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科技正在成爲保險業的下一個戰場。

近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319.SH,以下簡稱“人保集團”)發佈公告稱,經中國銀保監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批准,由人保集團發起成立的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科技”)正式成立。

人保科技的成功設立,對人保集團而言意義重大。人保集團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保科技定位於技術服務公司,統籌建設集團基礎技術平臺,是其他子公司發展的基礎。人保科技負責統籌建設集團基礎技術平臺,側重後臺和底層架構;通過整合集團及各子公司分散的IT資源,實現信息化集中、統一、共享,提高科技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通過服務主業、賦能主業,創造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報記者注意到,其他頭部險企也準備成立或已經成立科技類子公司,比如中國太保(601601.SH)擬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籌)和專業科技保險公司。此前,已有科技子公司的大型險企爲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等。這些大型險企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強化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等戰略,或許對頭部險企而言,只有及時實現數字化,纔有可能在競爭中贏得未來。

人保科技定位爲“四大平臺”

銀保監會批覆文件【保監復〔2022〕44號】顯示,人保集團出資4億元人民幣設立人保科技,出資額佔比爲100%。人保科技主要爲集團內成員公司提供信息技術服務。同時,人保集團公告顯示,人保科技經營範圍包含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軟件外包服務,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技術平臺等。

據瞭解,人保集團籌建科技子公司的計劃在2021年時就明確提出。

2021年8月20日,人保集團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此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人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議案》。不到半年時間,設立科技子公司計劃便快速實現,足以顯示人保集團對此事的重視。

對於人保科技的功能與定位,人保集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保科技作爲人保集團的直屬子公司,戰略定位爲集團科技資源整合管理平臺、科技服務能力支撐平臺、科技運營共享服務平臺以及科技服務價值創造平臺。

其中,科技服務能力支撐平臺就是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運營體制機制,培育專業能力突出的科技研發團隊、運維團隊和運營團隊,構築科技基礎設施、軟件研發、數據監控、資源共享、線上運營、新技術應用等方面行業領先的數字化服務能力,促使科技體系真正成爲新時期集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基本生產力,全面支撐集團‘卓越保險戰略’落地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人保集團對科技的佈局,並不止於人保科技,早在2016年10月,人保集團便成立了人保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金服”)。該公司定位於人保集團金融保險科技板塊,是人保集團爲順應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保險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創新組織和創新機制而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關於新成立的人保科技與人保金服兩家公司的功能差異,人保集團對本報記者稱,“人保科技、人保金服同爲人保集團科技治理‘一會一部兩公司’架構和‘雙層雙輪’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人保科技能夠最大化賦能人保金服,提高人保金服的競爭能力。同時,人保金服和人保科技的分設符合行業經驗,通過明確的職能劃分,各自聚焦主業,實現協同發展。人保科技與人保金服定位不同、職能不同,二者職能邊界清晰,不會發生同質化競爭。在集團信息化建設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人保科技和人保金服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形成人保集團信息化建設的雙輪驅動機制,必將對集團科技體系建設和市場化體制形成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際上,不光人保集團積極籌建科技類子公司,其他大型險企亦是如此。2021年9月24日,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產險”)發佈公告稱,本公司擬與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一家股份制專業科技保險公司,投資金額爲人民幣5.1億元,佔投資標的總股本的比例爲 51%。

之前,2020年7月22日,中國太保第九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議案》,擬出資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太保金科(籌)”),註冊資本金爲 7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100%。

根據太保金科(籌)2022年校園招聘材料顯示,太保金科(籌)是中國太保旗下從事金融科技的全資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初期規模超過1000人,註冊資本7億元。公司旨在成爲中國太保科技市場化運作的載體,聚焦金融科技,主營與保險相關的科技研發、技術服務、在線平臺運營、生態圈合作等業務。

目前已有科技類子公司的大型險企包括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的太平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衆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06060.HK,以下簡稱“衆安保險”)旗下的衆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衆安科技”)。2021年9月,衆安保險宣佈擬對衆安科技增資20億元,這一計劃仍在推進中。

明確科技建設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以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爲代表的頭部保險企業早已將科技建設提至戰略高度,成立科技類子公司只是其戰略實施的表現之一。大家均通過內部架構和機制改革來推進科技轉型。比如,設立首席信息官、首席數字官等職位,負責推動流程改造;在業務創新上,內部新設數據創新部等部門,外部增加與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探索新場景;在人員機制上,壯大IT團隊、設立創新團隊;通過投資創投公司,實現對保險業務的前瞻佈局。

中國平安早在2008年開始探索科技業務,十年間投入500億元研發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等核心技術,目前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諸多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科技專利數累計超2.8萬項。

自2020年以來,人保集團在業績報告中單獨介紹自身科技板塊,以翔實展示科技建設目標和成效。

人保集團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要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十四五”信息化建設規劃落地,不斷深化科技建設,強化科技賦能,支撐“卓越保險戰略”實施:一是組建集團研發中心、數據中心和共享中心,吸引一批科技專業人才加入,初步形成內部公司化運作機制,科技治理結構逐步完善;二是完成集團統一數據中心建設規劃,加快北中心建設落地,推動分散基礎資源整合和運維一體化,逐步構建多地多中心多活/災備體系;三是構建集團統一開發和技術平臺,完善升級保險主業核心業務系統,有力支持主業公司改革轉型,打造自主可控、穩定安全、技術領先的技術生態體系;四是科技賦能“溫暖工程”,積極打造一批支持業務經營、提升管理能力的應用系統,有力支持“卓越保險戰略”落地。

2022年1月25日,人保集團2022年工作會議內容顯示,其已完成集團總部機構改革,實施子公司分類管理,修訂績效管理制度,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核心體系建設,理順科技管理體制,提升科技賦能力度。同時,在此次工作會議上部署了穩步推進卓越保險戰略的六方面重點工作,其中就包括加快信息科技建設,把科技作爲人保的基本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

除了人保集團,國壽集團近期工作會議也明確科技建設相關目標。

2022年1月26日,國壽集團2022年工作會議明確總體工作思路,提出要提高數字化運營能力,推進經營管理全過程數字化,全面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帶動作用,爲促進集團運營效率變革創造條件。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全力推進共建共享系統建設,完善科技創新孵化機制,加快推動集團內數據融合融通,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三年前,國壽集團曾公開發布“科技國壽”三年建設行動方案,推進數字化轉型。

重塑業務流程

“從當下的視角看,我們運用金融科技,推動行業數字化發展,重要的是解決問題,使科技成爲保險業突破當前發展困局和瓶頸的破局之策。”人保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廷科在《積極發揮金融科技作用 助力保險業以數字化手段破局圖新》文章中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業務轉型。數字化本身並不是目的,如何利用數字化的方式實現商業目標纔是最終目的。同時,數字化轉型不能簡單理解爲搭建新的信息系統,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保險業務、流程、模式的重構。

實際上,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保險產品、營銷、覈保、理賠、客戶服務等業務流程均能實現優化。

在產品設計上,首先基於數據定義相關場景和客戶的需求,再基於相關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和組合,通過特定渠道進行精準觸達,最後根據銷售與服務的反饋數據進行產品迭代更新。

目前在保險領域,一個產品的設計原則、精算模型等因素並不具有長期壁壘。因爲保險產品不存在專利,對市場來說不存在很長的領先週期和不被複制的可能性,但保險產品的迭代速度和相應的渠道、服務、風險管控能力可以形成壁壘。

“大數據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準確識別出客戶類別及對應的保險需求,利用智能算法推薦合適的產品。智能覈保提升保險公司覈保效率及客戶體驗,保險理賠效率顯著提升。傳統的壽險理賠普遍需要具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參與審覈,人力、物力成本均較高,而目前市場上已出現承接保險公司核賠業務的專業理賠公司,通過全新的電子化技術將醫療處方和藥品目錄錄入系統,在沒有醫學背景核賠人員的情況下由客戶錄入醫療票據的信息,系統可自動計算理賠結果。智能客服逐漸成爲行業主流配置。目前,智能客服已經主要應用在保前諮詢、保中核保、保後回訪和保險理賠四大場景。”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風險監測部朱禁弢撰文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