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牛佔林

歐洲、亞洲和美國正在考慮出臺新的法律,以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利用自身市場力量抑制競爭,此外,新法律可能會涉及限制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

與此同時,全球監管機構正在推進數十項與競爭和隱私有關的調查,這些調查給科技巨頭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鉅額罰單。監管機構和高管們表示,正在考慮的是一些可能切斷跨大西洋數據流、壓制數字廣告、推遲重大產品更新或對科技公司運營進行持續監管等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爲止,監管行爲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利潤或估值影響甚微。全球最大的五家科技公司的市值爲9.31萬億美元,比五年前增長了近四倍,幾乎是標普500指數同期增長率的兩倍。

但這種情況可能正在改變。Evercore Inc.研究部門的互聯網研究主管Mark Mahaney表示,新一輪的審查已經加大了這些公司從收購中獲利的難度。去年11月,在認定Meta Platforms(前身是Facebook)收購社交媒體動畫圖像公司Giphy的交易可能損害社交媒體用戶和英國廣告客戶的利益後,該機構已指示Meta出售Giphy,這是監管機構首次迫使大型科技公司放棄已經完成的交易。不過Meta表示,該交易有利於消費者,並已提出上訴。

上週,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多個州調查了Meta公司旗下虛擬現實頭戴技術設備商Oculus的競爭行爲。作爲調查的一部份,FTC和幾個州的檢察長已詢問了第三方開發商。

科技公司也在做出其他改變。去年11月,Meta宣佈將關閉其面部識別系統,部分原因是可能的監管規定。

推特公司負責公共政策的全球副總裁Sinead McSweeney表示,監管方面出現了一種新的勢頭。他指出,最近幾周,該公司在至少六個國家面臨新的合規要求。

例如,Alphabet旗下的谷歌已同意與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就從Chrome瀏覽器中移除追蹤在線活動的Cookie的計劃進行密切合作。谷歌負責全球事務的高級副總裁Kent Walker表示,現在谷歌的高管們正在研究如何爲YouTube視頻服務上的內容刪除建立新的申訴程序,並在內部重新調整處理用戶和合作夥伴信息的方式。

雖然科技公司表示,他們同意他們的行業需要新的監管,但他們正在抵制一些具體的提案,部分原因是它們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包括推特的McSweeney在內的一些科技公司高管說,他們擔心擬議中的網絡內容規則的要求可能會打擊言論自由。

影響如何?

而支持加強監管的人士則擔心,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在最新一輪監管潮中毫髮無損。以隱私爲中心的互聯網搜尋引擎製造商DuckDuckGo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abriel Weinberg表示,歐盟針對谷歌的三次反壟斷裁決,以及超過90億美元的罰款,但卻幾乎沒有削弱這家搜索引擎巨頭的市場地位。

現在,Weinberg擔心的是,政策制定者更重視通過法律,而不是確保監管機構擁有正確實施新要求的知識和工具,例如,在公平對待競爭對手方面。

法國數字事務部長塞德里克·奧表示:“我認爲,歐洲乃至國際社會都一致認爲,大型科技公司會對經濟和民主產生了巨大影響,應該受到監管,全世界都有行動的意願。”

美國方面,2021年,拜登接二連三地任命並提名了Tim Wu、Lina Khan(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和Jonathan Kanter(司法部反托拉斯司司長)組成的反托拉斯團隊。每一位都是著名的反壟斷倡導者,他們都曾就此話題撰寫過大量文章,或代表公司對大型科技公司提出反壟斷主張。

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商學院全球商務主任Bhaskar Chakravorti表示,隨着新法案的出臺,以及國會對十幾項可能的反技術法案的評估,明年將成爲“技術崩潰的一年”。

馬薩諸塞州參議員Edward Markey說:“這是大型科技公司問責制的分水嶺,2022年將是這些公司最終面臨監管的一年,監管將結束其有害和欺騙性做法。”Edward Markey是1998年裏程碑式的《兒童在線保護法》的作者,多年來一直在爲續集而努力,並相信它將在2022年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