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航天員上春晚 機會來自太空!萬億美元規模市場熱爆了

來源:中國證券報

“祝大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農曆除夕,神舟十三號上的3位航天員在遙遠的太空向祖國和人民送上祝福。這是中國人首次在太空迎新春過大年。

2022年,中國航天將再次開啓“超級模式”。按計劃,我國將發射“夢天”“問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兩艘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的在軌組裝建造。未來,其將在航天醫學、航天育種、新材料研發等領域產生巨大經濟價值。

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

“航天逐夢”爲資本市場投資帶來新機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佈《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介紹了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活動主要進展及未來5年主要任務。未來5年,我國將開啓全面建成航天強國新徵程。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目前我國在軌工作的各類衛星超過500顆,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未來5年,我國將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培育發展太空旅遊、太空生物製藥、太空育種等太空經濟新業態。

白皮書指出,我國衛星應用商業化發展方興未艾,衛星遙感高精地圖、全維影像、數據加工、應用軟件等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了不同用戶特色需求,廣泛應用於大衆出行、電子商務、農產品交易、災害損失評估與保險理賠、不動產登記等領域;衛星通信廣播商業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國內4個4K超高清頻道上星和100多套節目高清化,爲遠洋船舶、民航客機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實現商業化運營;衛星導航產業快速發展,北斗兼容型芯片模塊銷量超過億級規模,北斗應用廣泛進入大衆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

白皮書強調,航天技術成果加速賦能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和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無人駕駛等新業態發展。

白皮書說,未來5年,中國航天將緊緊抓住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大衆多樣化需求,加大航天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豐富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推動空間應用與數字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拓展衛星遙感、衛星通信應用廣度深度,實施北斗產業化工程,爲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和大衆消費提供更先進更經濟的優質產品和便利服務。

展望未來,多家諮詢機構均認爲太空經濟市場潛力巨大,市場價值預估從9260億美元到最高2.7萬億美元不等,年增長率介於4.3%-9.5%。比如,瑞銀集團在2021年5月預計,到2030年,由億萬富豪帶動的太空商業旅行市場規模可達30億美元。歐洲諮詢則認爲,至203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從2016年的2850億美元升到642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更是預計,到2040年太空經濟的規模可能突破萬億美元。美銀美林的預計更爲大膽,到2045年,全球太空產業規模將增長至2.7萬億美元。

兩大航天集團蓄勢待發

航天科技集團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11家專業公司、1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屬單位。

2022年,航天科技集團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包括:堅決履行強軍首責,全面完成武器裝備建設和重大航天工程任務,夯實高質量保證成功能力,提升高效率完成任務能力,實現質量管理基礎能力躍升,加快關鍵核心能力建設;堅持強實業興產業,加快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發展壯大,強化重點產業領域發展,深化開放融合發展,持續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提升原創能力,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引領作用,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完善體制機制,釋放創新潛能等。

着力做強做優做大民用支柱產業,是航天科工集團在2022年工作會上提到的十一項重點工作之一。具體包括:以結構優化調整爲抓手加快構建民用產業新體系,以產業集羣和“專精特新”項目爲重點,推動現有產業邁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加速重點項目產業化步伐,在關鍵裝備、關鍵工業基礎件、關鍵材料等方面培育行業領先項目;積極穩妥推動資產運營,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本佈局優化等。

航天科工集團是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航天強國建設和國防武器裝備建設的主力軍,着力打造“防務裝備產業、航天產業、信息技術產業、裝備製造產業、現代服務業”五大主業板塊核心競爭力。現轄屬21家二級企業,控股8家上市公司,企事業單位500餘戶。

值得一提的是,白皮書介紹,我國將完善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政策,研究制定商業航天發展指導意見,促進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