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張黎剛:放棄很多不後悔,體檢是一份良心事業丨春節特輯

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唯有“相信”,方能篤定。中國新聞週刊及旗下有意思報告推出春節特輯“你永遠可以相信______”,邀請10位嘉賓坦露信念、真誠書寫,爲這個挑戰更多又機遇不滅的時代,帶來一份堅定,一份明朗。

這是春節特輯的第九篇,聽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講述,你永遠可以相信夢想的力量。

人的一生很短暫,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需要足夠的勇氣,什麼都不願意放棄的話,機會就不會降臨。

1991年,放棄復旦大學生物系學位,赴美留學;

1992年,本科畢業後放棄南加州大學讀博的全額獎學金,去洛克菲勒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實驗室做了兩年半的技術員,目標“只上哈佛”;

1998年,回國跟張朝陽一起打拼搜狐網,在得知張朝陽已經在董事會上提議我爲副總裁時,我選擇了離去;

1999年,我創辦了藝龍網。當把藝龍網拉扯爲國內旅遊網站前兩名時,目睹了有人爲了利益如何欺騙合夥人,同時我意識到,互聯網世界的配角角色不該是我的久留之地,我應該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天地——互聯網和醫療服務之間的天地。

這一路走來,我放棄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也許在旁人看來,每一次放棄似乎都會被打上“任性”的標籤,但我認爲這一切都很值得,因爲我找到了我認爲可以爲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在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上下功夫,可以大大減少後續的治療投入。共識是,在體檢與預防保健上只要多花1美元,未來在治療上就能節省約幾美元到幾十美元。

我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構建一個醫療服務的平臺,讓更多人在健康管理上享有保障。

用數據管理健康已是大勢所趨

據顯示,2020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約有457萬例。大多數患者都是出現症狀後在醫院確診的,能在無症狀情況下確診的估計不超過千分之一。提高早期確診率,精準的健康管理必不可少。實現這一步,先從體檢報告做起。體檢以後很少有人所有指標都正常,絕大多數用戶會有一種以上的異常性指標,很多用戶只關注“是否正常”這幾個字,但對於異常指標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跟蹤。

新冠疫情的推動下,醫療機構的組織、運營和服務模式也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醫療服務模式步入轉型與創新的快車道,用數據來管理健康已是大勢所趨。

今年初,愛康集團全面上線由約5000萬體檢大數據匯聚而成的“醫療雲”——由體檢雲、影像雲、心電雲組成的新一代體檢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醫療雲”系統能夠讓客戶在檢前、檢中、檢後每個環節感受到“實時”、“智能”、“精準”、“連接”的全新體驗,爲實現全週期健康管理服務奠定基礎。

用戶在愛康歷年的體檢數據,我們都會保存起來,包括每一張X光片、CT、磁共振、心電圖等數據,都將上傳到雲端,部署在雲端的AI軟件會對信息進行篩查分類,醫生能夠有的放矢地判斷病變。

“算法醫學的時代”已經到來了,醫療服務完全依賴醫生經驗的時代即將翻到下一頁,算法醫學能夠幫助醫生更好地做出診斷和治療方案,這對於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社會現狀意義重大。

體檢是一份良心事業

我覺得一家企業要長久發展,就一定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把企業命運跟國家和社會的命運連在一起,而不是純粹追求利潤,忘掉我們的初心。這一點在醫療健康行業尤其重要,因爲這是個“需要良心的行業”。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愛康集團醫護人員紛紛趕赴抗疫一線。其實疫情暴發後,我們自己也有生存壓力,但還是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20年4月,我們率先在北京推出“免下車”核酸檢測服務,之後“免下車”檢測服務落地全國13個城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局部疫情帶來的壓力。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累計有1000多名愛康醫護志願者爲50多萬人提供了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服務。

2013年,我跟隨“大病醫保”公益項目抵達雲南省漾濞彝族自治縣。在那裏,一個名叫四洪的小朋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個11歲的孩子因爲身患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瘦骨嶙峋,體重只有30斤。項目原計劃資助患者在當地就醫,鑑於四洪的特殊病情,加上當地醫療環境有限,我決定直接把他帶到北京治療。這是一次打破常規的嘗試,其實有一定的風險,當時我們和專家反覆溝通,最終決定手術。

後來,手術很成功,孩子的體重也在一年後恢復正常,可以像身邊的小朋友一樣入學讀書,還能幫奶奶幹活兒,性格也不像之前那樣內向。

一個小小的善舉就能讓一個孩子重獲新生,讓我爲擁有這份事業而感到價值的存在。醫療關乎民生福祉,健康更是每個人的首要追求。作爲一家深耕醫療的企業,我們一直以來都明白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我們用醫療從業者的良心,驅使着更大的社會責任擔當,致力於提升全民的生命質量。

回首2021,“暫停”鍵起起落落,而我們卻從未停止奔跑。這一年,醫療健康行業在加速重建與革新的腳步中,在一次次嘗試與突破中,向上、生長……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只要有夢想就一定能成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