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年伊始,多地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開工。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0日,這些重大項目的總投資規模超過3萬億元。同時,通過近期各地政府會議表述來看,2022年地方推動“基建投資”發力穩增長的重點漸次清晰,水利、交通、能源和互聯網新基建等被多次提及。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爲,重大項目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中佔比較高且穩定。今年的重大項目準備時間早,在財政提供充足資金的支持下,重大項目發力靠前,有望助力基建投資企穩回升。

開工項目總投資超3萬億

適度提前發力“穩增長”是各方共識。1月以來,各地紛紛吹響了新一輪項目建設衝鋒號,力爭爲2022年投資項目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基礎。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0日,全國至少有11個省、直轄市組織召開了2022年重大項目開工活動,涉及重大項目超5000個,總投資規模超3萬億元。

對比去年,2021年的首個工作日僅上海、河南舉行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今年首個工作日舉辦集中開工活動的地區包括上海、福建、四川、湖南、河南、江蘇等。從開工規模看,2021年截至1月19日各地披露的已開工重大項目計劃投資規模超1.2萬億元,遠不及今年以來已超3萬億元的計劃投資規模。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方向上,近幾年地方對基建投資效率和投資乘數效應的要求越來越高,促成基建投資實物工作量儘快形成。”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部副主任陶金對記者表示,今年在穩增長政策引導下,亟需通過重大項目儘早上馬開工來力促基建投資企穩回升。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已開工的重大項目中,除傳統基建項目外,在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項目投資佔比有所提升。比如,在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中,創新與產業領域強基礎項目投資達1277億元,佔總投資規模的55%。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對記者表示,五年規劃第二年通常是重大項目落地的時段。2022年基建投資將發揮託底作用。國家發改委日前也表示,2022年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紮實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指出,根據“十四五”規劃,2022年交通、水利、能源項目建設空間較大。交通強國建設工程的多個重點項目均在今年進入全面施工建設階段。而水利部在2020~2022年間規劃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也有望在今年持續推進。

新老基建均有看點

根據公開信息,福建、山東、陝西、四川、重慶、貴州、遼寧等多地提出2022年將聚焦水利、交通、能源等關鍵領域的基建投資。

比如:福建省提出,聚焦水利、交通、能源等關鍵領域,策劃生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山東省提出,實施基礎設施“七網”,即綜合立體交通網、現代物流網、能源保障網、市政公用設施網、現代水網、新型基礎設施網、農村基礎設施網的行動。四川省則提出,要聚焦“鐵公水空”全面發力,抓好重大水利工程項目規劃論證和建設管理,統籌推進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能源消納和輸配能力建設,全面保障能源安全。貴州省2022年將以建設“一核四區”貴州大水網爲主抓手,加快推進水利“百庫大會戰”。

長三角地區省市繼續發力新基建投資特徵明顯。江蘇近日出臺了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29條,提出“建用並重、適度超前、多元投入”總要求。“29條”中,就包括推進5G網絡建設,加快推動5G網絡設施延伸覆蓋,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優化新一代數據中心佈局和加強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措施。江蘇省工信廳相關人士表示,未來3年將重點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三大領域,以5G爲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規模預計超1200億元。

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關於進一步推動上海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的《上海市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至2025年5G基站規模超過7萬個,超過8000幢商務樓宇和重點公共建築完成5G室內覆蓋,全市5G網絡覆蓋率超過90%。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也是2022年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升級的重要內容。記者瞭解到,2022年北京的“3個100”市重點工程將出爐,會適度超前安排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完成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

王靜文表示,雖然傳統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帶動的邊際效應在不斷減弱,但從規模看,要發揮基建投資對穩增長的託底作用仍然離不開加力傳統基建投資。這也是近期傳統基建板塊上市公司股價表現較好的原因。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也表示,爲更好地實現穩增長目標,還應重視水利、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等傳統基建,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節點,統籌推進傳統基建和新基建。

疫情無礙基建投資回暖

近期,國內疫情有所反覆,防控形勢再次嚴峻。多位專家提醒,疫情在國內多點散發對項目進度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表示,一旦某個地區被疫情所困,不僅需要當地停工停產配合防疫,同時通往該地區的商務往來也將大幅“縮水”。

不過,陶金認爲,在項目儲備時間長、基礎牢靠情況下,當前各類擾動因素對今年基建投資的整體影響相對較小。疫情暴發以來的基建資金問題較爲凸顯,但今年在穩增長政策調整背景下,預計能實現財政資金和政府債務資金的合理調配,將資金限制降到最低。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記者表示,在“十四五”重大項目加快落地、2021年財政結轉結餘額度較多、財政定調積極的共同支撐下,2022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速將反彈,預計全年基建投資中樞將提升至6%~8%左右。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認爲,考慮到低基數原因,預計2022年2、3月份基建投資增速顯著回升,峯值可達15%,下半年增速企穩回升,全年可達7%~8%。“考慮到穩增長壓力將在上半年更大,基建投資的託底作用需要更多在上半年釋放,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王靜文說。

截至1月10日,北京、河南、西藏等省區市地方“兩會”已經召開。其中,北京把2022年稱爲項目落地年,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高質量發展城市副中心方面,繼續保持千億投資強度;河南計劃2022年實現投資增速10%,規模約2.8萬億元,特別是技改投資增速擬超過20%。這些都體現出地方將投資作爲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後續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