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成全球增速最快集成電路市場 半導體巨頭加碼投資超10億元 

本報記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報道

半導體行業眼下處於高景氣週期,而缺芯、產能緊張成爲近一年來的關鍵詞。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際半導體材料巨頭默克方面獲悉,其推出了“投資中國倍增計劃”,聚焦芯片製造領域,將於2025年前在中國追加投資至少10億元人民幣(約1.3億歐元),用於新建和擴建一系列電子材料本地化生產、研發和供應鏈設施。

“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邁入超強週期,伴隨着前所未有的產能投資與擴張,中國也正崛起成爲全球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製造市場。”默克執行董事會成員兼電子科技業務首席執行官畢康明(Kai Beckmann)說。

畢康明還表示,目前整個半導體行業最大瓶頸是產能不足,難以精準預期短期需求是行業通病。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爲何還要在中國追加至少10億元的投資?這種操作又將給中國本土半導體材料廠商帶來哪些影響?

爲何追加投資超10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默克這筆至少10億元投資中,60%將用於打造電子材料本地化生產基地,20%用於打造高韌性的電子材料本地化供應鏈,20%用於打造高水準的電子材料的本地研發與應用。

據悉,默克過去10年間在電子材料領域累計在華投資逾10億元,主要集中在液晶等顯示材料和技術領域。目前,默克在上海金橋、上海外高橋和蘇州擁有3家高科技製造工廠,已爲中國內地超100家芯片製造企業長期供應150餘種各類高純化學品、電子特氣和特性材料。

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內地已超過韓國,成爲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材料市場。而ICMtia(集成電路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SEMI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晶圓製造材料市場規模約爲585億元,封裝材料市場規模則約爲384億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也是最大的芯片進口國,每年全球芯片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都流向中國。”畢康明表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和整個電子信息產業正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機遇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顯示行業在過去10年的快速發展讓默克驚訝。默克中國總裁兼電子科技業務董事總經理安高博 (Allan Gabor) 坦言:“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過去10年中國顯示產業的發展太快了;如今,我們顯示材料領域全球約一半的銷售收入均來自中國市場。”

“誰也沒有料想到像京東方、TCL華星這樣的顯示公司,在10年間就能夠發展成全球顯示面板的巨頭。”安高博進一步表示,“我們期待未來10年在中國能夠湧現出類似的半導體制造領軍企業,默克願意在這個過程中一起和中國公司成長。”

記者注意到,除了想搭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快車外,默克追加在華投資也是出於穩定自身供應鏈的考量。

默克中國半導體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天牛博士告訴記者,雖然行業處於高景氣週期,但要注意到其中所潛在的泡沫,盲目擴產不可取,尤其對於半導體行業上游企業來說。

“從材料供應的角度來看,(追加投資)不是無限制地擴張產能,更多的是希望投資打造一個更具韌性的材料供應系統,在未來不管是產能上升還是下降,都能有穩定的材料供應。”畢康明說,默克內部設立了風投基金,專門投資半導體材料生態鏈上的初創企業,未來也將更多地和中國本土企業開展合作。

此外,正在上海興建的“默克電子科技中國中心”,預計將於2022年夏季建成並投入使用。據瞭解,該中心建成後主要進行各類半導體和顯示材料的分析、測試和採樣,也就意味着中國本地半導體企業和顯示面板廠商能享受到默克更快速和全面的技術服務,以及更多的定製化材料解決方案。

這10億元投資具體該如何使用?對此,默克方面表示:“一是希望通過增加投資在中國打造一個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電子材料的本地化生產基地,二是希望在中國打造一個高韌性的電子材料本地供應鏈,包括倉儲、物流等一系列的設施,三是希望打造一個高水準的電子材料本地研發和應用的中心。”

影響幾何?

公開資料顯示,本行做生物醫藥的默克通過一系列併購及整合,已經成爲全球半導體制造行業中擁有最廣和最全材料產品線之一的電子材料供應商,其產品組合全面覆蓋晶圓加工工藝6個關鍵步驟——摻雜、圖形化、沉積、平坦化、蝕刻、清洗,以及後期封裝測試;同時,默克還爲晶圓廠量身定製特殊化學品和氣體的供應系統,並能提供現場服務和設備管理。

半導體研究機構芯謀研究分析師王立夫告訴記者,默克的半導體材料業務和技術主要源於收購的AZ Electronic Materials(以下簡稱“AZ”)。據報道,默克於2013年12月宣佈,以16億英鎊全現金的方式收購盧森堡專業化學品製造商AZ,AZ主要生產電子工業用高純化工材料,AZ有68%的業務專注於製造半導體工業使用的化學品,另有30%的業務涉及平板顯示器所用化學品的製造。

王立夫表示,半導體材料行業想做全做大就得靠收購,自己積累速度太慢了,“默克強在AZ的產品品類齊全,包括特氣、前驅體、溼化學品、光刻膠,什麼都有,這些細分產品都涉及是很難的”。

儘管中國內地成爲全球第二的半導體材料市場,但中國本土半導體材料企業和國際大廠存在着不小差距。王立夫指出,以光刻膠爲例,像中芯國際這種大廠前道用的都是國外的。

“總體而言,國內外半導體材料的差距基本比半導體制造的差距還大。”王立夫說,半導體材料的差距具體得看什麼材料了,“電子材料再上游就是那些原料了,比如鹽酸、硅粉,基本就沒什麼科技屬性,誰都能生產,不算半導體行業了。比如TEOS(四乙基正硅酸鹽)前兩年纔開始定電子級的國標,現在還在走流程,這種材料差距就存在。”

如上文所述,默克將把在中國追加投資10億元中的至少20%用於打造高韌性的電子材料本地化供應鏈,這將會爲中國相關企業帶來什麼影響?

對此,陳天牛表示,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絕不是單靠一家企業或一個國家就能發展起來的。他建議中國本土半導體材料企業應不必急於擴張自己的產品,而應聚焦於某些特定領域推出幾個拳頭產品纔是重要的。

“半導體材料很多都有一定定製屬性,比如同一款光刻膠,不同工廠使用,光刻膠廠商也會有細微的調整以適應機器。”王立夫指出,默克在華追加投資對國內來說就是來了條鮎魚,會培養一些半導體材料方面人才,但最重要的材料配方大概率會嚴格保密、防止外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