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2月11日晚,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再次上演戲劇性一幕:在比賽還剩11圈時,中國選手李文龍與加拿大選手發生冰刀碰撞後摔倒,但中國隊仍堅持完成了比賽。最終,裁判組根據比賽規則將中國隊判進A組決賽。

看上去驚心動魄、瞬息萬變的短道速滑比賽,裁判是怎麼工作的?發生碰撞的時候,每一個判罰是如何作出的?相比平昌冬奧會,本屆冬奧會在判罰尺度上有什麼調整?2月1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對話短道速滑名將、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組比賽副裁判長楊陽。

從運動員轉變爲裁判員

力求在最短時間做出精準的判罰

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賽場,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裁判席,她就是我國短道速滑名將——楊陽。楊陽曾參加過三屆冬奧會,斬獲4銀1。如今,她並未遠離熱愛的短道速滑,只是以另一種方式迴歸。

2009年,退役後的楊陽開始從事短道速滑裁判工作。今年是她第六次持證參加冬奧會,這次是以裁判員的身份參加。

此次北京冬奧會賽事安排十分緊湊,短道速滑幾乎隔天就有比賽。每兩個比賽日中間休息的這一天,裁判組都會召集領隊會。開會時,各個參賽隊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會和組委會一起來協商解決。如果是正常比賽日,就要開裁判員會議,總結上一場比賽,展望當天的比賽。”

從運動員轉變爲裁判員,楊陽的關注點變了,“當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專注看哪個人犯規了,只是下意識認爲這個人‘應該犯規了’,等着看裁判怎麼判。而現在作爲裁判員,任何一個判罰都要有理有據。而且裁判員需要豐富的經驗,因爲情況瞬息萬變。”

短道速滑比賽速度快、對抗激烈,比賽允許一定的身體接觸,但若有推擠或阻礙其他運動員的行爲,將被視爲犯規其中的判罰規則非常繁雜,一個人失誤就可能牽連到兩到三名運動員的比賽。“裁判員要特別謹慎,需要考慮很多細節,力求在最短時間拿出精準的判罰。楊陽說。

去年受疫情影響,許多賽事取消,但楊陽不能休息。幾乎每兩個禮拜,國際滑聯所有在冊裁判就要參加考試和集體討論,“我們也是不斷在學習,把所有細小的判罰都歸納整理了。”

裁判眼中有號碼、無國籍

楊陽表示,作爲中國裁判參加北京冬奧會,感覺很驕傲。但作爲裁判員,首先還是要保持一個好心態,“不能去關注運動員是哪一國的選手,我們的眼裏只有他的號碼。在裁判判罰和確定晉級時,一定要先說運動員的頭盔號碼,不會說哪個國家犯規

短道速滑裁判在場上不是“一個人戰鬥”,而是團隊作戰,每個項目都有四名甚至更多的裁判。

楊陽介紹,裁判員們會通過耳麥交流,報出自己“發現”的號碼以及這個號碼因爲什麼犯規了大家在耳麥中討論完後,由裁判長給出最終的判決,再由裁判長統一告知編排記錄長和宣告員,這樣才構成整場比賽裁判工作的完整流程。

△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男子組比賽 裁判員位列不同區域捕捉比賽細節/總檯央廣記者李行健攝

每個判罰都有據可依

短道速滑比賽戲劇性很強,但從裁判角度講,判罰都是有標準的。楊陽說,裁判員手冊的每一條,對比賽中可能遇到的每一個細節都規定得非常清楚,有據可依,有理可講“我們會特別細緻地劃分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的語言代號,包括進彎道前兩米、彎道、接力、起跑等。

場上的裁判員們都非常謹慎,不會輕易改判。“如果有時候觀衆遲遲沒有看到裁判員宣佈,可能是我們在看不同角度攝像機拍出的畫面。”

楊陽認爲,冬奧會給整個城市建設都帶來了明顯變化。“不管北方南方,你去一個商場,可能就能看到冰場,參與冰雪運動的人羣基數大了,我們在國際賽場上出成績的成功率肯定也大了。”

陽覺得,一個孩子至少要接觸一個體育項目,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體育能給你帶來由內而外的影響,可以讓人身心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