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 李葉丨北京報道

66歲的張玉良將繼續帶領已掌舵30年的綠地前行。

2月16日,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發佈公告,當日召開的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及第十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張玉良爲該公司董事長,任期與本屆董事會一致;同時聘任張玉良爲總裁,張蘊、陳軍、耿靖爲公司執行總裁,王曉東爲公司董事會祕書。

就在4個月前,綠地將公司所屬行業類別由“房地產業”變更爲“土木工程建築業”。

現年66歲的張玉良繼續掌舵綠地,也意味着這位“地產老將”將帶領綠地在新的航線上繼續航行。

在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張玉良表示,當前,時代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帶領公司“再出發、開新局”,向着更高發展質量和更好發展水平邁進,是新一屆董事會及高管團隊最重要的課題,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展望下一步發展,張玉良稱,公司已經形成了“聚焦、轉型、再造、強體”總體方略和“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控風險”的工作主線,公司董事會及高管團隊將矢志不移推動其貫徹落地,真正將戰略藍圖轉化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書寫出無愧於歷史的新篇章。

在綠地發展的30年中,張玉良始終是那個帶頭思變的人。

2005年,在樓市調控觸發“國八條”大背景下,綠地做了一次大規模架構改革,宣佈組建房地產之外的“四大集團”,即綠地能源集團、綠地建設集團、綠地商業集團、綠地汽車服務集團。爲了這次改革,張玉良直接給上海市政府相關領導寫了一封信,裏面是做四大綜合產業的原因:

第一,這是綠地集團衝刺世界企業500強的需要;

第二,這是綠地集團謀求實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需要;

第三,這是綠地集團更好地利用、整合內外部多種資源以及多個市場的需要;

第四,這是綠地集團爲下屬企業提供更大發展舞臺的需要。

這一決定讓當時處於調控敏感期的綠地轉危爲安。到2012年,綠地成爲中國首家以房地產爲主業的世界500強企業,並連續10年成功入圍,排名穩步提升。

近幾年來,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調控不斷加碼,針對房企的“三條紅線”橫空出世,“活下去”“暴雷”等關鍵詞層出。如何順應時代的變化開發出自己的航道,無疑是每個企業都需要思考的。

對於綠地來說,“大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張玉良一直強調,綠地控股是一家綜合性企業,不是單一的房地產企業。2015年年初,綠地控股便確立了“一主三大”戰略,即以房地產開發爲主業,同時成立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三大板塊。

按照張玉良原本規劃,“大基建”最終歸屬是從綠地的房地產板塊獨立出來分拆上市。如今,企業屬性從“房地產”變爲“土木工程建築”,綠地的基建板塊能否挑起大梁?

綠地方面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2021年,綠地全年營業總收入5349億元,同比增長17%;總資產達到12979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淨資產7.15元,同比增長8%;利潤總額20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9%。

其中,基建產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44億元,同比增長22%;全年新籤合同7155億元,同比增長17%。即綠地基建產業收入佔比已超過50%。

同時,綠地大基建成功躋身“ENR全球承包商250強”第9名;承建的一批項目也在推進。

降負債方面,截至2021年底,綠地有息負債餘額降至2360億元,創實施降負債計劃以來新低。全年壓降有息負債858億元,自“三條紅線”監管政策出臺以來已累計壓降有息負債1522億元。經過努力,“第一條紅線”現金短債比於2月份達到監管要求,提前一個季度轉綠;“第二條紅線”淨負債率於10月份達到監管要求,提前8個月轉綠;“第三條紅線”扣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也穩步回落至約78%,創下歷史新低。

在張玉良發表的2022年新春賀詞中寫道,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於春天的夢想。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陽,願我們依舊滿腔熱忱、勇者無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