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的冬奧志願者們在接受應急救護培訓。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教室裏,心肺復甦術模型人躺在地上,一名高個子男生蹲在側面認真講解。“如果在賽事服務時有人暈倒,首先要判斷呼吸體徵,拍拍肩膀問:‘先生,您怎麼了?’”

圍坐在旁的十幾名同學會心一笑。在北京體育大學,這些正在接受校紅十字會培訓的學生們有一個激動人心的“羣名”——2022年北京冬奧會志願者。

再過幾十天,近2萬名志願者將在冬奧會上廣泛服務於對外聯絡、媒體運行、賽事場館等多個領域。心肺復甦、傷口包紮等應急救護措施只是他們應掌握的技能之一。對他們來說,一個豐富的“技能包”必不可少!  

鄒晨諾(右一)在學校組織的應急救護培訓中學習包紮技巧。

“譯路暢通”,外語口語不可少

“Merci.(法語:謝謝。)”扮演外賓的女孩,在問詢得到答覆後滿意地說。在這間教室裏,正在進行賽事服務的外語口語考覈。

接受考覈的鄒晨諾回答,微微鞠躬。法語專業大三的她,將作爲對外聯絡志願者,陪同冬奧代表團,“從外賓下飛機開始,全程提供語言服務”。

作爲世界矚目的大型國際賽事,北京冬奧會將迎來90多個國家(地區)奧委會的約2900名運動員。

爲了更好地完成工作,鄒晨諾修讀了體育法語課,還在暑假給自己加碼,背下冬奧項目相關詞彙,“包括所有大項和小項”。她還關注到,法國、瑞士等國冰雪運動普及,有不少童話般的冰雪小鎮,便經常就此向留過學的姐姐請教。

其實,她的準備工作開始得還要更早。這名來自福建的女孩,從小對冰雪“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選擇來北京上學,就是“衝着冬奧”,想要一圓冰雪夢。

鄒晨諾希望,這次經歷可以助力她未來進入國際體育組織工作,“在體育世界爲中國發聲”。

崔良浩在冬奧測試賽期間提供志願服務。(受訪者供圖)

“行之有道”,體能技能兼而有之

和鄒晨諾不同,新聞專業的崔良浩來自遼寧,見慣了冰封雪飄。關注體育新聞的他,對冰雪項目也頗有了解。

在冬奧志願者招募中,他脫穎而出,成爲一名體育專業志願者,可以進入賽事核心區,爲運動員、教練員提供服務。

崔良浩將在短道速滑賽中負責防護墊檢查。“這是速度與激情的項目。”他介紹,如果運動員摔倒在防護墊上,志願者要及時將墊子復位。

“別看好像只是力氣活,這需要細心、敏銳的反應以及豐富的專業知識,要對場上局勢迅速作出判斷。”他說。

爲此,他持續關注該項目,特別是近期的短道速滑世界盃。他了解到,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是中國國內關注度較高的兩大冰上項目,同時均需要大量專業志願者。

2021-2022賽季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前,楊曦爲賽前訓練的運動員補冰。新華社發(樊康攝)

他的同學楊曦,就是花樣滑冰項目的一名補冰員志願者。楊曦介紹,這是唯一可以跟運動員一樣在冰面上滑行的志願者崗位,在單項比賽結束後要迅速尋找、修補運動員跳躍時在冰面留下的小坑,“就像冰面的美容師”。

10歲開始接觸花滑的楊曦,自己也是專業運動員,對跳躍的軌跡和路線很熟悉。“只要是在冬奧會賽場上,不管是比賽還是當志願者,都是爲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說。

於依鷺(前排左二)在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館內與志願者同學合影。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聲入人心”,中國故事講得好

國際體育組織學院的研一學生於依鷺依然記得三年前的一件志願小事。

那是中芬冬季運動年期間,她陪同四名芬蘭運動員來到首鋼園區。“爲什麼這裏有如此多工業設施?”隊員們感到好奇。她當時沒答上來,於是一回到家便立刻查資料。

再次見面時,於依鷺向隊員們詳細介紹,北京冬奧組委落戶首鋼園區,是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也符合節儉辦賽的理念。聽到這些,芬蘭隊員們頻頻點頭。這一幕,她始終難忘。

“作爲志願者,我們可以向外國友人講述中國故事,讓他們瞭解今天的中國。”於依鷺說。此次冬奧會,她將作爲媒體運行志願者,協助國內外媒體採訪報道。

郭君陶在冬奧測試賽期間提供志願服務。(受訪者供圖)

  來自體育商學院的郭君陶,學的是冰雪產業與冬奧項目管理方向。這一專業是專門爲迎接北京冬奧會、更好實現“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而設立,是中國冰雪故事的生動體現。

  冬奧會期間,郭君陶將在運動員休息室服務,保障他們的討論或休息。此前,他已參與了冬奧測試賽的志願工作。“對於大型賽事的組織和運行,我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將這段經歷和專業學習融在了一起。

10月26日,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的首都高校冬奧和冬殘奧志願者誓師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冬奧臨近,針對校內500餘名志願者,北京體育大學進行了多項“技能加訓”,包括國際形勢分析、心理健康、肌肉疲勞緩解等內容。

最近,崔良浩每天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坐到書桌前,在當天的日曆頁上寫下距離冬奧會開幕還有多少天。“隨着倒計時,我的緊迫感越來越強。”他說,“我希望能夠儘快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識。”

來源:新華社

編輯:李爽

責編:段忠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