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的火爆並不只是因爲懸疑題材,而是在於“無限流”。這部劇也被看作是首部國產無限流的電視劇。

作者:謝楚楚 

封圖:圖蟲創意

不常關注影視劇的人,最近也難免會看到兩個字:《開端》。

“開端重開”、“開端大結局”等詞條,繼一週300多個熱搜之後,已至尾聲的電視劇《開端》依舊霸榜熱搜。在網友不斷喊話“催更”下,1月19日原定於播出兩集的《開端》,在這天突然加更至三集。截至目前,《開端》播放量突破8億,網絡劇播放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播放平臺騰訊視頻評價:《開端》算是取得了一個亮眼的成績。

該劇由正午陽光出品,是正午陽光成立十年以來的首部懸疑劇。不過,《開端》的火爆並不只是因爲懸疑題材,而是在於“無限流”。這部劇也被看作是首部國產無限流的電視劇。《開端》改編自祈禱君的同名小說,講述了遊戲架構師肖鶴雲和在校大學生李詩情在遭遇公交車爆炸後“死而復生”,於公交車出事的時間段內不斷經歷時間循環,從下車自救到打破隔閡並肩作戰,努力阻止爆炸、尋找真相的故事。

無限流,可以被簡單理解爲劇情不斷循環。嚴格意義上看,《開端》並不是第一個拍劇情循環題材的電視劇。2017年,由搜狐視頻、有妖氣、留白影視出品的《端腦》實際已呈現了劇情不斷循環的表達方式。該劇改編自壁水羽同名漫畫,講述了夏馳爲尋找消失的女友晴知,在由兩個平行世界構成的宇宙系統中,通過不斷玩遊戲闖關升級探險的故事。“無限流在中國之前沒有做成的,但這是一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驗證過的熱門題材了,在其他國家風口都挺久了。”電視評論人何天平在談及《開端》的火爆時說。

無限流是什麼?

無限流到底是什麼?一個廣泛的說法是,它源自中國內地一種網絡文學類型,2007年起點中文網的小說《無限恐怖》是這一類型的鼻祖。這一點,《開端》劇組於開播當日在官方微博介紹過。

根據介紹,“無限流”開啓於zhttty的《無限恐怖》。這部作品創造了無限流的基本框架:主角進入神祕的“輪迴空間”,前往電影、遊戲、動漫和小說的副本世界完成任務,由此獲得超凡力量,卻不得不在異世界永不停歇地冒險與輪迴。無限流的設定清晰明瞭,擁有極大的擴展空間,易於在副本世界裏容納各種網文類型與流行文化題材,在當年即引發了無限流的創作熱潮,至今效仿者不計其數。較爲出色的作品有捲土的《王牌進化》,黑籍的《最終信仰》等。

上述介紹摘於北大學者、知名亞文化研究者邵燕君編著的《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也是《開端》劇組所認同的“無限流”定義。因此,按照該定義,他們認爲《開端》並不完全符合無限流的基本框架,“比如,它是在更接近現實世界的時空內經歷循環,並非進入異世界;主角沒有通過通關副本獲得超凡能力或者增益,他們仍是普通人;它在達成一個任務或目標後即可停止冒險與輪迴。”

“無限流,可以簡單理解爲劇情不斷循環。”長視頻研究者李星文說。

如果要進一步理解這個概念,較早能追溯到1993年經典影片《土撥鼠之日》。影片講述了在美國傳統的土撥鼠日(2月2日)這一天,氣象播報員菲爾去小鎮報導土撥鼠新聞,之後卻發生了神奇的事情,每當他早晨醒來,都是相同的一天:永遠都是2月2日,土撥鼠日。

聯合編劇丹尼·魯賓曾在採訪中談到:“我第一次想到這個主意時,只是想在結構上取下巧,因爲這樣可以拍出很多有趣的場景。但要等到幾年後,我纔開始動筆寫這個劇本,當時我在思考‘永生’這個話題,以及如果一個人活得足夠長,他的生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意識到關於‘永恆’的電影會過於冗長,就想起了‘時間循環’這個概念。我可以讓一個角色無休止地重複同一天,並由此來體驗‘永恆’。現在,它不再只是一個結構上的技巧了,而是一個關於人類漫長生命的故事。”

去年風靡全球的Netflix爆款劇集《魷魚遊戲》也可以被看作是比較靠近無限流的概念。該劇講述了456名爲生活所困的人聚集在同一個空間裏,一起參加6個生死逃殺遊戲,最終的獲勝者可以得到456億韓元鉅額獎金的故事。當時該劇一出,就引發了外界對“無限流”的討論。《魷魚遊戲》之前,Netflix在2020年12月上線的兩部劇集——日本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和韓國的《甜蜜家園》時,已有少部分人注意到“無限流”的概念,但大多數還是停留在對劇集主題“末世”“驚悚”“懸疑”的討論上,直到國產劇《開端》的播出,“無限流”概念正式走入大衆視線。

此次由《開端》引發的討論中,有網友提出,2017年國產網絡劇《端腦》算是第一部國產無限流劇集。當時該劇的原作被譽爲國漫神作、有妖氣三大IP之一,當時科幻圈甚至有種說法,“70後”、“80後”看《三體》,“90後”、“00後”看《端腦》。但由於內容重心偏向科幻,觀劇門檻高,加上當時網絡影視劇的製作被詬病,該劇並未因爲無限流概念而破圈。

爲什麼火了?

在李星文看來,《開端》首先還是得益於懸疑題材,“它可以歸入懸疑劇範疇。從世界範圍內來說,懸疑劇是最能集聚收視的類型。”“2000年左右的中國市場也是這類劇集蓬勃的時候,之後懸疑、罪案、涉案劇的發展陷入了停滯,近年來伴隨着網劇發展懸疑劇再次重生,例如《隱祕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劇,以及稍早的《無證之罪》、《白夜追兇》,只要質量過關,馬上就能有很大的影響力。”李星文說。

更爲重要的是,新鮮感,“2020年愛奇藝推出的迷霧劇場火了之後,懸疑類從大環境看有點兒受到抑制。一般來說,此類型出一個爆款之後沉寂兩三年都是很正常的。而《開端》就把使勁兒的方向調整到了技術上,把無限流和懸疑劇疊加在一起,又能靠懸念抓人,又有新鮮感。”李星文說。

貓眼研究院發佈的《2021劇集市場數據洞察》(下稱:《洞察》)顯示,2021年懸疑犯罪類型熱度較2020年相比下降,有兩成觀衆認爲2021年懸疑劇集表現低於預期,故事老套缺乏懸念、演技差、節奏拖沓是重要原因。《洞察》認爲,經過2020年懸疑劇的火爆,2021年懸疑劇的競爭更爲激烈,以罪案爲主的國產懸疑劇,在類型發展的想象空間仍待多方向延伸。

此外,乘着短劇東風,《開端》也更易於吸引播放量。《開端》一共只有15集,每集45分鐘。《洞察》顯示,短劇已成爲了劇集市場佈局的最熱領域。原因在於:成本低、風險小、週期短。而除愛奇藝,優酷、芒果TV、騰訊視頻、bilibili、快手、抖音均已開設了各自的短劇品牌。“短劇主要指微短劇,目前處於平臺加大投入做大市場總量期,主要IP來源是網文平臺,網文平臺未來應該會成爲短視頻平臺的主要內容之一。微短劇製作水平相對簡單,距離影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也就是說ROI(投資回報率)的空間比較有限。”易觀分析互娛行業分析師廖旭華說。

至於是否能成爲風口,李星文持觀望態度,“成爲風口有可能,但不太可能是個大風口,因爲無限流要建立異空間,表達受限,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如果後頭不能與書寫社會萬象或者塑造鮮活人物的基本功能疊加起來,也難以持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