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年通脹是否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經濟在2021年強勁反彈、持續復甦,但受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續、多國通脹居高不下、供應鏈瓶頸持續、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影響,2022年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上升。

2022年伊始,多家主要國際機構相繼發佈世界經濟形勢展望報告。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預計,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大多數專家認爲,未來三年世界經濟復甦將出現失衡且動盪不定的現象。

在奧密克戎變異株帶來抗疫新挑戰的背景下,2022年的世界經濟復甦態勢面臨着哪些風險?就此新京報記者專訪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與地緣政治議程負責人埃米利奧·格拉納多斯·弗朗哥(Emilio Granados Franco),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中國和世界金融服務的未來”倡議負責人姚凱力(Kai Keller),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賈斯汀·達米恩·蓋內特(Justin-Damien Guénette)、露西亞·誇利蒂(Lucia Quaglietti),以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陳鳳英。

2022年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

新京報:多個國際機構報告預測,2022年的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原因何在?

世界銀行:受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財政支持減少和供應鏈瓶頸影響,世界經濟繼2021年大約5.5%的強勁反彈後,預計在2022年將明顯放緩至4.1%。

世界經濟論壇:一個主要原因是,奧密克戎等新的新冠變異株不斷湧現給世界帶來的不確定性繼續延長。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企業需要確定性才能進行投資,因此缺乏穩定性勢必會影響經濟增長。此外,面對新一波嚴峻疫情,一些國家重新實施封鎖導致全球供應鏈部分崩潰,這也將阻礙經濟增長。

最後,我們注意到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放鬆了和疫情相關的經濟刺激措施,這會影響消費者情緒,從而減緩增長。鑑於近期的通貨膨脹壓力,我們認爲政策制定者在保持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必須採取謹慎的措施。

新京報: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復甦態勢有何不同?是否會加劇世界經濟分化?

世界銀行:相較於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的幅度將更大。發達經濟體預計將在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相較之下,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總量將遭受重創,其增長軌跡不足以使其經濟在2022-2023年內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陳鳳英:世界經濟發展將更加分化,以往發展速度是“東高西低”,現在可能是“西高東低”。發達經濟體的反彈相對強勁,而中國以外的大多數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反彈較弱,甚至不穩定。

分化發展可能產生的後果是,中國以外的國家南北差距拉大,貧困人口增加,能否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發展目標,成了最令人擔心的事情。

通脹不會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

新京報:去年以來,許多國家通貨膨脹水平達到十餘年來的最高點。今年全球通脹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

世界經濟論壇:雖然高通脹會給部分地區帶來比較大的挑戰,但我們認爲不會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目前,政策制定者已經在應對通脹帶來的壓力。例如,美聯儲已暗示,今年將多次加息,將降低通脹作爲最重要的任務。這一消息引發風險資產拋售,譬如科技公司股票。

總體而言,當前的通脹粘性到底有多高還有待觀察。但今年全年,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據情況適時調整相關的應對政策。

世界銀行:預計全球消費者價格指數(通脹率的一個指標)將在2022年中期達到頂峯,而後在2023年逐步下降。但如果通脹長期居高不下,各國央行可能會繼續面臨一個極具挑戰的環境。

陳鳳英:我認爲,通貨膨脹是暫時的,更讓人擔心的是可能發生滯脹。

通脹加劇主要是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能讓供求恢復平衡,通脹可能是暫時的。但存在發生比上世紀更加複雜的滯脹風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滯脹實際上是一場“石油危機”,現在再加上新冠疫情、勞動力短缺、生產還未恢復等情況,世界經濟面臨的滯脹可能更難以解決。

發達經濟體勞動力短缺將緩解

新京報:勞動力短缺將如何影響2022年的世界經濟復甦?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原因有哪些?在2022年是否有望得到解決?

世界銀行:2021年,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幾個發達經濟體出現了勞動力短缺,這減緩了勞動力市場的復甦,並帶來了推升工資水平的巨大壓力。

造成勞動力短缺的原因有幾個,包括經濟復甦後勞動力需求的激增、政府發放大量失業救濟金、新冠疫情持續和幾個經濟體的提前退休計劃導致健康風險升高。

我們預計,隨着發達經濟體的工人逐漸重返勞動力市場,目前的勞動力短缺狀況將在2022年逐步緩解。然而,如果目前失業的工人推遲重返工作崗位,包括由於疫情的嚴重惡化而推遲重返工作崗位,勞動力市場短缺的風險也可能持續到2022年以後。

相比之下,沒有跡象表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嚴重短缺,這可能意味着這些國家的週期性復甦較弱。特別是由於疫苗接種存在困難以及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的持續退出,這些國家的國內需求反彈較爲緩慢。

陳鳳英:勞動力短缺是新冠疫情下就業率下降、跨國勞工在減少。一方面是政策影響,發放大量失業救濟金,致使一些人“躺平”。另一方面,疫苗問題未解決。由於跨國勞工需要疫苗簽證,而許多勞工沒有。比如,有了疫苗簽證,墨西哥人可去北美打工,非洲人到歐洲打工,勞動力短缺問題可以得到緩解。

新冠帶來的長期影響令人擔憂

新京報:疫情將如何影響今年和未來一段時間的世界經濟發展?

世界經濟論壇:新冠疫情對於勞動力的可用性和生產力、供應鏈、消費的影響仍在持續,尤其是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供應鏈中斷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推動一些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傾向於區域一體化而不是全球一體化,而這將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事實上,隨着疫苗接種取得了顯著進展,一些國家已經恢復到新冠大流行前的增長速度。但新冠大流行帶來的長期影響仍然令人擔憂。我們必須牢記,在每個國家都實現免疫之前,世界不會對新冠免疫——但到2022年初,全球仍有近一半人口未接種疫苗。這種不平等導致的經濟復甦失衡,有可能會分裂世界經濟。

這就是我們的《全球風險報告》對全球分裂發出警告的原因。在各國需要共同努力恢復信心、建立未來強健的復原力和加速世界經濟增長之際,這種不平等、不均衡只會導致局勢更加緊張。

世界銀行:奧密克戎可能會引發的症狀也較爲“溫和”,特別是在接種疫苗的人羣中。感染奧密克戎的人羣中住院治療的比例也較低。

儘管如此,大量感染奧密克戎的確診病例可能會使疲憊不堪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迫使各國政府施加更多限制。

基於模型的情景分析表明,奧密克戎在全球的快速傳播,加上政府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可能會進一步拉低今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降幅約爲0.2至0.7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降幅可能爲0.4至1個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經濟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能感受到奧密克戎的衝擊,隨後在第二季度出現明顯反彈。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謝蓮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