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第一天!來自東北虎本虎的虎年祝福請查收

虎年到啦!向東北朋友祝福新年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在東北,“虎”是一個罵人的字。

你咋ze麼虎呢?

看你那虎x樣!

體型巨大的食肉動物,威風凜凜,怎麼就成了罵人話啊?今天我們來說說馬虎,這一根虎藤上的三個傻瓜。文末有檢驗閱讀效果的填空題,不要錯過。

虎=莽撞

虎很猛。“猛”說成貶義就是莽。在廈門話裏,“虎”就可以貶指莽撞做事的人,比如“大食虎”就是狂喫東西的傢伙,“生理虎”則是冒險幹大買賣的人。[2]

莽撞會帶給人以不太聰明的感覺,所以在東北官話中,“虎”既可以表示莽撞,也進一步虛化出了傻的意思。[3]“他真虎”可以一般地指代“他真傻”。黑龍江還有一句歇後語,“一虎拉兩虎——虎車車的[4]”,指的也是缺心眼。

“馬虎”=迷糊

條條大路通羅馬,“虎”也另有捷徑通向傻。這條引申路徑以“馬虎”爲代表。

“馬虎”在早期寫法多得很。比如晚清有個“四大譴責小說”,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第九十二回就用到過這個詞,寫的是“麻糊”[5];一百零四回又提這個詞,寫法變成了“嗎糊”[6]。

另一本譴責小說《老殘遊記》第五章也寫了這個詞,它用的寫法我都打不出來,第二個字仍然是“糊”,第一個字是米字旁加一個“馬”[7]。

1810年出的一本幫助廣東人學官話的教科書《正音撮要》中,把“麻麻糊糊”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列在了一起。[8]丨《正音撮要》書影,《明清俗語辭書集成》影印學華齋刊本。

“馬虎”的寫法差不多要到民國時期才產生。語言學家劉瑞明教授認爲,“馬虎”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隱實趣寫”,翻譯成大白話:好玩![9]

馬和虎這兩種動物出鏡純屬倒黴。一起倒黴的動物還有兔子:山東牟平話有“二虎兔子”一詞,也是罵人傻、糊塗用的。[11]語言學家楊琳教授認爲它是“二糊塗”的生動化形式。[12]

這裏順帶說一下,漢語中“二”和“八”也有傻的意思,所以東北話裏還有“虎巴”“虎嘰嘰”“虎拉巴嘰”“二虎八嘰”“二虎八登”[13][14][15][16]等一套罵人傻的詞。楊琳教授提出,這裏的“虎”還可以音轉爲“五”,如北京話、太原話、鹽城話罵人差勁、笨拙,可以叫“二五八”;山西中陽話表達這個意思則說“二八五”;江淮官話又換了種說法叫“八五兒”。“八”再音轉爲“百”“二百五”就閃亮登場了。[17]

其實“馬虎”再變一變,還能變出一長串罵人話。稍舉幾例,比如“馬舞”(忻州),“二馬一虎”(東北),“胡的媽的”(武漢),以及著名的“馬大哈”(北京)。[18]

彪,可能是……

“彪”本義是老虎身上的紋路,《說文解字》對它的解釋就是“虎文也”。後來人們也用“彪”指代老虎,比如“彪形大漢”的“彪形”,就是外形猛如虎的意思。

在今天的東北官話和膠遼官話中,“彪”也有傻的意思。[19]乍看起來,“虎”既有老虎義,又有傻義;“彪”也有老虎義,這倆詞正好可以湊一起傻樂,引申關係不言而喻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了另一種可能。

清代著名學者郝懿行《證俗文》卷十七記錄:“杭州謂粗蠢人曰‘杓子’。”旁註:“今京師語亦然。音‘標’。”由此看起來,“彪子”一開始可能不寫“彪”,而是“杓子”。楊琳教授認爲,蠢笨義的“彪”和“杓”可能是從“屌”分化出來的,因後者不雅,要靠音轉的方式避諱。[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