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事堂

2022年開年,在二級市場的一片“蕭瑟”之中,私募產品爆出了一個“開門紅”。

來自渠道的信息顯示,初代私募機構源樂晟資產1月份發行了一隻三年持有期產品,最終募集規模超過了60億元人民幣,創下年內私募市場的第一個“爆款”。

此前,權益資管市場剛經歷了一論“倒春寒”,在諸多公募大牌基金經理出場後,短期內銷售完畢並抵達募集上限的公募基金只有興全合衡等少數幾個產品。

而去年末旺銷的量化私募產品也遇到了市場考驗。

那麼這次主動私募權益產品的爆款,會成爲一個市場信號麼?業內對這一點似乎又有了信心。

01

“逆勢”出爆款

2022年開年,和一年前的2021年大不相同。

一年前,新基金髮行火爆而暢旺,“秒光基”、“日光基”層出不窮,背後是投資者對後市情緒樂觀,對明星新產品信心倍增。

但在經歷了2021年全年的行情分化考驗,明星業績頻頻“摔跤”,加之2022年的開年市場“倒春寒”,整個理財市場的情緒已經迴歸平穩。

從這個角度看,開年源樂晟的這一發行紀錄卻有不容易的地方。

衆所周知,主觀選股型私募新產品發行難度高於同期的偏股基金。原因主要是私募產品有認購門檻,潛在客戶羣體較小,同時無法像公募一樣進行公開的宣傳等。

但源樂晟還是創造了年內紀錄。這其中,可能既有源樂晟歷史業績的作用。自源樂晟2017年突破百億規模後,2019年~2021年連續三年收益顯著,一直“買對”每年市場風格,形成了代銷渠道的“逆勢看好”。

也有強勢渠道的認可。源樂晟此次發行,中信證券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均強力推進,共同推動了放量發行的產生。

02

私募銷售尚未全面復甦

雖然,源樂晟已經募集出“爆款”,但從目前看,主動權益的私募產品發行還沒有全面復甦。

除了源樂晟資產,1月份其他私募啓動發行也未出現突出的募集“放量”。

來自渠道的消息顯示,楊東領銜的寧泉資產同期擔綱管理的某理財產品,初期認購規模明顯低於行業預期。

王亞偉“關門大弟子”崔同魁於去年末加盟盤京投資後,也在本月發行了新產品,目前發行規模在30億元左右。

這也符合行業規律,率先反應的總是銷售能力最堅實的渠道和中期業績最穩健的管理人。

03

“好做不好發”重現?

當然,這也未必是壞事。

歷史上,市場投資情緒低潮之際,績優機構的募集放量,常被視作市場底部的信號。

比如,2018年A股市場受到國際形勢影響,全年單邊下跌,當年12月陳光明發起的睿遠基金成立,進行了首次專戶產品發行。

當時,這隻封閉期五年的產品,預期規模是200億元,但認購規模首日就突破了百億元,此後市場迎來持續兩年以上的大牛市。

再如:2019年二季度,當年市場經歷了一季度快速反彈後,開始不斷震盪,投資情緒不定之時,高毅資產邱國鷺發行了三年期產品,也出現了放量發行。

又如:2020年2月,新冠疫情衝擊A股,睿遠基金趙楓發行新基金,首日募集規模1200億,創先國內公募基金單日最高認購記錄;同時間,高瓴旗下的二級主題禮仁投資也展開募資,募集規模超百億元資金。

事後看,這些募集紀錄多數產生於行業冷清之時,也都在後續時間段裏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那麼今年1月份的情況,是否預示着新底部的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