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年股票市場配置機遇可能相對好於債券市場

在經濟結構轉型深化、居民部門槓桿率上升放緩以及房地產市場進行重大調整的背景之下,股票市場的配置價值相對凸顯。

2022年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有效促進內需的增長。投資者在安全資產配置上,黃金作爲安全性資產最重要的代表,但可能只有一般性配置需求,較難期待2022年黃金價格有趨勢性上漲機會。當然,在外部環境日益複雜並不斷外溢至國內的情形下,適當配置黃金仍是有意義的。對於美國中長期國債而言,由於美聯儲將會縮減量化寬鬆的規模並可能進行加息操作,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將具有較大趨勢性,這將使得國際債券價格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當然,從長期配置角度,發達經濟體中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可能帶來更爲重要的機遇。

在資本市場配置上,由於經濟形勢、政策環境可能會好於2021年,股票市場的配置機遇可能會相對好於債券市場。在經濟結構轉型深化、居民部門槓桿率上升放緩以及房地產市場進行重大調整的背景之下,股票市場的配置價值相對凸顯。在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生物、消費品、電子信息、半導體、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配置價值將更爲顯著。在債券市場上,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金融債等具有較好的安全支撐,但是,城投債的風險值得警惕,而低等級的信用債風險特別值得重點防範。

對於房地產投資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一個日益分化的階段,難有系統性投資機會。對剛需而言,自住購房者需要考慮到資產保值以及債務負擔的匹配,適度降低槓桿率。對投資而言,2022年融資可得性可能會有所提升、成本也可能有所降低,但是,購房者在關注房地產調控政策邊際變化的同時需要看到,國家“房住不炒”政策仍將持續,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流動性和資產增值性仍將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同時,房地產稅也可能是政策趨勢,購房者需要對房地產投資進行更爲細緻的考量與權衡,更要嚴格控制槓桿率。

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2022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一是經濟政策將更加傾向於經濟發展,經濟增長將得到更好的政策保障,專項債券發行、信貸資金供給以及社會融資增量等將前瞻部署。

二是民生保障將得到更好的促進,以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作爲重大戰略目標,包括民生保障在內的公共服務將進一步強化、優化和均衡化。

三是經濟金融社會發展的重大風險將得到更加有效的應對。包括公共衛生危機、收入分配不平等、房地產部門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殭屍企業處置等經濟社會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的處置。爲此,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可能要好於2021年。

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呼喚積極宏觀政策

2022年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是有效促進內需的增長。黨中央要求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宏觀經濟部門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適度超前加快專項債發行,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2021年一季度專項債發行可能略低於預期。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按照宏觀經濟政策的佈局,2022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的經濟政策可能會更爲寬鬆,以專項債爲支撐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得到提振。2022年宏觀經濟政策寬鬆水平和實質性政策支持可能會強於2021年。

中小微企業仍然是宏觀經濟政策重點傾斜的領域。財政部門將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門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當然,數量衆多的中小微企業積極性的調動還需要其市場預期的有效轉變。這亟待政府有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疫情仍是重大不確定性

2022年中國經濟仍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疫情衝擊是這三種壓力的重大根源。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復甦、經濟結構優化以及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等帶來了重大制約。中國經濟能否重回6%之上,或者是持續運行在低於5%的增速區間,仍然需要看疫情衝擊、中國政策應對以及經濟自身的彈性與韌性。疫情的衝擊仍然表現爲需求不足、供給不暢、配置低效以及改革阻礙等方面。疫情衝擊持續的時間和力度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恢復的節奏、政府政策的空間以及經濟發展的成效。

面臨政府資源投入邊際減少、市場微觀主體預期偏弱以及疫情引致的產業鏈衝擊等現實難題,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整個固定資產投資較難在短期內有效復甦。另外,政府部門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也可能因疫情防控而有所放緩甚至反覆,比如,疫情防控可能使得部分地方營商環境出現較大的變化,人員交互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這對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暢通國內大循環是不利的。

疫情衝擊的不確定性還在於出口的維繫。當前,由於全球產業鏈的破壞,國外較多國家的生產和產業體系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對中國生產的產品需求反而得以維繫甚至加強,從而有效支撐了中國出口的增長。如國外經濟體的產業鏈體系得到穩步的復甦,將會對中國產品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出口對增長的貢獻可能也會弱化。

外部溢出效應是重大風險

2022年中國經濟金融社會穩定仍需着重考慮外部環境變化及其對中國的外溢效應。首先,疫情“倒灌”仍是疫情防控最重大的外部風險。由於很多經濟體已採取放任的“羣體免疫”政策,加上新冠病毒變異,對中國疫情防控將帶來更加複雜的外部衝擊。

其次,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是最爲重大的金融風險。雖然實施平均通脹目標制,美聯儲對通貨膨脹水平的耐受力明顯提高,但是,在巨量的量化寬鬆操作下,長期、大幅、帶有政策“忽視”的通脹水平偏離,已嚴重危及美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美聯儲在2021年底已經開展調整貨幣政策舉措。2022年,美聯儲在繼續加快縮減量化寬鬆政策的同時,可能會進行加息操作。這將使得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中美利差逐步縮小,資本可能出現向美國集中的趨勢。中國可能面臨資本流出、外儲減少和人民幣貶值的多重壓力。如果人民幣貶值幅度較大,可能導致債市、股市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或動盪。

再次,地緣政治風險仍不可忽視。中美兩國關係近期有所改善,但是,中國已經成爲美國戰略性競爭對手,兩國多層次、多領域和多地區的博弈將進一步深化,美國聯合盟友對中國進行施壓的概率提升,這對於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聯、互通和互動將帶來重大的挑戰。

最後,疫情防控政策的溢出效應。目前,各國都在較爲積極地通過疫苗和特效藥進行疫情應對,如果2022年發達經濟體在新疫苗或特效藥具有實質性進展,那其產能、產業和價值鏈復甦將會迅速展開。2020年至2021年中國出口亮眼主要緣於國外商品供給不足造成的替代效應,如果疫苗和藥品研發使用超預期進行,那麼中國出口就會發生變數。當然,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疫情傳染及其導致的低速增長使得經濟社會狀況惡化,也可能引發進口的下降,這對中國的出口將帶來負面影響。整體而言,2022年外部需求仍將保持相對強勢,但需要對疫情持續惡化和疫情突然改觀的兩種情形的關注。

(作者系中國科技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全球經濟與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有刪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