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浪科技 花子健

編輯 | 韓大鵬

“有讚的確在裁員,不僅如此,高管也有離職”,一位消息人士告訴新浪科技。

2017年6月,有贊創始人、CEO白鴉(本名:朱寧)對外證實,原百度外賣副總裁陳錦暉加盟有贊擔任副總裁,負責渠道。

當時他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軟件公司像我們一樣囤積人才、重視產品和技術。現在和以後,有贊都會堅持技術超過50%的人,而別人都會堅持銷售超過60%”。

然而就在本月,有贊啓動了第一輪裁員。首先被裁的就是從產品和技術研發。此外,新浪科技還獲悉,有贊副總裁陳錦暉已經於2021年10月離職。

更重要的是,多位接受裁員的消息人士證實,有贊確實把“人員優化”寫入了2022年的OKR中——直營一線銷售之外的整體人數全年減少一定比例,優化目標管理和迭代機制把精力保證在覈心目標上,減少協作鏈條和職能模塊,保證行動力和協作效率。

有內部人預計,有贊這一輪裁員預計會超過1500人。“有贊人數最多的時候有4700多人。”前述消息人士表示,從OKR來看,職能部門和產品、技術等中臺性質的部門,會是裁員的重災區。

高投入難以換來高增長,有讚的裁員收縮似乎不可避免。新浪科技就裁員等事情向有贊相關人士進行求證,但該人士未予任何回覆。截止發稿,有贊尚未回應裁員一事。

那些“奇怪”的企業文化

2019年1月,白鴉因爲在有贊年會上宣佈實行“996”工作制而備受爭議。此外,有贊還推行每季度考察文化價值觀,並在考覈中的佔比超過業績部分。

從一些有贊員工的表述中,可以窺見有讚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

“在有讚的入職培訓中,白鴉被說成是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

“有贊喜歡在辦公室內懸掛很多橫幅,上面寫着諸如不拿客戶一針一線等字。”

“更奇葩的是,在有贊如果犯諸如不關門、忘關燈等日常小錯誤,就會被貼通告批評,很多地方都會貼,甚至貼到廁所,很多人都要去上廁所,那就都看得到。通告會展示很長時間,確實有點不尊重人。”

“有讚的新人羣,已經減少了一半。”

…………

一名有贊內部人士透露,不少從互聯網大廠去到有讚的人,也無法適應這樣的企業文化。“有讚的人員流動率還是比較高的,能夠在有贊工作超過一年的,大約只有50%。”

不過相反的是,有讚的高管團隊相對穩定。從外部引入的高管團隊則多數向創始團隊彙報,而陳錦暉則是爲數不多的從外部引入的比較高級別的管理層。他於2014年4月出任百度外賣副總裁,負責渠道。2017年6月,陳錦暉加入有贊,同樣是負責渠道。

也正因如此,他的離職顯得比較突兀。2021年10月,陳錦暉從有贊離職,內部稱其離職系身體原因。12月,陳錦暉在有讚的助理也離職了。

2021年12月,有讚的裁員也有端倪,因爲有一部分主動離職的員工發現,他們的離職日期都被提前了。其中一位離職的員工告訴新浪科技,原本自己申請在2022年1月6日離職,卻不料被人力資源的同事看作是“爲了蹭元旦3天工資”,而讓其在12月31日離職。“他們甚至代替我,直接在OA系統把我的離職申請日期改爲12月31日。”

和他有相似遭遇的人不在少數,無一例外都是把原計劃的離職日期提前6天。

隨後裁員突然而至。

“昨晚(數據)分析一半被迫離職,接下來只能交接給其他同事處理了。後端二組也沒了一半”,多位被裁員工說道。

此外,一些被裁員工表示,裁員名單由直接主管提供,被裁的理由五花八門,當自己進一步追問,則被告知“每個組都有指標”。

裁員,激進後嚥下的苦果

“這一輪裁員後,可能有贊就回到2019年初的水平,但其實就有讚的業務體量而言,還是有繼續裁員的空間。”在脈脈上,一位有讚的員工如此說。

同樣是在2019年的年會上,白鴉宣佈“996”的同時,還談到有贊在2018年擴張太快,冗員太多,需要在2019年大量減員。

而實際情況則是有讚的員工數量在2019年持續增加,因爲有讚的融資比較順利。於2019年4月3日,有贊發佈公告稱,公司於4月2日與認購人5名訂立認購協議,通過此次融資,有讚的所得款項淨額9.1億港元。更爲重要的是,當時正在佈局產業互聯網的騰訊在當輪融資中加註有贊。

同年8月,有贊再次獲得來自百度的3000萬美元戰略融資,這一輪融資在2020年5月完成交割,當時百度正開始佈局直播帶貨。此外,在2020年4月,有贊通過配售股份募集資金約1億美元。

白鴉曾直言,在刺刀見紅的中國互聯網江湖中同時獲得BAT的支持,這是很少見的。

但他沒有說明的一點是,客觀環境催肥了有贊,同樣是因爲客觀環境和自身的短板,有贊很快又被打回原形。

2020年開年,疫情影響之下,線上交易和直播帶貨成爲主要的銷售方式,因此,微盟、有贊等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商也深受資本追捧。

在資本追捧之下,藉助良好的融資環境,有贊一方面融資,一方面大舉擴張,虧損也在逐步擴大。

有贊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當期營收11.76億元,同比降9.9%。經營虧損爲7.59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3.56億元經營虧損擴大超1倍。期內虧損爲6.7億元,比2020年同期3.4億元的虧損擴大近1倍。

在有讚的營收中,訂閱解決方案收入7.4億元,商家解決方案收入4.3億元。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有贊新增付費商家數量爲3.27萬個,其中第三季度新增付費商家數量爲1.37萬個,同比增長僅有6%。截至2021年9月底,有贊存量付費商家數量約爲9.03萬個,較6月底僅增長3%。

實際上,有讚的衰退在2021年第二季度就已經出現,主要是受到來自快手的GMV(交易總額)快速萎縮的影響。

“有贊曾經高度依賴於快手,但有贊在快手電商生態體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又很弱,所以導致有贊逐步被平臺拋棄。”一位有贊前員工表示,這是有贊在面對抖音、快手等大平臺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快手和抖音佈局電商的早期,爲了很快搭建商家的服務體系,一般都會選擇與SaaS服務商合作,迅速爲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構築相應的電商交易能力。

有贊即是爲快手、抖音以及微信等平臺上的中小型電商企業提供軟件、支付等工具包,幫其快速打通商業鏈路。快手平臺曾是有贊最大的GMV來源,一度貢獻了其大約40%的GMV。

但在平臺的電商業務成型後,都開始過度到自身爲平臺商家提供工具包。“有贊並不是不可替代的,隨時可以被拋棄。當然,這不僅僅是有贊,其他依賴於平臺的工具、服務軟件幾乎都是這樣的結局。”前述有贊前員工說道。

有贊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整個上半年,有讚的GMV爲481億元,同比僅僅增長了4%。但在2021年第二季度,有讚的GMV是245億元,同比下滑了4.6%。

“快手依然在嘗試發展自己的電商交易閉環,因此我們來自快手產生的交易額在持續地收縮。”在有贊2021年上半年財報後,有贊CFO俞韜表示,“有贊上半年GMV不理想,主要是來自快手渠道的GMV下滑影響,快手平臺GMV佔整體的GMV比例在2021年上半年下滑至20%”。 預計全年快手GMV的佔比會下降到10%-15%。

自從2018年借殼上市以來,有贊從未實現盈利,員工工資等行政開支、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等支出過高,是有贊虧損的主要原因。

短期內,有贊依然難以看到盈利的可能,並且隨着快手等平臺貢獻的GMV逐步下滑,有讚的收入增長也會逐步放緩,甚至持續出現下滑。

2021年2月17日,有贊股價達到最高點,市值突破770億港元,比2020年初增長近7倍,曾經一度是資本市場的明星股。但在最近的一個交易日收盤,有贊股價僅爲0.375港元,市值不足高峯時期的十分之一。

收入上不去,融資環境不佳,通過裁員節流,也就成爲了有贊求生存的唯一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