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見過動物的頭骨,也見過糞便。但當動物頭骨裏出現糞便的時候,他們還是忍不住興奮起來……

撰文 | 栗子

審校 | Clefable

有一條小魚,生活在大約1050萬年~750萬年前。當科學家在馬里蘭州的海岸邊找到它的時候,它早已成了化石。如果說,這條小魚和其他成爲化石的動物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它的腦顱裏塞滿了糞便

在此之前,科學家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但他們十分肯定,小魚腦部的糞便不是它自己的。那麼問題來了,糞便的主人會是誰,它的排泄物又爲什麼出現在一條魚的頭骨裏?

魚是餐廳,也是廁所

這條小魚來自瞻星魚科,物種名叫Astroscopus countermani。之所以有“瞻星”的美名,是因爲兩隻眼睛都長在頭頂,彷彿不用仰頭也看得到星星。不過現在,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了。

文中的那種瞻星魚滅絕了,但同科同屬還有其他瞻星魚物種存活,比如圖中的斑點星鰧(Astroscopus guttatus)(圖片來源:Canvasman21 via wikicommons)

發現小魚的地方,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海岸邊。那裏,綿延35英里(超過50公里)的卡爾弗特懸崖(Calvert Cliffs),歷來盛產古生物化石。

來自卡爾弗特海洋博物館的史蒂芬·戈弗雷(Stephen Godfrey)博士,是古生物領域的策展人,也是研究人員。他和同事們沒有破壞這條魚的頭骨,而是用光譜設備給頭骨做了成像。

結果,團隊在原本腦部所在的位置,發現了許多密集排布的微小顆粒,每個顆粒長約1~5毫米,寬約0.4~2毫米,且長寬比總是接近2:1,形狀和大小都很統一。

雖然,科學家們是第一次在一顆頭骨裏看到這樣的場景,但類似的顆粒和排布方式,他們確實有印象。因爲,同樣在卡爾弗特懸崖,他們還找到過一些礦物質團塊,而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小顆粒是糞便。更準確地說,已經是糞化石(coprolite)了。

糞化石與古糞便(paleofeces)有所不同。古糞便保留着不少有機成分;相比之下,糞化石的主要成分通常是無機鹽,比如磷酸鹽、硅酸鹽、碳酸鹽等等,特別是磷酸鈣。

根據戈弗雷博士的介紹,光譜分析表明,小魚頭骨裏的顆粒含有較高濃度的鈣,磷酸鹽的含量也比較高,這些都是糞化石的常見成分。再加上顆粒的形狀很有辨識度,科學家們相信就是糞便侵佔了魚的腦顱。

那麼,是誰留下了那些糞便?研究團隊推測,可能是有食腐動物,在小魚死去之後爬進它的頭部取食,並排出了糞便。而那條魚的頭骨只有幾釐米寬,能在這樣狹窄的空間裏留下細小糞便顆粒的疑犯,可能是一種嬌小柔軟的無脊椎動物,比如某種蠕蟲

幾百萬年前,這樣的小動物可能在魚頭部啃食着逐漸腐爛的肉,同時也把小小的橢圓形糞便留在那裏。雖然每粒糞便很小,但積少成多。等它喫完的時候,大概已有幾百粒糞便充盈在魚的腦顱中,取代了魚的腦子。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幾乎都是從糞化石裏,感受到這種食腐動物曾經存在。而像糞便或足跡這樣記錄生物活動(而非生物遺體本身)的化石,人們稱之爲“遺蹟化石”,許多科學家也會根據其中的線索,爲一些未曾謀面的生物進行分類和命名。

結合過往研究,這次發表新論文的團隊相信,小魚頭骨裏糞化石的主人,是一個叫做Coprulus oblongus的遺蹟種,早在1952年就被命名了。不過到現在,可能依然沒有人見過這種動物的真身。

但不論如何,那條小魚作爲“已知第一個腦子進屎的脊椎動物”,會被許多人記住。

食糞者的痕跡?

小魚的頭骨保存完好,裏面滿滿的糞便也保存完好。這很難得,同時也表示在食腐動物用糞便填滿魚的腦顱後,可能沒有下一輪進入小魚頭部用餐的動物了。這樣說來,糞便就不會被喫?

也未見得。除了上面那些微小糞便顆粒之外,科學家還在卡爾弗特懸崖這個區域,找到了更大的糞化石。而這些糞便作爲遺蹟化石,不僅體現它的主人曾經存在的事實,還顯示出其他動物來訪的痕跡。

比如,有一塊糞化石最大長度可達178毫米(接近20釐米),不過它是彎的,彎成大約90°的夾角。而轉彎的部位,有個直徑大約15毫米的孔洞。

打開來看就會知道,這個洞是近似圓柱的空間,寬窄變化不大,往深處走還有彎曲和岔路。不止如此,洞壁上和糞化石的表面,也都有被挖鑿過的小痕跡。

根據糞化石的大小,研究團隊認爲它可能屬於中新世的某隻鱷魚,來自一個已經滅絕的屬(Thecachampsa),因爲這個屬的鱷魚化石曾經也在附近出現過。

不過,那種寬闊的“隧道”很獨特,在過往發現的糞化石當中十分少見,科學家相信是某種未知的動物挖鑿而成。那麼,最大的嫌疑對象就是一些食糞動物,比如我們熟悉的蜣螂,或是某些食糞的蠅類等等。

當然,也可能有某種動物,在糞便裏挖洞是爲了給自己製造生存空間。這就要等日後的科學家們,研究更多的糞化石,挖出更確鑿的真相了。

萬惡之源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好奇,科學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糞化石的。

1824年,一位名叫瑪麗·安寧(Mary Anning)的化石獵人,在魚龍骨架的腹部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物體,並把它稱作“bezoar stone”。到了1829年,地質學家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提出,那些石化的物體其實是動物的糞便。

一切的一切,便從此開始了。

原論文:

https://riviste.unimi.it/index.php/RIPS/article/view/17064

參考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pp2.1297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2/02/this-fossilized-fishs-skull-is-filled-with-feces/

https://www.livescience.com/fossil-fish-brain-worm-poops

https://www.nytimes.com/2022/02/04/science/fish-brain-feces-fossils.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