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雖然醫療、物聯網類行業主題基金中信建投基金較有特色的品種,但現有的兩隻醫藥主題基金今年開年以來表現卻不佳,排名幾近墊底。此外,在中信建投基金髮行的基金產品中,目前多隻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迷你,存在一定的清盤風險。

2月10日,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發佈了關於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基金”)完成股權變更工商登記的公告,中信建投基金成爲中信建投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對於這樁收購,坊間的觀點大多認爲對證券公司形成利好。

數據顯示,中信建投基金成立於2013年,去年四季度末的規模約爲482.88億元,在內地全部基金公司中的排名第78位。在公司發行的基金產品中,多隻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迷你,僅有的兩隻醫藥主題基金自開年迄今也大幅下跌,排名幾近墊底。

券商基金分析師王曉明指出,中信建投基金的權益發展相對較弱,成立時間比較長也比較有特色的產品主要是醫療、物聯網這類行業主題產品,這些主題基金的表現大多隨着行業起伏變化,較難走出獨立行情,而中信建投的此類產品也沒有體現出相應的優勢。

兩隻醫藥主題基金攜手“墊底”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中信建投基金目前主題類主動權益產品數量並不多,目前僅有中信建投醫藥健康和中信建投醫改兩隻基金產品。截至2月17日收盤,以A類份額爲例,中信建投醫藥健康基金年內淨值增長率約爲-21.30%,中信建投醫改的年內淨值增長率約爲-21.09%。前者的同類排名是倒數第七位,而後者的同類排名是倒數第三位。

兩隻產品的現任基金經理均爲謝瑋,累計任職時間剛剛超過3年半。作爲一名社科院經濟學博士,其並非通常醫藥舵手出身於專業領域。在其他目前管理的基金中,除去兩隻醫藥主題產品外,另外的一隻基金是全市場類的中信建投遠見回報混合,但從其首份財報中標的股佔比來看,醫藥股仍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就謝瑋管理時間最長的中信建投醫改來看,該基金在去年全年實現的淨值增長率剛剛超過了10%。十大重倉股的倉位調整上,去年下半年的調倉較上半年有明顯的變化,其中,第一大重倉股鍵凱科技的持股比例加大,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持倉比例超過10%上限。

作爲一家主要從事醫用藥用聚乙二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鍵凱科技股價是自去年二季度初開始啓動的,最大漲幅超過了3倍。而對於鍵凱科技,中信建投的兩隻基金疑似“後知後覺”,這一點從上市公司逐季的十大流通股股東變化可以看出,中信建投的兩隻基金是在去年中報時才進入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的。三季度末時,雖然中信建投醫改仍在增持,但中信建投醫藥健康混合已經退出了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雖然鍵凱科技在2021年收穫了巨大漲幅,但自2021年12月13日盤中衝破400元后便一路下跌,短期跌幅接近50%。如果中信建投醫改至今一直持有該股,或許已經將此前的浮盈損失殆盡了。

除去第一大重倉股外,中信建投醫改四季度另外的前四大重倉股是九洲藥業凱萊英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倉位今年以來表現也不濟。結合基金淨值去年12月以來的不佳表現看,其或許是受到了這幾隻重倉標的下跌拖累。

“除了四季度大幅加倉的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等CRO龍頭受事件影響以及估值高企面臨調整壓力,今年出現大幅下跌外,新進入重倉的科創板CRO企業皓元醫藥繼四季度的大幅調整後,今年以來也繼續下跌。此外,過去與醫療政策相對免疫的片仔癀愛美客等消費醫藥板塊今年以來的表現也持續不佳,這類資產自然有情緒的擾動,也有本身作爲機構抱團股在資金後續乏力背景下的估值迴歸。”王曉明對中信建投醫改如是分析。

至於中信建投醫藥健康,或許是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緣故,對比兩隻基金四季報十大重倉股,可發現有諸多標的重疊,僅有兩隻標的不一致。其中,醫藥健康前十大重倉股中配置了邁瑞醫療博騰股份,而中信建投醫改的重倉股中配置了萬泰生物皓元醫藥

有意思的是,如果公司認可並非醫藥專業出身的謝瑋是賽道型選手,理論上應該讓其專心管好醫藥主題公募,可事實上其自去年8月10日以來又掛帥了新基金中信建投遠見回報。或許是這隻全市場類的基金分散了謝瑋的投資精力,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該基金淨值表現不盡如人意,自去年12月以來,淨值下跌了22%,在同類基金排名中居於靠後位置。

部分產品存清盤危機

雖然從規模角度來看,上述兩隻醫藥主題基金憑藉此前用戶的沉澱尚可,特別是中信建投醫改的兩類份額合計約爲41.69億元,是目前公司發行的權益產品中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但是,若根據四季度末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來看,公司的部分產品已經出現或大或小的清盤危機。

數據顯示,中信建投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總共有13只(按照合併的份額計算),其中最新資產淨值不到0.50億元的有中信建投睿信和中信建投睿利兩隻產品。另外,中信建投策略精選兩類份額的合計規模也約爲1.27億元,規模排名倒數第三。就這3只基金在2021年四季報中的表述看,前兩隻基金已經有連續225個和149個工作日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記者注意到,中信建投的這兩隻基金在投資中相對還是採取較分散的風格,尤其是中信建投睿利更爲明顯。從該基金四季報的前五大重倉股來看,中航光電中國中免華利集團八方股份貴州茅臺被基金經理的持有比例均超過了7.5%。行業分類上,這五大重倉股來自於五條不同的細分行業。

中信建投策略精選雖然離清盤危險線稍遠一些,但其十大重倉股也呈現出比較畸形的配比。在去年後兩個季度,頭號重倉股金辰股份連續持倉佔比突破10%的比例上限,而後面的幾大重倉股佔比則越來越小,這一變化在四季報中體現得尤其明顯:在當季第一大重倉股金辰股份持倉佔淨值比達到14.91%、第二大重倉股康希諾—u佔比達4.21%之外,餘下的幾隻重倉股佔比均不到3%。整體看,金辰股份的表現好壞對基金淨值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在該股今年開年迄今跌幅超過30%的情況下,截至2月17日,中信建投策略精選A類份額也下跌了11.51%。如果接下來淨值表現仍無起色的話,不排除有敲響清盤警鐘的可能性。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業內人士表示,長週期來看,規模和業績是存在正相關關係的,長期業績優秀、投資理念清晰成熟的基金經理和管理公司會受到市場的追捧和機構的重點銷售,那麼從這兩個維度來看,中信建投的權益投資發力時間不長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驗證,中信建投作爲核心零售渠道其實也沒有投入過較大關注,最後導致了權益產品數量少,部門面臨清盤的困境。

權益類基金經理定位存在模糊

中信建投策略精選的現任基金經理是欒江偉。巧合的是,根據最新的新基金髮行排期,3月10日中信建投基金將發行新基金品質優選一年持有,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也是欒江偉,若發行成功,其將成爲“一拖四”的基金經理。

《紅週刊》記者發現,欒江偉此前在管的3只基金今年迄今的表現缺乏亮點。截至2月17日收盤,這3只產品年內的跌幅均超過了7%。尤其是上文提到的中信建投策略精選,年內跌幅已經達到兩位數。雖然他目前的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達到了148.06%,但目前在管的基金資產總規模僅爲8.63億元,這從側面說明,這位出自新華基金的名將實際上並沒有在廣泛的基民隊伍中得到足夠的認可。

除去欒江偉外,中信建投基金現存權益類基金經理還包括了劉寧、張青、周戶、孫文、劉鋒、謝瑋、周紫光,合計在任的權益基金經理共8人,佔中信建投基金目前14位基金經理的60%左右。在任職時間上,這些基金經理間的差異還是較爲明顯的,張青和孫文目前任職同爲296天,而周戶和周紫光的任職時長則排在欒江偉之後,均超過了4年半時間。

對於周戶,《紅週刊》記者發現其管理的產品是存在疑問的。從天天基金網的簡歷看,他應該屬於權益投資領域的基金經理,但他目前在管的產品包括了偏債混基中信建投穩利和靈活混基中信建投睿利。前者是他獨自一人管理,同時配有股票和債券的倉位,說明他在投資中是兼顧權益和固收兩部分的;後者目前是雙基金經理制,去年4月底增聘的新基金經理張青也是負責權益投資的,按照通常靈活混基兩人一債一股的思路判斷,在這隻產品中或許周戶只是負責債券方面更多一些。可問題在於,周戶的能力圈和擅長的領域究竟在哪裏呢?

周紫光的任職時間比周戶稍短,其在管的3只基金中,除去去年年底成立的低碳成長混合時間太短不具有參考價值外,智享生活和智信物聯網年內迄今的跌幅僅次於上文提到的兩隻醫藥主題基金。或許是和基金的主題限定有關,兩隻基金重倉的都是以天澳科技、晶合光能爲首的新能源產業鏈概念股,而這一賽道在今年恰好遭遇了“估值殺”,下跌較爲明顯。

除去這兩位周姓基金經理外,權益團隊中還剩兩位劉姓基金經理,但是同樣在他們身上存在着疑問。首先是任職時長稍短的女將劉寧,她目前的任職時長是3年零113天。讓人奇怪的是,她第一次掛帥是在2016年,當時管理了一隻醫藥主題主動產品,並在2019年4月12日卸任。此後她有大約兩年半的時間沒有擔任過基金經理一職。去年11月2日,劉寧再次掛帥,這次管理的產品是一隻被動型的權益FOF,這與其早先管理的醫藥主題產品截然不同,跨度之大令人不解。

劉鋒的問題與周戶的情況類似。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他作爲權益投資一部的基金經理,應該是隸屬於股票陣營的,但是他目前在管的產品包括了兩隻混合債和一隻偏債混基,雖然這3只產品均非他一人管理,或許可理解爲他負責其中權益部分的投資,但對於一位已經任職超過3年半的權益基金經理來說,如果僅讓他管理混合債和偏債混基的話,是否起到鍛鍊和實戰積累經驗的目的,是存在商榷餘地的。

“該公司很多隻權益類基金都存在雙經理管理模式,公司的最初用意應該是通過老帶新和傳幫帶的方式培養新基金經理,但實際效果並不如意,可能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個是有經驗有能力的老基金經理較少,在帶新人方面經驗不足,沒有達到公司原有預期;第二個則是公司內部大多數基金經理其實能力都差不多,不存在所謂的互幫互助,更有可能是基金經理之間的掣肘問題。”愛方財富基金分析師程亮亮如是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固定收益類基金經理人數不佔優,但是中信建投基金的股債翹翹板實際還是偏向債券一方的。Wind數據顯示,四季度末公司的合計資產淨值約爲482.88億元,其中即便不剔除混基中的偏債產品,股基和混基的合計規模也不過是112.83億元, 佔比不到四分之一。若從細分產品看,排在規模前三位的均爲固收類產品,特別是規模居首的中信建投添鑫寶突破百億元。

如此情況下,解決了股權問題的中信建投基金,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又將如何彌補權益規模不足窘境呢?對此,《紅週刊》記者將持續關注。

(本文已刊發於2月19日《紅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