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爲方便觀衆及時瞭解掌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覽信息,京華丹心推出《丹丹看展》欄目,定期發佈教育基地基本陳列、專題展覽等內容。走起!跟着丹丹一起看展吧~

1、心中有人民——劉文西作品展

“心中有人民——劉文西作品展”目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堅持“文藝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是黨領導下文藝工作的根本方向。作爲美術界踐行黨的文藝路線最爲傑出的代表之一,“人民藝術家”劉文西先生一生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終身紮根西北黃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將對領袖、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和爲人民塑像、爲時代抒情的使命感訴諸筆端,以精湛的技藝和情感豐沛的筆墨創造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的典型藝術形象與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對我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該展覽精心選取了他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與珍貴圖像文獻資料,分爲“滿腔真情繪領袖”“筆墨丹青爲人民”“深入生活求創作”三個單元進行系統展示,藉此向廣大文藝工作者與觀衆傳遞他對黃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持久的愛,同時也是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北2、北3展廳

展覽時間:

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5日

可關注“國家博物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2、信仰·薪傳——紅色家書專題展

12月22日,“信仰·薪傳——紅色家書專題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展。

展覽圍繞“重溫紅色家書,賡續紅色血脈”這一主題,選取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百年間,不同時期的革命者、建設者的40組感人家書及其背後的故事,從信仰源泉、實踐歷程、精神傳承、當代迴響等不同角度,突出展現我們黨在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奮鬥過程中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以圖文、實物、影像等形式,爲觀衆呈現一場真實動人的紅色文化展覽。

本次展覽共分爲4個單元:信仰之光、壯志之舉、薪傳之路、築夢之歌,分別記錄了我黨的先驅者在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中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的過程;無數仁人志士舍小家顧大家,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書寫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的執着追求;老一輩革命家字裏行間對兒女子孫的殷殷期許;還有當今中國新時代的“時代楷模”們,他們用家書抒發着對家人的思念和不捨,用行動實踐着對國家的熱愛和擁護。

封封家書,字裏行間,擁有着穿越時空的力量,讓人們看到時間深處動人的情感和炙熱的初心,再現革命先輩和當代建設者初心使命的心路歷程,傳遞中國共產黨人深沉無私的家國情懷,見證百年征程中革命者的精神和理想信念,體悟百年黨史的深刻內涵和歷史底蘊,傳承紅色基因。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中華世紀壇二層世紀大廳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22日-2022年2月28日

可關注“中華世紀壇”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3、赤子情懷——閩籍僑胞百年愛國故事主題展

12月15日,“赤子情懷——閩籍僑胞百年愛國故事主題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展。

該展覽分爲“救亡圖存”“建國大業”“開放合作”“同心追夢”4個篇章,向觀衆講述建黨百年來閩籍僑胞的感人故事。

他們之中,有被毛澤東譽爲“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著名僑領陳嘉庚;有榮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稱號的華僑女英烈李林;有帶領中國羽毛球隊取得赫赫戰功,獲得“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王文教;更有國家有難救亡圖存時,毀家紓難不遠萬里回國參戰的華僑戰士;推進建國大業時,放棄海外優渥條件毅然決然回國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科研工作者;改革開放後,率先回國投資興業,促進中國經濟騰飛的華僑企業家;黨的十八大後,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各行各業的閩籍僑胞。

展覽內部

該展覽旨在通過文物、文字資料和圖片影像,記錄下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和他們的感人故事,彰顯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緬懷華僑華人的歷史功績,銘記他們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獨特作用;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三樓臨展廳

展覽時間:

12月15日-12月31日

可關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4、“我們的奧運”主題展覽

12月16日,“我們的奧運”主題展覽在北京市檔案館開展。

展覽分爲“夏奧”與“冬奧”兩個部分,共展出包括圖片、音視頻、實物等在內的檔案和文獻資料1000多件。展覽以時間爲軸,展示一百多年來32屆夏季奧運會和23屆冬季奧運會的精彩瞬間,回顧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歷史,展現中國體育從“東亞病夫”到創造輝煌、再到建設體育強國的奮鬥與拼搏歷程,再現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從申辦到成功舉辦的精彩與榮光,傳播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主題文化,全面呈現中國奧運健兒風采和全民參與奧運、支持奧運、助力奧運的精神與力量,生動記錄中華民族百年奧運的偉大征程。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北京市檔案館五層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16日-2022年冬殘奧會結束

可關注“北京市檔案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5、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淨堂墨華——洪厚甜書法藝術展

12月15日,“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淨堂墨華——洪厚甜書法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對於自己40年的書法經歷,洪厚甜認爲,最初,對筆墨是一種認識;其後,對筆墨是一種駕馭和運用;最後,是對筆墨的昇華和拓展。本次展出書法作品,正是藝術家筆墨實踐的成果展示。洪厚甜以書法實踐探索碑帖結合,追求線條的質厚與豐富,體現其跌宕起伏、自然流變的寫意趣味。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館11號展廳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15日-2022年1月3日

可關注“中國美術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6、《致敬——紀念科學家郭守敬誕辰790週年》巡展

12月21日,《致敬——紀念科學家郭守敬誕辰790週年》巡展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開展。

展覽由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和北京郭守敬紀念館聯合舉辦,以時間軸爲序,展示科學家郭守敬不同時期的科學成果和偉大貢獻。

郭守敬(1231–1312年)是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水利、天文、曆法、數學等領域的卓越成就,贏得了古今中外的高度推崇;他潛心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與思想方法,閃耀着人類智慧的燦爛光芒。

郭守敬對於北京的歷史貢獻,在於開創盧溝河(今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使元大都成爲歷史上北京水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時期,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供水格局。郭守敬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使江南漕船能夠直航元大都城內的積水潭,真正實現京杭運河這條水上交通大動脈的全線貫通。

作爲我國第46項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是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的重要一環。此次展覽的推出,是公衆瞭解身邊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通過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有助於公衆充分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古代科技成就,弘揚科學精神,牢固樹立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展覽藉助精美的圖文展板、豐富的實物模型,力求爲現場觀衆提供文化、歷史與科技的多重體驗。考慮到疫情防控,展覽專門設置了免費語音導覽,觀衆拿起手機掃描展板上的二維碼,就能夠聆聽生動的語音解讀。此次在大運河長河岸邊的五塔寺內開展相關內容的展覽,不僅有助於增進公衆對於北京城市歷史的瞭解,也讓兩座博物館因“水”產生更深刻的聯結。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臨展廳

展覽時間:

12月21日—12月26日

可關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7、順天應時——二十四節氣非遺沉浸式數字藝術展

12月18日,“順天應時——二十四節氣非遺沉浸式數字藝術展”在中國農業博物館開展。

展覽通過對“二十四節氣”及其所蘊含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文化梳理與藝術表達,以藝術展示、互動體驗等爲表現手段,搭建起一座“文化+科技”“傳統+現代”“內容+形式”“線上+線下”的溝通橋樑,讓觀衆感受二十四節氣鄉村文化豐富的內涵、形式和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既是中國人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知識體系,也是安排農事、順天應時的生活實踐,還蘊含着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爲了更好地傳播二十四節氣的科學內涵、文化價值和哲學思想,爲了讓更廣大的青少年瞭解和熱愛二十四節氣,中國農業博物館精心策劃組織實施了“順天應時——二十四節氣非遺沉浸式數字藝術展”,展覽通過1:3等比例復原登封古觀星臺模型,展示古人是如何通過日影來測定節氣的;通過高清拼接交互魔屏,動態展示二十四節氣數字展板和播放二十四節氣相關視頻、藝術作品等;通過觸屏式交互桌互動體驗項目“節氣測定”,模擬星空運轉,觀衆通過觸摸屏幕,瞭解二十四節氣與北斗七星間的對應關係;通過全息呈現展示櫃和天文儀器模型,展示二十四節氣相關的天文測量儀器等;通過觸摸一體機,展示二十四節氣相關文創作品及攝影作品等。

整個展廳從穹頂的夜空營造、四周柱子上的節氣裝飾、地面中心位置的古觀象臺及周圍各項互動裝置,全方位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的科學價值、文化內涵和藝術神韻,加上展館四周反映春天耕種、夏天管理、秋天收穫和冬天加工收藏的互動展項,呈現出濃厚的節氣文化氛圍,成爲一個能夠反映節氣歷史文化的互動性較強的固定陳列。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中國農業博物館

展覽時間:

常設展,可持續參觀

可關注“中國農業博物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8、紀念茅盾先生誕辰125週年手跡展

12月21日,“紀念茅盾先生誕辰125週年手跡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展。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爲我國革命文藝和文化運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

本次展覽展品種類豐富,除了茅盾先生的書信、日記外,還有小說、詩詞、回憶錄、文藝評論的創作手稿以及筆記、雜抄、古詩文註釋、譯稿……皆是書面整潔、字體雋秀,筆跡中體現出溫文爾雅的儀態和清雅不俗的風骨,具有重要的文獻性和精湛的藝術性。

展品中含有20餘通未被《茅盾全集》《茅盾全集·補遺》或《茅盾書信集》等收錄的信札,包括茅盾致蕭三書簡11通,致陳白塵、沙博理、普實克、柯靈等人共十餘通;另有桐鄉市檔案館傾情提供的茅盾珍貴手稿及照片,首次在北京公開展示。這些極其珍貴的手稿,對促進茅盾生平、思想及其作品的研究,對促進我國建黨初期革命文藝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展將茅盾先生的文學精神貫徹始終,嘗試與參觀者一起透過泛黃紙張品味他別樣的思想神韻。展覽設計了諸多互動項目,力求以活潑有趣的方式使觀衆跨越時空與先生傾心交流,在新時代的語境下,感受茅盾先生精神傳承不息的脈動。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中國現代文學館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21日-2022年2月20日

可關注“中國現代文學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9、唐山皮影展

12月18日,“唐山皮影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展。

該展覽由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唐山博物館共同主辦。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皮影,如陝西、山西、甘肅、雲南、浙江、廣東、湖南、內蒙古等地,唐山皮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支。唐山皮影也稱爲“樂亭影”“灤州影”“驢皮影”等,與評劇、樂亭大鼓並稱爲“冀東三枝花”。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山皮影以“驢皮”做材質,經處理後的驢皮具有淨亮透明、柔韌性高的特點。“驢皮影”的製作有一套嚴謹的流程,主要分刮皮、漿皮、選皮、描樣、雕刻、上色、上油、組裝八大步驟。每一道工序都密切相關,其中以漿皮和雕刻最爲關鍵。

本次展覽精選唐山博物館藏120餘件清代末期至民國初期的唐山皮影,另有5套影卷和28個實物唱盤。在欣賞這些藝術品的同時,觀衆可以瞭解唐山皮影是如何製作和操縱表演的,感受交融在皮影方寸之間的俗與雅、醜與美、古與今。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北京魯迅博物館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0日

可關注“北京魯迅博物館”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10、“墨彩凌雲”雲居寺石刻藝術拓片展

12月22日,“墨彩凌雲”雲居寺石刻藝術拓片展在北京房山雲居寺開展。

本次展覽以傳統文化爲軸,歷史時代爲序,通過“拓古傳今”“金石芳菲”兩個單元,精選了自東漢至明末的50餘件(套)珍貴石刻拓片作品作爲展覽內容,其中尤以雲居寺珍藏的房山石經及唐遼古塔上精美的石刻最負盛名,展覽還展出了將版畫技藝和拓片技藝相結合,由傳統拓印技藝衍生而出的彩拓作品。展品珍貴獨特,爲展覽增色不少。

展覽力圖通過歷代精美石刻所承載的堅貞不朽的文化張力,爲觀衆展示傳統拓印技藝、古老碑刻文化以及精彩絕倫的書法和雕刻藝術,運用石刻拓片、圖文展示、實物展品等形式,真實呈現出石刻藝術在中華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與輝煌歷程。

在重現古老文明風貌,守護古人心血結晶的同時,爲了增添知識性和參與性,展覽特別邀請了非遺傳統彩拓傳承人王鳳蘭老師現場演示傳拓技藝。以水墨浸潤古今,用豐富的色彩勾描歷史的畫像,讓現場觀衆可以沉浸式地體驗到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拓印技術。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

房山雲居寺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22日-2022年3月22日

可關注“房山雲居寺”微信公衆號進行預約參觀

溫馨提示

參觀展覽時,請大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提前預約,佩戴口罩,有序參觀,謝謝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