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工業品價格持續高漲、原材料行業利潤增長拉動以及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影響,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了高位增長。

國家統計局1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092.1億元,比上年增長34.3%,比2019年增長39.8%,兩年平均增長18.2%。

但12月工業利潤增速繼續回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342.0億元,同比增長4.2%,爲年內最低值。

多位專家分析,隨着工業品價格見頂回落,企業盈利增速將逐步迴歸穩步增長區間。應落實好減稅降費、保供穩價等政策,大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上下游利潤分化緩解

分季度看,2021年一、二、三、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7.3%、36.0%、14.3%、12.3%。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受高基數等因素影響,同比增速前高後低,但與2019年相比,各季度利潤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2.6%、19.4%、15.1%、16.5%,均保持較高增速,企業效益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

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利潤較上年增長,佔78.0%,行業增長面較上年擴大14.6個百分點。部分行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有6個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倍,有18個行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

分行業來看,採礦及原材料行業對利潤增長拉動較強。2021年,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下,上游採礦、原材料製造業利潤較上年分別增長190.7%、70.8%,增速均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其中,煤炭和原油價格年內漲幅較大、高位運行時間較長,帶動煤炭、油氣開採行業利潤較上年分別增長212.7%、584.7%。

高技術製造業引領作用較爲突出,2021年高技術製造業利潤較上年增長48.4%,兩年平均增長31.4%,展現較強發展活力。其中,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利潤增勢強勁,較上年分別增長77.9%、44.0%,對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增長貢獻較大。

由於保供穩價措施不斷推進,助企紓困政策效果顯現,上游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利潤結構呈現改善特徵。

1~12月上游採礦業和原材料製造業利潤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爲41.0%,較1~11月份降低1.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同期,中游裝備製造業和下游消費品製造業利潤佔比分別環比提高1.5和0.8個百分點,上下游利潤分化緩解。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利潤增速看,上游盈利高位放緩,中下游盈利邊際改善。如1~12月份中游裝備製造業和下游消費品製造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速分別較1~11月份提高0.9和0.3個百分點;但中游裝備製造業利潤改善主要依靠計算機通信等設備和汽車製造業,下游消費品製造業利潤修復醫藥仍是主要支撐,其他多數中下游行業利潤改善仍有限。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也認爲,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速回落,但結構分化大幅緩解。具體來看,12月工業品價格繼續回落,企業利潤率走低,帶動企業盈利增速繼續放緩;分結構來看,行業盈利的均衡性大幅改善,上游企業利潤佔比持續回落,中下游企業利潤佔比則大幅提升,成爲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核心貢獻。

盈利將逐步迴歸穩步增長區間

朱虹表示,2021年工業企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效益水平穩步提升。但11月、12月利潤增速明顯回落,下游行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虧損企業數仍然較多,虧損額同比增長較快,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持續改善存在壓力,2022年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傑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當前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態勢仍然不牢固,特別是全球疫情走勢還存在很大的變數,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國內供給約束隱憂仍存,消費和投資需求依然偏弱,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也面臨着很多困難和挑戰,疊加近期疫情多地散發、基數效應等問題,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仍然面臨着較大下行壓力。

伍超明分析,2022年一季度工業利潤放緩壓力或加大。一是國內散發疫情疊加房地產投資回落壓力仍大,將對企業生產需求端形成較大沖擊,拖累利潤趨於回落。二是保供穩價將驅動國內定價的商品價格重回均衡,加之海外需求回落、供給邊際恢復或帶動國際大宗商品漲價步入尾聲,預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對工業利潤的支持將邊際減弱。三是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面臨的基數偏高,也不利於其增速提升。

去年以來,工業品價格持續高漲,PPI同比增速由年初的0.3%上行至年內高點13.5%,帶動企業利潤率大幅改善,盈利增速持續位於高增區間。

高瑞東認爲,在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下,企業盈利增速下行趨勢已定,將逐步迴歸穩步增長區間,盈利結構也將持續優化。但同時也應看到,現階段製造業企業復甦的根基不穩,中下游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仍然較大,企業庫存持續高企,融資需求延續疲弱。下階段,需要繼續加大對製造業的精準支持,進一步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穩定運行。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告訴第一財經,2022年全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大概率高於10.0%。今年將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支撐2022年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進而支撐全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

多方發力穩增長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日前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了《關於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從4個方面提出了16條穩定工業增長的政策舉措,有力提振了工業經濟運行。

羅俊傑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根據新情況新變化,會同相關部門從財稅金融、保供穩價、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推出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做好預調微調和跨週期調節,打好工業穩增長“組合拳”“連環招”,推動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爲穩定經濟大盤發揮好“壓艙石”的作用。

財政部日前也表示,2022年將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將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精準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精準聚焦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2021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25日表示,2022年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將主要從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聚焦增強地方財力、打擊偷稅漏稅騙稅等四方面發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對第一財經表示,有必要出臺新的減稅政策提高市場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同時要體現結構性和精準有效性。未來應繼續加大紓困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推動緩解成本上漲壓力等,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和活力。

貨幣政策方面,近一段時間,降準、降息接連而至。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連續兩個月調降。去年12月,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2022年,“穩”仍是貨幣政策主基調。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政策要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貸塌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