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微智能資金有限,花費巨資囤積芯片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的“造血”能力,雖然解了公司的一時之困,但目前芯片市場“拐點”並未出現,其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缺芯”問題,一旦其所需芯片出現斷供,公司很可能會出現“停擺”危機,這對其來說,恐怕會是致命打擊。

2021年12月16日,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微智能”)更新了自己的招股說明書,申報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由中信證券承銷保薦。

芯片作爲智微智能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主要依靠進口來獲得,隨着全球“芯塞”局面愈演愈烈,微智智能爲了應對芯片短缺的困境,不得不大舉囤貨,然而,這不但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影響到了企業的“造血”能力,更關鍵的是缺芯危機仍然難解。此外,智微智能披露的諸多財務數據也疑點重重,恐怕需要公司進一步做出解釋。

大幅囤貨影響“造血”能力

卻仍難解“芯塞”難題

招股書顯示,智微智能是一家專注於爲客戶提供智能場景下硬件方案的公司,主營業務爲教育辦公類、消費類、網絡設備類、網絡安全類、零售類及其他電子設備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智微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2.74億元、13.97億元、19.33億元和9.67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280.89萬元、8851.04萬元、1.46億元和7197.51萬元。從數據上看,智微智能在報告期內的營收和利潤都呈現出不錯的上漲趨勢,然而,在業績增長的背後,智微智能的經營“造血”能力卻在不斷減弱。

報告期內,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2.61億元、1.49億元、970.72萬元和-3153.24萬元,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並且2021年上半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甚至出現淨流出的“失血”狀態。

實際上,智微智能之所以經營“造血”能力的不斷弱化,追根溯源與2020年開始的全球“芯片荒”有莫大的關係。

招股書顯示,智微智能主要採購的原料包括芯片、被動元器件、硬盤、結構件以及PCB等等,其中芯片是最主要的原材料。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採購芯片的金額分別爲6.51億元、6.23億元、10.53億元和8.86億元,佔總採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爲57.80%、57.94%、61.12%和66.22%,可見,芯片在智微智能的生產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受之影響,全球便出現了“芯片荒”。而智微智能所需芯片、硬盤、內存主要在美國、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生產,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響,智微智能所需相關原材料不但價格一路上漲,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供應緊張的局面。

芯片緊缺給智微智能的資金流動性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就拿給其向供應商的付款週期來說,就出現了大幅縮短的情況。2021年上半年智微智能新增供應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就約定先款後貨,新增的供應商英飛特實業有限公司約定貨到7天交付貨款。而在2018年和2019年,智微智能的實際付款週期除境外供應商SYNTECH ASIA LTD需要先款後貨以外,其餘供應商的付款週期都在30天以上。這就意味着,智微智能需要提前拿出更多的貨款進行採購,這對於智微智能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此外,爲了應對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和供應緊張的危機,自2020年開始,智微智能不得不對原材料芯片、元器件等緊缺或價格波動比較大的通用電子材料進行提前備貨。

我們先來看其報告期內的存貨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智微智能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爲3.18億元、2.62億元、4.05億元和9.55億元,而存貨中的原材料金額分別高達1.54億元、6341.34萬元、2.31億元和6.73億元,佔存貨總金額的比例爲48.58%、24.22%、57.09%和70.43%。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其存貨中原材料金額的增長很明顯,分別增加了1.68億元和4.42億元。

大量囤積原材料,無疑是需要鉅額資金的,這使得該公司採購大量增加,影響到了其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造血”能力越來越弱。此外,原材料囤積在倉庫中,佔用着大量資金無法快速流動,無疑會影響公司的流動性,給其帶來資金壓力。

更重要的是,智微智能畢竟資金有限,囤貨可解決一時之困,卻很難從較長時間上解決“缺芯”問題。中汽協副祕書長陳士華此前曾公開表示,目前個別芯片仍存在明顯短缺,這種短缺態勢仍將延續一段時間,短缺態勢可能將持續至2022年下半年,最終可能達到一個緊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芯片短缺的“拐點”並未出現,這對於智微智能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一旦其囤積的芯片消耗殆盡,生產所需芯片出現斷供,那麼智微智能的生產很可能會“停擺”,而這對於智微智能來說,恐怕會是致命打擊。

營業收入異常

值得一提的是,智微智能表現不錯的營業收入背後,似乎也存在着異常的現象。

就拿2021年上半年來說,智微智能當期的營業收入爲9.67億元(詳見表1),其中境外銷售收入爲6115.49萬元,境外銷售收入不用繳納增值稅,其餘部分則按照其所適用的13%的增值稅稅率估算,則可以計算出智微智能當期的含稅營收約爲10.85億元。

同期,智微智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爲12.11億元,新增加預收款項及合同負債合計爲4547.59萬元,剔除這方面影響後,與2021年上半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11.65億元。將流入的現金與同期含稅營業收入相勾稽,可以發現,其現金流入金額比營業收入多出了8085.11萬元,理論上,多出的這部分應體現爲當期的經營性債權的減少。

事實上,2021年上半年智微智能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餘額(含壞賬)、應收款項融資的合計金額爲3.02億元,相較於2020年減少了1.24億元,與理論值偏差高達4296.67萬元。

不僅僅2021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異常,2020年的數據也存在偏差。

智微智能2020年的營業收入爲19.33億元,其中有1.62億元的境外銷售收入不用繳納增值稅,按照13%的稅率測算,其當期含稅營收約爲21.63億元。而同期,剔除預收款項及合同負債變動金額後的現金流入額爲18.78億元,比含稅營業收入少了2.85億元。經營性債權方面,2020年,智微智能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餘額以及應收款項融資的合計金額爲4.26億元,相較於2019年增加了2.03億元,與理論值偏差高達8211.67萬元。

連續兩年均有鉅額營業收入缺乏相關數據的支撐,不排除公司存在虛增營收的嫌疑,對此還需公司進一步做出解釋。

採購金額存疑

實際上,不僅僅營業收入存在較大的偏差,智微智能的採購數據也同樣疑點重重。

招股書披露,智微智能採購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芯片、被動元器件、硬盤、結構件等等。2021年上半年,智微智能的採購總額爲13.37億元(詳見表2),此外,還有284.81萬元的電費,按照13%的增值稅稅率估算,當期公司實際含稅採購總額約爲15.14億元。

2021年上半年,智微智能“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爲11.5億元,剔除當期新增的331.92萬元預付款項後,則與當期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爲11.46億元。將該現金支出與含稅採購金額相勾稽後,其當期的含稅採購金額比現金支出多了3.68億元。理論上該部分差額應該爲經營性負債的增加。

然而《紅週刊》記者注意到,智微智能2021年上半年的應付賬款以及應付票據的合計金額爲8.01億元,相較於2020年增加了2.97億元,這與理論值相比少了7093.34萬元,也就是說,當期,智微智能有7093.34萬元的採購額是沒有相應數據進行支撐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2020年。當期智微智能的採購總金額爲17.22億元,加上511.46萬元電費,按照13%的增值稅稅率估算,其實際含稅採購總額約爲19.52億元。當期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爲11.45億元,從中剔除當期新增加的預付款項,將之與含稅採購相勾稽後,含稅採購金額比現金支出多了2.84億元,理論上該部分金額應該體現爲經營性負債的增加。

但是2020年智微智能應付賬款以及應付票據的金額合計爲5.03億元,相比2019年增加了1.67元,這與理論應增加額相比差了1.17億元,也就是說2020年該公司也有1.17億元的含稅採購缺乏相應數據的支撐。

綜上來看,其不僅連續兩期營業收入數據異常,採購數據也充滿疑點,不禁讓人懷疑其披露財務數據的真實性。

(文中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