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因在上班時間網投求職簡歷,被企業約談、裁員。在社交媒體上,這則爆料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對企業監控員工電腦的做法表達不滿,認爲此舉侵犯隱私,是利用技術手段變相控制員工;也有人對企業表示理解,認爲員工有錯在先。

員工在上班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看似給企業方的裁員決定提供了合理依據,但由此也引出一個問題:企業採用數字化管理的邊界究竟在哪裏?不妨通過一組相似報道來梳理思路:杭州某科技公司,給員工發放可監測心跳呼吸的“高科技坐墊”;某短視頻平臺公司,在廁所坑位上方設置計時器……不難看出,從“防範員工偷懶”到“攻陷最後的私人空間”,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手段在層層升級,甚至已逾越法律的邊界。

如今,企業採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工作效率的做法相當普遍,也爲企業管理提出了全新命題。數字化技術降低了企業收集生產經營信息的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是企業管理的大勢所趨。但不恰當地設置管理指標,甚至把勞動行爲等同於一串串精準的數字指標,這就過度強調了管理的功能,忽略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長久爲之,只會讓生產經營陷入僵化。數字化管理只是技術手段,運用得當可爲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運用不當則會導致員工身心俱疲,反而有損企業的凝聚力和口碑形象。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像防賊一樣地防範員工,說到底是企業管理者的失敗。”

企業管理不能陷入“數字誤區”,管理的主線應是人與人的溝通理解,而不是技術與人的激烈碰撞。換一個做法,用積極的方式使用數字化管理技術,會爲企業描繪出完全不同的圖景。比如,使用數字化平臺分解、派發工作任務,將業務流程化、任務可視化,在數據互通、環節打通上下功夫,從而降低溝通的成本,提高崗位之間、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又如,除了負面指標清單,也同步制定正面指標,更多地採取正向激勵政策,減少員工對數字化管理的牴觸情緒。數字是冰冷的,但管理可以是有溫度的,企業在採用數字化管理時應當擇善而從,用關懷代替內卷,用鼓勵消弭疲勞。

數字化轉型不僅是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也是勞動思維的升級迭代,勞動者需要適應數字化的生產方式,用人也要學會有溫度的管理,合理運用數字化工具。尊重勞動者的尊嚴和權益,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是包括企業在內的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