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這“三把利劍”讓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來源:南方+

廣東這“三把利劍”讓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又到每年廣東兩會時間,怎麼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上,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廣東有法寶,通過打造“三把利劍”,用足用好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連續兩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哪“三把劍”這麼管用?

第一把是“事前績效評審”之劍。簡而言之,“先有項目後有預算”。廣東通過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績效評估機制,從源頭讓預算安排更科學、更精準。

怎麼做到的?這劍瞄準問題,一旦發現預算編制和管理中有不實、不細、不準的情況,馬上解決;這劍還講究章法,制定管理辦法、規程、指南、操作細則等,讓評審更加規範高效。效果也是槓槓的,2020年、2021年審結21項重大項目,覈減支出172.9億元。

第二把是“事中‘雙監控’”之劍。顧名思義,它對預算執行和績效目標“兩手抓”,全過程、全鏈條監控資金支出“快不快”“好不好”“對不對”。

具體怎麼做到?它通過多維度分析統計,能及時發現資金超時限下達、嚴重偏離支出計劃等情況,果斷糾偏、加快進度;還常把階段性實施情況和績效目標進行比對,發現條件不成熟、錢花了也無法完成目標的,及時安排調整、退出;更厲害的它還是線上線下“雙劍合璧”:線上“全程跟蹤、實時預警”,線下“隨時出擊、及時反饋”

有了它,廣東財政支出進度颼颼地,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列;使用效果也棒棒噠,2020年各地共調整糾偏項目近300個,涉及資金172.13億元。

第三把是“事後績效評價”之劍,這把劍就是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怎麼判斷有效無效?廣東標準先行,2018年率先構建財政績效指標庫,提高規範性;專業性也很重要,我省通過第三方評價等措施,提高績效評價公信力;不僅他評,還要自評,壓實責任,績效自評實現省級部門整體支出和專項資金兩個全覆蓋。

這劍怎麼生效?評價結果與預算掛鉤喲!“中、低、差”等級的項目將會被壓減、調整,2019—2021年省級共壓減低效無效資金近30億元。在財政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覈評比中,廣東連續三年獲全國第一。

【採寫/配音】肖文舸

【聯合出品】南方日報 南方+ 廣東省財政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