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里騰訊被美惡名市場報告點名遭受無理打壓

21世紀經濟報道 趙娜 蘇州報道

2月10日,胡海泉退出北京海納百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東行列。後者是胡海泉成立的一家投資機構。

演藝人士跨界PE/VC投資的現象在2015年前後集中爆發,包括胡海泉設立的海泉基金,任泉、李冰冰、黃曉明等組建的Star VC,Angelababy成立的AB Capital,李靜註冊星創投,黃曉明創辦明嘉資本。

回看當時,國內PE/VC行業正值迅速發展期。彼時,初創PE/VC機構頻頻出現。2016年,全球PE/VC市場募資和投資雙降的大環境下,中國市場的基金募資和投資金額均仍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近兩年來隨着私募投資趨於規範化和專業化發展,加之PE/VC基金募集、退出壓力居高不下,曾經追風進場的資金和投資機構決意離場。

一位曾在明星發起VC投資機構擔任高管的受訪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明星們的投資熱情在2018年10月後明顯下降。2021年,演藝明星在股權投資領域的直接投資熱情進一步下降。

轉型需要全力以赴,玩票式投資謝幕

胡海泉是明星跨界PE/VC投資的重要實踐者之一,因此其退出基金管理公司股東的動作引發熱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胡海泉出任高管並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兩家,分別爲成立於2014年的北京乾祥海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成立於2015年的北京海納百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根據清科私募通等信息,海泉基金在2021年沒有新增投資。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登上輿論風口,但胡海泉和團隊過去多年在股權投資領域並非玩票心態:胡海泉是少數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演藝人士,海泉基金關注智能科技、消費升級、新文創等領域,爲數十家初創企業提供了多在種子輪到A輪投資。

此外,海泉基金作爲早期投資方投資的九號機器人於2020年9月在科創板上市,是科創板市場的“CDR(中國存託憑證)第一股” 。

2019年的一場行業活動上,胡海泉講過這樣一段話:“VC是用成功覆蓋失敗的殘酷戰場,除非你就是誤打誤撞玩票靠運氣,去賭場博一回贏了就不再去。如果你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長期堅守在這個行業裏的話,不可能沒有失敗。”

“還在活躍的團隊就是海泉基金和Star VC了。”有受訪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很多演藝明星及團隊成立的投資機構已經低調離場。

Star VC是任泉、李冰冰、黃曉明在2014年共同出資組建的VC投資機構。章子怡和黃渤在2015年加入併成爲新的合夥人。

成立Star VC以後,任泉退出影視圈,作爲全職投資人負責基金日常運營。其本人通過考試取得了基金從業資格,相關基金管理公司和多支基金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

數據顯示,Star VC在2021年投資了電競俱樂部星奧文化、雲渲染引擎研發商光線雲、品牌折扣集合折扣店HitGoo嗨特購、生物傳感器研發生產商德萊森和數碼配件品牌特極客TEGIC。

“我從演員轉到投資人的時候,就把自己做演員的心態完全忘掉。”任泉回顧轉型投資人的歷程時說,自己相信時間會給出最好的證明,“用時間、用精力、用腦子一定會帶來回報。”

並非順風順水,但也有所斬獲

梳理過去數年明星跨界PE/VC後的投資可以發現,他們投資的多數項目都是早期投資,爲衆多初創企業的發展作出重要支持。

早年參與到VC投資的明星主要是演藝明星,也不乏體育明星的身影。其中,籃球巨星姚明和韓大爲、章明基等聯合發起的曜爲資本仍活躍在體育投資領域。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曜爲資本在2021年投資了體育健康類MCN公司廣州向日葵傳媒和另一個體育賽事相關項目。

過往報道顯示,姚明曾在2011年參與黃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籌建。黃杉資本專注於體育產業投資,核心業務包括基金管理、投行及直投,具體包括基金及資產管理、Pre-IPO策略投資、境內外IPO等。

截至當前,姚明仍是上海宏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黃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曜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斯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

前述企業中,上海宏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曜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關聯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曜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曜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均以“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的機構類型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

此前提到前演藝明星任泉成立的Star VC在股權投資領域也頗有斬獲。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截至當前,Star VC已經投資了近50個項目,並完成在其中七個項目的退出。Star VC的被投企業中,簡普科技、創夢天地、理想汽車、第一服務控股掌門教育、商湯科技已經登陸資本市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明星參與成立的VC基金多圍繞明星團隊熟悉的領域,Star VC投資近年在電子商務、金融、汽車交通、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均有多筆投資。

其中,團隊在2016年投資商湯科技,是後者的A+輪和B輪投資人。商湯科技在2021年12月30日登陸港交所,按照IPO收盤價計,公司市值達1374.56億港元(約合143.11億元人民幣)。

談成敗尚早,需專業投資人支持

毋庸置疑,PE/VC仍是專業投資人的世界。但明星跨界投資一定不行?結論下的還太早。

早在2012年影視導演、籃球巨星涉足私募行業的現象出現時,艾瑞集團創始人楊偉慶就表示:“在具體項目投資時,名人效應會凸顯,但專業的團隊運作能力纔是關鍵。”

他分析說,PE作爲理性的財務投資者,最終還是會垂青具有良好的運作和盈利模式,能夠在短期籌劃上市的少部分企業,謀求退出獲得豐厚的回報是PE所追求的根本。

這些表述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仍舊適用,包括明星發起設立的投資機構更要面對募資和退出挑戰。

“你能拿出多少時間來做這個事?”多年前當有明星朋友表達合作意向,海泉基金合夥人汪文忠都會這樣問一句。

除了時間,他們還需要專業投資人的支持。過往報道顯示,海泉基金曾邀請到摩登天空天使投資人COO、黑馬LIVE創始人周佳楠,前阿里巴巴投資部投資經理、湖畔山南資本董事總經理牟雪等加入,以及前賽富投資基金合夥人、名川資本創始人王求樂擔任技術合夥人。

事實上,曜爲資本就得益於體育明星與專業投資背景人士的合作。曜爲資本最初的創始團隊成員還包括前萬達首席投資官和凱雷集團董事總經理韓大爲,他曾在一場公開活動上回顧2014-2019年作出的投資:“過去5年一共投了18個項目,退出了5個項目。退出的5個項目實現的回報率是4.1倍。”

再看另一家演藝明星與投資機構的合作案例。2017年2月,早期投資機構清流資本聯合90後現象級藝人鹿晗、新希望集團成立清晗基金,主要針對新生代文化消費內容行業進行投資。

清晗基金的LP包括新希望集團、清科集團母基金、華視影業以及若干自然人。截至當前已投資了Shape塑健身、綠洲VR、樂徽科技、Major大調、編程貓等十餘個項目。

與明星個人和團隊的合作模式上,清流資本團隊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鹿晗作爲該基金的合夥人只參與出資,其本人和團隊並不參與GP層面包括投委會決策在內的投資流程。

事實上,翻看海外明星成立的PE/VC基金,也大都具有專業背景投資人的加持。

在《喬布斯傳》中飾演喬布斯的好萊塢演員阿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在2010年與知名經紀人Guy Oseary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Yucaipa Companies的創始人Ron Brukle共同創辦專注於科技投資的A-Grade Ventures,投資了Spotify、Airbnb和Uber等。他還在2015年成立了另一家風投機構Sound Ventures,代表項目包括Bird、 Moovit和Robinhood等。

在漫威電影宇宙系列電影中飾演“鋼鐵俠”託尼·史塔克的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在2021年發起了關注ESG投資的Footprint Coalition Ventures (FCV),該基金的投資工作也是由創業和投資背景的Jonathan Schulhof與Steve Levin來負責的。

“還是單純做LP吧,其他的留給專業團隊。”一位人民幣母基金人合夥人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分析表示,即使在資源高度匹配的行業以Co-GP的方式合作,“但(明星本人和團隊)比例不宜過高,不要參與基金的運營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