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方便观众及时了解掌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信息,京华丹心推出《丹丹看展》栏目,定期发布教育基地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等内容。走起!跟着丹丹一起看展吧~

1、心中有人民——刘文西作品展

“心中有人民——刘文西作品展”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领导下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作为美术界践行党的文艺路线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先生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终身扎根西北黄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将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使命感诉诸笔端,以精湛的技艺和情感丰沛的笔墨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与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对我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展览精心选取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与珍贵图像文献资料,分为“满腔真情绘领袖”“笔墨丹青为人民”“深入生活求创作”三个单元进行系统展示,借此向广大文艺工作者与观众传递他对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持久的爱,同时也是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2、北3展厅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5日

可关注“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2、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

12月22日,“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

展览围绕“重温红色家书,赓续红色血脉”这一主题,选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百年间,不同时期的革命者、建设者的40组感人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从信仰源泉、实践历程、精神传承、当代回响等不同角度,突出展现我们党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奋斗过程中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以图文、实物、影像等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场真实动人的红色文化展览。

本次展览共分为4个单元:信仰之光、壮志之举、薪传之路、筑梦之歌,分别记录了我党的先驱者在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过程;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书写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老一辈革命家字里行间对儿女子孙的殷殷期许;还有当今中国新时代的“时代楷模”们,他们用家书抒发着对家人的思念和不舍,用行动实践着对国家的热爱和拥护。

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拥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们看到时间深处动人的情感和炙热的初心,再现革命先辈和当代建设者初心使命的心路历程,传递中国共产党人深沉无私的家国情怀,见证百年征程中革命者的精神和理想信念,体悟百年党史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底蕴,传承红色基因。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世纪大厅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22日-2022年2月28日

可关注“中华世纪坛”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3、赤子情怀——闽籍侨胞百年爱国故事主题展

12月15日,“赤子情怀——闽籍侨胞百年爱国故事主题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

该展览分为“救亡图存”“建国大业”“开放合作”“同心追梦”4个篇章,向观众讲述建党百年来闽籍侨胞的感人故事。

他们之中,有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侨领陈嘉庚;有荣获“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的华侨女英烈李林;有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取得赫赫战功,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王文教;更有国家有难救亡图存时,毁家纾难不远万里回国参战的华侨战士;推进建国大业时,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毅然决然回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研工作者;改革开放后,率先回国投资兴业,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华侨企业家;党的十八大后,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行各业的闽籍侨胞。

展览内部

该展览旨在通过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影像,记录下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和他们的感人故事,彰显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缅怀华侨华人的历史功绩,铭记他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楼临展厅

展览时间:

12月15日-12月31日

可关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4、“我们的奥运”主题展览

12月16日,“我们的奥运”主题展览在北京市档案馆开展。

展览分为“夏奥”与“冬奥”两个部分,共展出包括图片、音视频、实物等在内的档案和文献资料1000多件。展览以时间为轴,展示一百多年来32届夏季奥运会和23届冬季奥运会的精彩瞬间,回顾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展现中国体育从“东亚病夫”到创造辉煌、再到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与拼搏历程,再现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从申办到成功举办的精彩与荣光,传播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文化,全面呈现中国奥运健儿风采和全民参与奥运、支持奥运、助力奥运的精神与力量,生动记录中华民族百年奥运的伟大征程。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北京市档案馆五层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16日-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

可关注“北京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5、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净堂墨华——洪厚甜书法艺术展

12月15日,“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净堂墨华——洪厚甜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对于自己40年的书法经历,洪厚甜认为,最初,对笔墨是一种认识;其后,对笔墨是一种驾驭和运用;最后,是对笔墨的升华和拓展。本次展出书法作品,正是艺术家笔墨实践的成果展示。洪厚甜以书法实践探索碑帖结合,追求线条的质厚与丰富,体现其跌宕起伏、自然流变的写意趣味。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11号展厅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15日-2022年1月3日

可关注“中国美术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6、《致敬——纪念科学家郭守敬诞辰790周年》巡展

12月21日,《致敬——纪念科学家郭守敬诞辰790周年》巡展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

展览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和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联合举办,以时间轴为序,展示科学家郭守敬不同时期的科学成果和伟大贡献。

郭守敬(1231–1312年)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水利、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赢得了古今中外的高度推崇;他潜心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灿烂光芒。

郭守敬对于北京的历史贡献,在于开创卢沟河(今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使元大都成为历史上北京水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时期,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供水格局。郭守敬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使江南漕船能够直航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真正实现京杭运河这条水上交通大动脉的全线贯通。

作为我国第46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一环。此次展览的推出,是公众了解身边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助于公众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代科技成就,弘扬科学精神,牢固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展览借助精美的图文展板、丰富的实物模型,力求为现场观众提供文化、历史与科技的多重体验。考虑到疫情防控,展览专门设置了免费语音导览,观众拿起手机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就能够聆听生动的语音解读。此次在大运河长河岸边的五塔寺内开展相关内容的展览,不仅有助于增进公众对于北京城市历史的了解,也让两座博物馆因“水”产生更深刻的联结。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临展厅

展览时间:

12月21日—12月26日

可关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7、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非遗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12月18日,“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非遗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开展。

展览通过对“二十四节气”及其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文化梳理与艺术表达,以艺术展示、互动体验等为表现手段,搭建起一座“文化+科技”“传统+现代”“内容+形式”“线上+线下”的沟通桥梁,让观众感受二十四节气乡村文化丰富的内涵、形式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既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知识体系,也是安排农事、顺天应时的生活实践,还蕴含着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更好地传播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文化价值和哲学思想,为了让更广大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二十四节气,中国农业博物馆精心策划组织实施了“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非遗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展览通过1:3等比例复原登封古观星台模型,展示古人是如何通过日影来测定节气的;通过高清拼接交互魔屏,动态展示二十四节气数字展板和播放二十四节气相关视频、艺术作品等;通过触屏式交互桌互动体验项目“节气测定”,模拟星空运转,观众通过触摸屏幕,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北斗七星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全息呈现展示柜和天文仪器模型,展示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天文测量仪器等;通过触摸一体机,展示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创作品及摄影作品等。

整个展厅从穹顶的夜空营造、四周柱子上的节气装饰、地面中心位置的古观象台及周围各项互动装置,全方位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神韵,加上展馆四周反映春天耕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和冬天加工收藏的互动展项,呈现出浓厚的节气文化氛围,成为一个能够反映节气历史文化的互动性较强的固定陈列。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中国农业博物馆

展览时间:

常设展,可持续参观

可关注“中国农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8、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

12月21日,“纪念茅盾先生诞辰125周年手迹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本次展览展品种类丰富,除了茅盾先生的书信、日记外,还有小说、诗词、回忆录、文艺评论的创作手稿以及笔记、杂抄、古诗文注释、译稿……皆是书面整洁、字体隽秀,笔迹中体现出温文尔雅的仪态和清雅不俗的风骨,具有重要的文献性和精湛的艺术性。

展品中含有20余通未被《茅盾全集》《茅盾全集·补遗》或《茅盾书信集》等收录的信札,包括茅盾致萧三书简11通,致陈白尘、沙博理、普实克、柯灵等人共十余通;另有桐乡市档案馆倾情提供的茅盾珍贵手稿及照片,首次在北京公开展示。这些极其珍贵的手稿,对促进茅盾生平、思想及其作品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建党初期革命文艺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展将茅盾先生的文学精神贯彻始终,尝试与参观者一起透过泛黄纸张品味他别样的思想神韵。展览设计了诸多互动项目,力求以活泼有趣的方式使观众跨越时空与先生倾心交流,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感受茅盾先生精神传承不息的脉动。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21日-2022年2月20日

可关注“中国现代文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9、唐山皮影展

12月18日,“唐山皮影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

该展览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唐山博物馆共同主办。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皮影,如陕西、山西、甘肃、云南、浙江、广东、湖南、内蒙古等地,唐山皮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唐山皮影也称为“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等,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三枝花”。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皮影以“驴皮”做材质,经处理后的驴皮具有净亮透明、柔韧性高的特点。“驴皮影”的制作有一套严谨的流程,主要分刮皮、浆皮、选皮、描样、雕刻、上色、上油、组装八大步骤。每一道工序都密切相关,其中以浆皮和雕刻最为关键。

本次展览精选唐山博物馆藏120余件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唐山皮影,另有5套影卷和28个实物唱盘。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观众可以了解唐山皮影是如何制作和操纵表演的,感受交融在皮影方寸之间的俗与雅、丑与美、古与今。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0日

可关注“北京鲁迅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10、“墨彩凌云”云居寺石刻艺术拓片展

12月22日,“墨彩凌云”云居寺石刻艺术拓片展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开展。

本次展览以传统文化为轴,历史时代为序,通过“拓古传今”“金石芳菲”两个单元,精选了自东汉至明末的50余件(套)珍贵石刻拓片作品作为展览内容,其中尤以云居寺珍藏的房山石经及唐辽古塔上精美的石刻最负盛名,展览还展出了将版画技艺和拓片技艺相结合,由传统拓印技艺衍生而出的彩拓作品。展品珍贵独特,为展览增色不少。

展览力图通过历代精美石刻所承载的坚贞不朽的文化张力,为观众展示传统拓印技艺、古老碑刻文化以及精彩绝伦的书法和雕刻艺术,运用石刻拓片、图文展示、实物展品等形式,真实呈现出石刻艺术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与辉煌历程。

在重现古老文明风貌,守护古人心血结晶的同时,为了增添知识性和参与性,展览特别邀请了非遗传统彩拓传承人王凤兰老师现场演示传拓技艺。以水墨浸润古今,用丰富的色彩勾描历史的画像,让现场观众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到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拓印技术。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房山云居寺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22日-2022年3月22日

可关注“房山云居寺”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

温馨提示

参观展览时,请大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提前预约,佩戴口罩,有序参观,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