在2.5釐米左右,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需要熟練的理論、長期的實踐,還要膽大心細。”

在“冰絲帶”的製冰實踐讓王詩存接觸到了國際頂尖水準的製冰作業,這讓他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有些“本領恐慌”。

雪橇裁判員原是一名社工

李偉:“我希望自己能有幸參與冬奧會,向世界展現中國裁判員的職業技能和風采!”

在位於延慶的萬科石京龍滑雪場,一隊身着滑雪服的雪橇項目裁判員從高級雪道頂部飛馳而下,花式繞樁、巧過旗門,儼然一隻只雪上飛燕。39歲的李偉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1975米,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賽道的長度;千分之一秒,是雪橇比賽項目計時的最小單位。與雪橇比賽相關的每一個數值,李偉都爛熟於心。

雪橇比賽,採用千分之一秒的計時,也就是說,勝負輸贏往往就在千分之一秒間。因此,無論是運動員本身還是比賽裝備,任何可能影響比賽結果的數據,都有嚴格的標準。在正式比賽前,李偉和同事們要對多項數據進行嚴格精細地測量:雪橇的重量,長、寬、高,零件間隙,運動員本人、裝備配重等,事無鉅細。每一項,都精確到毫米:橇刃中部兩個螺絲之間的最大距離、兩頭螺絲與邊刃的最大距離、橇刃的弧度半徑、雙人雪橇底部的兩刃距離……一個數據也不能錯。連橇刃的溫度都有固定範圍——“溫度會干擾摩擦力,進而對比賽數據產生影響。冰溫不同,橇溫測量標準也有差異,必須嚴格參照標準,保障安全、公平。”李偉說。

別看現在對國際賽事標準如數家珍,幾年前,李偉還只是延慶區的一名普通社工。他與冰雪結緣始於2017年,那時候李偉申請加入了剛剛成立的海陀農民滑雪隊。“我最開始不會滑雪,摔跤摔到懷疑人生。”回憶最初,李偉笑起來,“家人都勸我‘別滑了,都35歲了,太危險了’,我考慮過後還是選擇了堅持。當時就想,在冬奧會的帶動下,冰雪運動一定是熱門,掌握了滑雪技能就能有更多就業機會。”

那時候,延慶在全區開展大培訓,免費培養冰雪運動學員。在老師的帶領和自身努力下,李偉陸續考取了國家職業資格認證五級證書(滑雪指導員)、高山滑雪二級裁判證書等,成爲了一名滑雪教練員、裁判員。心懷夢想的他並沒有因此止步。“進了冰雪這道門,就是‘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李偉說,2019年,在延慶區體育局推薦下,他又報名參加了北京冬奧組委雪橇項目國內技術官員培訓班,經過苦學、勤練,他成功通過全英文的筆試、面試,取得了擔任雪橇項目裁判員的資格。

2018年,李偉赴崇禮擔任國際雪聯高山滑雪裁判員,並被評爲優秀裁判員。今年2月、11月的“相約北京”系列測試活動上,他都擔任了雪橇項目裁判員,在國際雪橇聯合會技術官員的指導下工作、學習。

安全防護員來自農民滑雪隊

閆慶生:“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還成爲了冬奧賽區的建設者,我要繼續努力,向更高的滑雪運動技能發出挑戰!”

寒冬時節,小海陀山銀裝素裹、巍峨壯美。在山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7條賽道蜿蜒而下,全長9.2公里,最大垂直落差達900米,這是國內首個符合冬奧會標準的高山滑雪比賽場地,40多天後,全世界的高手們將在高山滑雪——這項被稱爲“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的項目上一決高下。

在位於雪道中央的一條訓練道上,散佈着幾個身影。白天山頂的溫度接近零下20攝氏度,他們腳踩雪地冰爪,戴着頭盔、手套、帽子,裹得嚴嚴實實。訓練道兩側的防護鋼架剛剛架好,上面的安全鎖釦固定着一張紅色的安全網,網外就是深不見底的山崖。在距離山崖邊不到半米處,閆慶生踩實站穩,用機器打出一個50多釐米深的雪洞,把地錨放到雪洞中,覆蓋壓實,再將安全網與地錨牽引出的固定繩緊緊拴好。“一二、拉,一二、拉!”閆慶生和同事一人一頭,用力喊着,一呼一吸間哈氣透過口罩在空中升騰。他們手腳並用,全力扯動着安全網,再三確保其牢固不動,才放心地去往下一段賽道。

26歲的閆慶生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事器材部的一名安全防護員。“安全防護員,主要負責給雪道安裝防護設備。高山滑雪賽道落差大、速度快、危險係數高,有了安全網就爲運動員們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在閆慶生身後,幾條長長的雪道兩側,紅色的安全網、防隔斷網裙、防護墊等已經架設完成。距離太陽下山還有兩個鐘頭,他們加緊腳步,繼續趕往下一段雪道架設安全網。

近年來,延慶因爲冬奧會發生鉅變,因爲這場賽事,閆慶生也迎來人生的新機遇。“我喜歡滑雪,2011年開始自學滑雪。2017年,在海陀山下,一支由延慶農民組成的海陀農民滑雪隊成立了。這是我們農民自己的組織,大家的滑雪技術個兒頂個兒的厲害,還免費教延慶青少年滑雪,於是我就加入了,後來成了‘正規軍’,區裏專門請來國內外教練教我們,之後我還考取了瑞士滑雪教練指導員一級教學證書、高山滑雪三級裁判證書,成爲了一名專業的滑雪教練!”回憶起加入滑雪隊的種種過往,閆慶生的眼睛裏閃着驕傲的光。

2020年10月,由於滑雪技能高超、幹事踏實認真,閆慶生成功應聘成爲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事器材部的一名安全防護員,有了在家門口服務冬奧會的機會。“成爲安全防護員,滑雪是敲門磚。安裝防護網的各個點位,要麼滑雪要麼穿雪爪,考驗的都是腳下的功力。同時,還要喫苦耐勞、膽大心細,才能保證每一段防護網的牢固安全。”閆慶生說。

今年,除了本職工作,業餘時間,閆慶生也和海陀農民滑雪隊的隊員們一起教延慶的青少年們上冰上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