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送醫院不送武器,歐盟能成俄烏衝突的“冷卻劑”嗎?

俄烏邊境再現衝突陰雲。

相比於美國的強硬立場,與烏克蘭直接接壤的歐盟態度卻顯溫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無意跟隨美國從烏克蘭撤出外交官。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表示,將送醫院而不送武器,因爲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不會緩和當前局勢。

24日,博雷利表示,歐盟將繼續致力於集體外交的方式,讓俄羅斯選擇走對話的道路。

復旦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簡軍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態度溫和,主要是因爲俄歐在政治、經貿上往來密切,且歐盟近幾年來高舉“戰略自主”的大旗。並且,如果衝突進一步升級,歐盟的安全威脅將直接升級。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會在歐盟和北約框架下盡力發揮斡旋作用,推動以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而本週的局勢發展可能對於俄烏衝突的未來走向具有一定指向性意義。

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沒有什麼變化。我們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倡導平衡、公正對待相關國家的安全關切和安全倡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促進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

爲何送醫院不送武器?

簡軍波表示,美歐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及感受不同。烏克蘭被稱爲“歐洲之門”,且歐洲的軍事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美方,如若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勢必會加深歐洲安全困境。

簡軍波進一步解釋稱:“第二個原因則在於,法國等歐盟國家強調歐盟戰略自主以維護切身利益,並不希望一味跟隨美方。”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歐盟成員國應與俄羅斯“展開自己的對話”,以制定自己的“新的安全與穩定秩序”。

伍慧萍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俄歐在能源問題上合作密切,這也使得歐盟各國態度剋制。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歐盟40%以上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其中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中約有三分之一需經過烏克蘭,而德國則是全球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買家。不僅如此,在過去十年間,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量佔其進口石油總量的近40%。

與此同時,在“北溪-2”項目上,德國國內政界在對俄立場上的分歧大。基社盟主席索德爾要求一段時間裏排除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反對因爲俄烏衝突中止“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社民黨籍的梅前州州長也希望該項目儘快投入運行。而綠黨和自民黨則明確反對,這使得德國在俄烏衝突問題上仍舊希望走外交和對話道路。

在對外出口方面,德國是全球貿易大國,近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員從事與出口有關的工作。而俄羅斯則被德國視爲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德國是俄在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德國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超2630萬美元的商品。同時,德國在俄的投資也逐年擴大,目前德國在俄羅斯的公司數量約爲4000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烏克蘭危機曾大幅影響俄德貿易往來。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2016年,俄德貿易額已由809億歐元降至500億歐元。但自此之後,俄德關係已逐步回暖。

“諾曼底模式”有望重啓?

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在德、法斡旋下,德、法、俄、烏開啓“諾曼底模式”四國峯會,通過對話機制極大緩和了事態。如今,在面對同樣複雜棘手的局面,歐盟及德法兩國是否具有同樣的魄力解決問題?

外媒稱,25日,上述四國將在法國巴黎重啓“諾曼底模式”四國峯會。不過,據烏克蘭首席談判代表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正式會談的時間初步定在了26日。

簡軍波認爲,在當前俄烏衝突的問題上,歐盟及德法等成員國有可能繼續扮演“冷卻劑”的角色,這將給美俄一個臺階下,以緩解事端。其原因在於,在安全威脅的壓力下,歐盟正極力避免戰爭暴發。在行事上,歐盟也給俄羅斯留有一定餘地。

不過,簡軍波表示,本週即將重啓的“諾曼底模式”四國峯會能否達成協議尚且未知,其原因在於,美、俄、歐三方的分歧仍然很大,美歐方面恐怕難以滿足俄羅斯的訴求,“但若能達成繼續和談的共識,也值得外界讚許。”

伍慧萍則認爲,最近一段時間內,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在國家領導人、外長、防長等多個層面已進行了數次雙邊和多邊對話,但外交努力成果不明顯。本週,俄羅斯要求美國就“安全保障”問題給出明確答覆,美國的回應及之後俄羅斯的反應可能將是決定未來俄烏衝突事態發展的關鍵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