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中興、三星屏下攝像頭大比拼

原標題:屏下攝像試探性商用年: 安卓手機陣營尋求創新突圍

屏下攝像技術,雖然一直以來都被認爲是前置攝像頭的終極目標,但到目前爲止,用戶端並沒有真正迎來大規模的商用普及。

中興通訊是積極推動商用的廠商,今年初的MWC期間,在此前已經推出商用量產旗艦手機的前提下,中興聯合光鑑科技發佈了首款屏下3D結構光手機。

光鑑科技創始人&CEO朱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約在2019年初,公司的團隊開始與屏幕廠商和主機廠商三者共同研發屏下技術,隨着這兩年來的推進,目前在一些屏幕廠商的支持下,屏下攝像技術有了成熟的應用效果、精度在不斷提升,也有更多廠商在向着產品化的方向推進。

隨着以中興爲代表的廠商不斷推進技術優化和商用,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周華表示,2025年中國國內智能機市場中屏下攝像頭的滲透率有望提升至近5%,這意味着屆時,搭載屏下攝像頭產品的手機將有3000萬-4000萬臺規模空間。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預計在明年,主流手機大廠都將陸續推出搭載前置屏下攝像技術的商用手機。

屏下商用潛行

朱力向記者解釋道,之所以探索推出具備3D視覺識別能力的屏下攝像產品,是因爲其能夠在安全、拍照效果提升等方面帶來較大裨益。

此前,清華大學旗下人工智能研究院RealAI曾嘗試過,用AI能夠突破所有2D人臉解鎖手機的安全方案,但是有了3D技術的加持,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今年4月22日,我國相關部門出臺的《信息安全技術人臉識別數據安全要求》中提到,採取安全措施存儲和傳輸人臉識別數據,包括但不限於加密存儲和傳輸人臉識別數據;11月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對人臉、指紋、虹膜等個人敏感信息保護作出專門規定。這都對後續相關人體識別技術的應用帶來真正的約束門檻,而3D技術是其中必要的解決方案。

同時,目前市面上前置攝像頭方案,尤其是搭載屏下攝像技術的方案,由於受制於鏡頭放在屏幕下方,會帶來進光損耗等問題,導致其多在RGB(光學三原色色彩模式)拍照效果方面受到掣肘,但是匹配3D技術之後,增加的紅外主動光源,會爲相機帶來清晰的紅外圖像,由此爲屏下攝像技術帶來較好的應用能力。

一般來說,3D結構光技術主要看精度識別的效果,即通常通過散斑數量來衡量。蘋果大約在3萬個左右,據悉光鑑科技的現有3D結構光方案技術精度則可以做到蘋果的3-5倍左右。

“拍照本身對於技術積累的要求很高,從現在的技術看,能夠把色彩和紅外圖像、3D圖像融合在一起,可以解決不少屏下攝像的應用痛點問題。”朱力表示,包括對於暗光環境下的拍攝、解決室內拍攝眩光問題等,3D技術都能夠有解決方案。“目前屏下方案的屏幕部分可以做到20%以上左右的透光率,但是在這個層面已經很難有進一步質的提升,所以前置屏下攝像的自拍效果多少會比理想中有所損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技術能力,把更多硬件原本需要捕捉到的信息用算法彌補回來。”

除了已經有發佈產品的中興、小米和聯想等之外,屏下攝像技術作爲被公認的前置攝像頭終極解決方案,各大廠商都在尋求在各自評價體系下的商用進程。朱力表示,在此過程中,新技術在初期普遍會面臨技術逐步演進到更成熟、體驗更好的階段,而其中隨着整機廠不斷與屏幕廠和攝像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共同磨合推進,將可以加速這一技術的真正成熟。

“由於安卓陣營有多元化的產品線,可以針對性推出機型嘗試,這保證他們可以有較低的試錯成本。這種安卓陣營對於新技術的快速導入,會令安卓陣營對於屏下技術比蘋果有更快的商業化進程。”朱力進一步表示。

“在解決屏下產品的適用性方面,結構光技術路線已經沒有什麼技術端的障礙,應用價格更多還是跟量產規模強相關。”朱力向記者介紹道,比如在非手機應用場景,因爲整體體量還在起步階段,價格大約在20美元以內,但是待手機應用規模達到超百萬甚至上千萬臺之後,模組成本可以控制在10美元以內。

打開落地場景

近些年來,在光學賽道上不斷有創新創業公司出現,伴隨着包括刷臉支付、刷臉驗證、車載甚至AR/VR等新應用市場的打開,而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如今,搭載3D結構光技術的攝像頭解決方案成本比3年前大約能下降50%甚至更低,疊加今年以來國家在制度層面對生物支付方式的規範化,3D視覺技術也正迎來技術落地的好時期。

朱力告訴記者,隨着人們開始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越來越多的設備需要具備聯網感知能力,視覺就是能夠讓設備感知環境的關鍵元素。而在端側功耗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實現更好的識別等功能,就需要有視覺維度的提升。

相比2D難以在端側解決複雜的運算,3D視覺技術可以把二維圖像集成到三維層面,因此簡化應用壁壘,實現更快的物聯智能化。同時,3D在應用算法上可以大幅度簡化和降低模型的數據要求,具有更高的感知功能、更高的數據隱私。

比如光學技術在AR/VR領域所需的核心要素,就是通過3D相機針對場景進行信息處理。商用的核心技術要點在於,能否將功耗控制在合理狀態。

“我們也正在與AR產品公司合作探索,當然目前AR的產品形態還有進一步探索空間,行業中已經有了to B類產品。”朱力續稱,預計在2-3年左右,就將有可量產的搭載3D視覺相機的AR/VR設備。

總體來看,目前光鑑科技判斷應用落地的市場主要有兩大邏輯:場景視覺能力存在剛需,有足夠龐大的場景支撐應用邊界不斷擴張。

具體則對應的是手機並逐步深入到對屏下攝像技術的進一步探索,這期間,也得以讓3D結構光方案能夠在屏下環境下開始進入充分成熟階段;此外是金融領域,在銀行聯合支付寶、微信等巨頭的支持下,這是真正場景有足夠資金實力推動產業加速成熟的領域;以及機器人市場,諸如近兩年來逐步火熱的掃地機器人,朱力指出,在手機和汽車之外,第三大量產空間的單一品類市場就是掃地機器人,因爲其需要用到激光測距等能力,就需要視覺感知器件的匹配。

汽車是從中長期來看龐大的需求落點所在。不過朱力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眼下更重要的是需要整車廠對於產品的定義,在定義好超過目前標準、更智能的車之後,產業鏈生態才能就此方向進行技術積累。“大家對於汽車的定義已經從過去的交通工具,演變成了智能生活空間,這其中需要諸多的人機交互功能,存在多點的視覺集成需求。好在國內新老造車勢力在快速推出產品,我們國家也能夠更快實現應用。”

總體來看,這些年間,國內各類型硬件大廠在創新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僅從手機市場來看,安卓陣營也都在希冀尋求不再跟隨而是引領的創新方向,這些都倒逼國內相關產業生態在加速成熟。

“其實我們在發展的這三年間,也是在安卓陣營的創新需求帶領下,被倒逼推動一些一開始有暢想,但是還沒太準備好的研發快速落地。”朱力向記者坦言,總體來說,智能化和視覺感知普及是大勢所趨,對於視覺類創業公司來說可以做的有很多,很快可以找到落地場景,更重要的是通過比拼技術和執行,最終把重要項目拿下來。

(作者:駱軼琪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