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年財政政策如何發力?專項債規模怎麼定?財政部部長劉昆這麼說

21世紀經濟報道 周瀟梟 北京報道 1月21日,《中國財政》刊載的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正式對外發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

劉昆表示,對財政部門來說,就是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同時,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就業等政策協調聯動,注重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控有機結合,提升政策整體效能。

劉昆指出,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爲穩定宏觀經濟出力,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優化支出重點和結構,推動財力下沉,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要求,嚴肅財經紀律,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持續改善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積極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

劉昆表示,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要重點把握六個方面。

一是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堅持以階段性政策爲主,與制度性措施相結合,兼顧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同時,落實落細已經出臺的各項減稅、緩稅和降費政策,在做好政策效果評估的基礎上,研究出臺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後的接續政策。

二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準度。財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大力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加強分配方案備案審覈,健全直達資金監督制度,促進財政資金規範高效安全使用。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按照保持政府總體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原則,確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優化債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麪”,重點支持在建項目後續融資。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的原則,做深做細項目儲備,合理加快使用進度,確保債券資金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更好發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

四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較大幅度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特別是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着力強化財力薄弱地區的資金保障。推動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加大財力下沉力度,確保兜住“三保”底線。加快縮小區域間人均支出差距,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五是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節儉辦一切事業。大力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強對過緊日子落實情況的評估,嚴把支出關口。中央財政帶頭,地方財政也要從嚴從緊,把更多的財政資源騰出來,用於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

六是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秩序。對財經紀律始終保持敬畏,嚴格執行各項財經法規和管理制度,一切按照制度和規矩辦事,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切實加強財政管理,規範收支行爲,不得違規建設樓堂館所、發放津貼補貼,不得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對國家統一的財稅政策,不折不扣執行到位,確保政令暢通、落地見效。對任何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爲都要敢抓敢管,讓財經紀律成爲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數據顯示,2021年末中國宏觀槓桿率(總債務/GDP)爲272.5%,比上年末下降7.7%個百分點,保持基本穩定。由於2021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速較快(8.1%),使得我國宏觀槓桿率有所下降。按照季度來看,中國宏觀槓桿率已經連續5個季度下降。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22年我國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66萬億元,中央政府債務餘額20.89萬億元,全國政府債務餘額爲46.55萬億元,2020年我國GDP爲101.6萬億元,可以得出2020年我國政府負債率(政府債務餘額/GDP)爲45.8%,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

2021年我國赤字率爲3.2%(較上年下調0.4個百分點),赤字規模爲3.57萬億元,比上年減少1900億元。與此同時,專項債規模爲3.65萬億元,2021年我國赤字率較2020年有所下調,專項債規模爲3.65萬億元,較上年下調了1000億元。另外,2020年發行的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未延續到2021年。由於2021年財政政策力度較2020年有所下調,相應政府槓桿率也有所下行。

有財政學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按照保持政府總體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原則,確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意味着政府債務增長水平與經濟增速大致相當,主要是確保政府債務壓力不要過大,宏觀槓桿的系統性風險不要過高。預計2022年赤字率在3%以上,與2021年大致相當,2022年專項債規模應該不會低於2021年的水平。

財政工作的十大主要任務

劉昆指出,2022年財政工作的主要任務,圍繞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着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的要求,發揮好財政職能作用,找準政策發力點,加強政策協同,努力把工作往前趕。

第一,加強對市場主體支持,加大政策實施力度。一是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落地。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跟蹤實施效果,及時研究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充分考慮減稅降費影響,合理確定財政收入目標,堅決防止收過頭稅。持續整治違規涉企收費,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同時,堅決打擊各種偷稅漏稅行爲,決不能讓不法企業從中牟利、擾亂宏觀政策實施、損害國家利益。二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實施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獎補政策,繼續實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新增支持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及時支付採購賬款,防止拖欠。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幫助企業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壓力。三是着力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調整完善部分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優化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創業就業,強化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推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擴容提質,加大失業保險基金對穩崗和培訓的支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

第二,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發揮財政穩投資促消費作用。一是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各地財政部門要加強與發改、行業主管部門協同配合,梳理項目資金需求,提高項目儲備質量,統籌用好債券資金,努力做到開工建設一批、儲備一批,拉動有效投資。全面建立支出進度通報預警制度,所有專項債券項目要實現績效自評全覆蓋。嚴格落實專項債券投向領域禁止類項目清單和違規使用專項債券處罰機制,對違規地區和單位實施扣減新增限額、暫停發行使用、收回閒置資金等處罰,確保資金依法合規使用。二是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適當增加中央基建投資,優化投資結構,加強與專項債券銜接,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選拔確定新一批示範城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開展綜合貨運樞紐試點示範,支持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三是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增強消費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加快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啓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改善縣域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四是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北振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相關財稅支持政策落地生效。實施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相關稅收政策。出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財稅支持方案。

第三,加強風險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是持續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這項工作需要長期堅持,決不能放鬆。對化債不實、新增隱性債務的要嚴肅問責,完善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要加強部門協同監管,強化預算約束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要按照既定部署,抓好低風險地區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二是有效防範基層財政運行風險。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省級財政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向基層傾斜財力,加強運行監控,合理調度資金,幫助基層及時解決實際困難和突發問題。基層財政要嚴格落實國家重大財稅政策,加強財政管理,統籌好各類支出安排,確保財政平穩運行。要繼續用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結合實際擴大範圍,提高直達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效率。三是配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協助穩妥處置金融風險。

第四,強化會計質量監督和註冊會計師行業建設,切實履行好財會監督主責。一是緊盯重點領域加強監管。持續加強“四類”違法違規行爲整治,做好典型案例梳理曝光。聚焦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加大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力度,通報典型,以案釋法。加強跨部門協調配合,探索構建穿透式監管協作機制,共同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二是提升行業監管水平。構建行業統一監管平臺和舉報受理平臺,加強監測監控、監督管理和信息發佈。推進函證數字化試點,着力解決函證不實的問題。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監管作用,加強會員執業違規行爲懲戒。三是完善行業監管法規制度。加快推進會計法、註冊會計師法修訂,提高違法成本。出臺會計師事務所監督檢查辦法,加快制修訂會計師事務所一體化管理辦法、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有關規定等制度。推進會計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同時,其他領域財會監督力度也要加強。

第五,優化財政科技經費管理,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一是支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推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完善資助體系。足額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資金需求,加強對重大疫情、疾病防治、種業、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攻關的支持。二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穩定支持中央級科研院所。發揮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作用,推動建設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高地。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支持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項目。三是深入推進科技經費管理改革。突出支持重點,優化支出結構,該增則增、該減則減。擴大經費包乾制實施範圍,開展科研經費無紙化報銷試點。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地方、單位及時制修訂管理制度,確保科研經費自主權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加強重大人才工程、人才計劃、人才項目經費支持。四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支持重點行業創新發展。

第六,突出保基本兜底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一是支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落實“一個一般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增加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切實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水平並按時足額髮放。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快補齊高中階段教育辦學條件短板。深入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大對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二是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繼續大力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疫苗藥物研發、免費接種等工作。合理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適當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和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範工程試點。三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適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啓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明確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建立地方財政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入長效機制,合理調劑基金餘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推進社保基金事業改革創新,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抓好基金投資管理,持續強化風險防控,加快數字化轉型和科技賦能,做大做強戰略儲備基金。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繼續提高優撫對象撫卹和生活補助標準。四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健全房地產長效機制。優化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結構,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發展長租房市場。繼續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五是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和國家隊備戰經費保障。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第七,保障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是全力支持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獎補力度,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推進種業振興和農業核心技術攻關,研究支持大豆油料生產,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提升收儲調控能力。二是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主要幫扶政策和財政投入力度穩定,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推進鄉村振興底子薄的地區傾斜。支持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帶動脫貧人口就業和增收。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促進社會融入。三是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完善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實施方式,提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羣、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建設水平。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現三大糧食作物相關保險政策在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四是提升鄉村建設和治理能力。支持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深化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探索鄉村全面振興示範樣板。各地要按規定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穩定資金來源。

第八,完善生態文明財稅支持政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一是穩步有序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出臺財政支持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技術研發,推動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建材等行業節能減排。健全政府綠色採購標準,加強綠色低碳產品採購。推動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二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大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政策支持力度。以長江、黃河等流域爲重點打好碧水保衛戰,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以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爲重點,支持開展土壤污染防治。三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建立分類補償與綜合補償統籌兼顧、縱向補償與橫向補償協調推進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組織實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支持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強天然林、草原、溼地、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快設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四是促進優化能源結構。完善清潔能源支持政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繼續支持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利用,鼓勵企業增產上量。統籌發展與減排,立足以煤爲主的基本國情,有序推進能源低碳轉型。

第九,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強財政法治建設。深化對財政法、國有資產法等立法研究,推動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立法,以及預算法、政府採購法等修訂工作。完善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嚴格規範財政行政執法。二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改革。出臺實施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持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完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框架。建立政府採購代理機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強化國有資產管理。推動出臺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進一步規範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資產評估、股權投資、不良資產轉讓等行爲,健全財務約束機制,更好履行出資人職責。完善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及所屬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紮實做好2022年國有資產綜合報告工作。四是持續推動內控建設。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對財政核心業務、財政管理權力的監督制衡,降低業務風險與廉政風險。提高制度執行力,較真碰硬做好內控考評、審覈、檢查,在日常工作中落實好內控要求。五是加快預算管理一體化。將資產、債務、績效、政府採購等按照一體化管理要求融入預算管理主體流程。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都要通過一體化系統開展2022年度預算管理。中央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要加快,年內在符合條件的中央部門推廣實施。

第十,深化對外財經交流合作,堅定維護和增進國家利益。一是提升對全球重大議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圍繞世界經濟復甦與共同發展、宏觀政策協調、抗疫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重大議題,加強謀劃、深化研究、提出方案,充分發揮我國作爲2022年金磚國家 主席國和“10+3”聯合主席的引領作用,推動在多雙邊財經合作機制和多邊開發機構平臺取得更多務實成果。二是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資金融通,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推動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有效運作,打造具有示範性標杆項目。引導區域經濟合作機制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作爲主席國辦好中亞區域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三是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完善關稅、進口環節稅收和出口退稅政策,促進外貿穩定、產業升級。做好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有關問題研究,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關稅減讓實施。推進中日韓等自貿協定談判,構建高水平自貿區網絡。四是深化與多雙邊開發機構合作。推動世行、亞行、國際農發基金等傳統機構改革,拓展務實合作。支持亞投行進一步完善機構治理、創新融資工具,繼續推動新開發銀行後續擴員、強化總部建設。

(作者:周瀟梟 編輯:杜弘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