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州實際使用外資首破80億美元,近4年每年跨越一個“10億美元”臺階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李振  廣州報道  1月26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2021年廣州實際使用外資543.26億元,同比增長10%,較2019年同期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8.7%,外資規模居全國前列;廣州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80億美元,連續4年每年跨越一個“10億美元”臺階。

通過充分發揮外資作爲國內國際雙循環連接紐帶和促進動力作用,廣州有效應對了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擊,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這份成績來之不易。

廣州爲什麼能?這值得深思。

利用外資四大關鍵詞

大項目引資擴流。2021年1月,廣州開發區與世界500強企業現代汽車集團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後者在該區成立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新工廠計劃將於2022年下半年投入批量化生產,初期規劃年產能6500套。

這僅僅是外資大項目落地廣州一個縮影,阿斯利康、現代汽車氫燃料、聯合利華等一批龍頭項目當年均成功落地,2021年,廣州新設外資企業4048家,同比增長50.2%。

而LG、卡爾蔡司、阿斯利康、松下、瑪氏箭牌、3M、默克等重大跨國企業均在近年新設項目或新增產線,大項目引資擴流成效顯著。數據顯示,在廣州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330家,投資項目累計1468個;實際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佔全市比重近七成。

作爲利用外資大市,廣州實際外資連續4年跨越式能級提升。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廣州外資企業以佔全市企業總量不到2%的數量,貢獻了全市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超過60%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值和35%以上進出口總額,已經成爲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賦能重點產業。2021年3月,位於廣州花都區的玉湖國際冷鏈項目正式動工。玉湖冷鏈(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王炯在現場提到,玉湖冷鏈項目並非一個單獨的“點”,而是一條輻射食品產業上下游的“鏈”。“我們希望通過項目,撬動上下游的資源,最終實現賦能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王炯說。

實際上,外資在賦能重點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方面作用巨大。例如,得益於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諾誠健華、瑞士龍沙等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落地,才引得康立明、安濟盛、威爾曼、中潤醫藥等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生物醫藥企業相繼進駐園區,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有望促成廣州打造國內產能最大抗癌生物藥生產基地。

2021年,廣州服務業引領利用外資,新設外資企業、實際外資分別增長51.7%和16.4%。其中,現代生產性服務實際外資增長6%,有效地助力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實際外資佔比超過18%,生物製藥增長4.1倍。百濟神州、阿里健康、藥師幫、小馬慧行等行業領先企業推動生物醫藥、智慧醫療、數字經濟等創新領域快速發展。

國家級開放平臺支撐。此前,商務部外資司在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家級經開區是重要的對外開放平臺、吸收外資平臺。在吸收外資方面,國家級經開區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廣州目前擁有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前沿和利用外資高地,其貢獻了全市超過50%的實際外資,其中廣州黃埔區、南沙區均突破100億元。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CBD、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等集聚區,通過利用外資也實現了補鏈、固鏈、強鏈、擴鏈,成爲外資高質量發展的新晉載體。

深度參與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外商投資推動提升消費品質,零售業、現代商務服務、新型生活性服務、現代貿易物流服務實際外資分別增長59.6%、83.7%、61.8%和44.3%。新鴻基南站TOD、珠江太古商業等大型綜合體項目落地,打造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引擎和新地標。唯品會、名創優品、逸仙電商等企業積極促進直播電商發展,推動傳統商貿業數字化轉型。

抓住“樞紐型網絡城市”大機遇

美國曆史學家斯塔夫裏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把公元1500年作爲現代化的開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讓世界從真正意義上連爲一體。

廣州因全球化而興。最早在1957年,首屆廣交會在廣州舉辦,廣州利用毗鄰港澳的特殊位置,爲中國外貿打開一扇窗口,一度佔每年全國出口總量一半左右的比例,成爲“中國第一展”,更拉動越來越多製造業企業往珠三角轉移。

20世紀80年代,經濟洪流從西方湧向東方,跨國公司成爲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主要力量。跨國公司把生產車間放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更低、市場空間更廣闊的亞洲,由此催生亞洲四小龍的騰飛。

1988年,寶潔在廣州組建成立第一家合資企業——廣州寶潔有限公司。建廠兩個月後,第一批海飛絲洗髮水走下生產線。隨後,本田、豐田、日產等一大批外資企業來到廣州。

2016年以來,廣州提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全球化已經在發生新的變化。廣州圍繞樞紐型網絡城市做出了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全新定位。

全球化意味着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規則、文化等因素的全球流動。在信息快速流動的基礎上,面向全球的智力資源配置能力已經成爲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而廣州恰恰抓住了知識和技術的全球化浪潮,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建設帶來了創新的要素,成爲廣州在全球化中快速發展的新力量。

廣州在推動外資工作高質量上強調“穩”。一是強服務穩預期。例如,舉辦在穗跨國公司總裁春茗和多場重點國別企業投資交流活動,並組建市穩外資工作專班,爲重點企業解決恢復連續供電、規劃用地、高管及家屬返穗、外籍員工接種疫苗、關鍵物料進口通關等實際問題。

二是強招商穩增長。例如,廣州實施了產業招商“導流”“滴灌”計劃,構建重大產業項目3+X招商服務新機制,聚焦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21條重點產業鏈,強化產業鏈招商和會展招商。2021年,廣州高規格舉辦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首次在全球4大洲5個國家設立6個城市分會場,簽約項目183個,投資總額超8600億元。2021年,全年赴市外舉辦招商活動139場、走訪目標企業近1300家,精準服務在穗外資企業超500家次。

三是強平臺穩支撐。廣州推出全國首個投資政策智能化運算服務平臺“投資政策大算盤”,實現投資者“一鍵直達”廣州最新產業政策,快速作出投資決策;率先啓動7200億元金融支持穩外資戰略合作計劃,近千家外資企業獲得超過1千億元融資;依託130屆廣交會、第四屆進博會、海絲博覽會搭建政企對接平臺,鼓勵在穗外資企業深度拓展國內市場,參與供應鏈產能對接,推動會展客流轉化爲投資商流。

爲在穗外商送上“定心丸”

“每次大家都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但討論來討論去,結果5個‘雞蛋’都放在了這裏。”2018年,全球光學巨頭德國卡爾蔡司第五家工廠再次落戶廣州開發區。

在卡爾蔡司光學集團中國區總裁彭偉看來,廣州就是一個“保險櫃”,這裏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機會。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外界的觀察人士疑惑,在吸引外資方面廣州爲什麼能?而從外界歸納看,廣州大概是從四方面入手的。

一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優化和改善“軟環境”。據瞭解,廣州近年來持續在打造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營商環境上下苦功。僅舉幾例:根據中央“非禁止即可行”原則,廣州推動市場準入從以正面清單爲主向以負面清單爲主轉型;根據中央“非許可不可爲”原則,規範政府審批權責和標準,用政府權力減法換取市場活力乘法。

從2022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看,廣州還即將啓動營商環境5.0改革,開展省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開展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等系列舉措。

二是聚焦企業需求,解決產業鏈、供應鏈等痛點、堵點。圍繞適宜居住生活和企業發展兩個目標,繼續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及保障企業發展服務。以樂金顯示廣州OLED項目爲例,2020年,爲使項目量產計劃不受疫情影響,廣州開發區組織協調審批9架次包機,解決項目超過1800人次核心技術人員來華支援設備調試和維護難題。2020年7月,項目生產線量產出貨。

三是在引才留才上發力,將廣州建成一座對人才“不設防”的城市。優秀人才背後,是巨大的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廣州圍繞“金字塔”頂端的高層次人才,強化人才招商“引力波”,帶動一系列創新項目進駐。以廣州南沙區爲例,其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營智環境”,加快探索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紛至沓來,高層次和骨幹人才5年增8.4倍,強有力的智力支撐推動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穩步前行。

四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航空港、現代化的國際海港和信息港,不斷推進與現代化中心城市相適 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2021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4025.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4.5萬噸,飛機起降36.2萬架次;2021年廣州港預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61.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8%;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5.28億噸,同比增長4.4%。

一系列舉措背後,進一步優化了廣州的投資和貿易環境,營造出區別於其他城市的特色比較優勢。

從中央到地方的穩外資政策,爲外商在穗發展送上“定心丸”,也爲廣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底氣,奠定了新的發展優勢,千年商都將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推進範圍更廣、領域更寬、層次更高的新一輪對外開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