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供應充足衝抵雨雪天氣不利影響——

節後全國菜價小幅下行

本報記者 黃俊毅

春節假期以來,我國多地出現較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天氣,不利於蔬菜生長、採收和運輸。但從市場價格來看,全國蔬菜價格呈現持續小幅下行的態勢。

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數據顯示,周價方面,春節假期(2月第1周)爲每公斤5.94元,較節前環比漲1.7%,第2周和第3周(至2月16日)分別跌至5.71元和5.53元,環比分別下跌3.9%和3.2%,同比均下跌10%以上。

按照常理,低溫雨雪天氣不利於蔬菜生長、採收和運輸,勢必會拉動價格上漲,爲何今年春節以來全國蔬菜價格持續下行呢?

專家表示,菜價下行的原因在於供應有保障。農業農村部蔬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張晶表示,從供給看,1月份全國蔬菜在田面積達8000多萬畝,同比增加200多萬畝。預計未來3個月蔬菜供應總量達1.7億噸,同比增加350萬噸,加上冬儲蔬菜,可供全國每人每天約1.5公斤菜。從區域看,“南菜北運”和北方設施蔬菜主產省份是保障冬春市場供應的主力軍。這些地區在田蔬菜面積5700萬畝,同比增加近130萬畝,並且已陸續進入蔬菜採收旺季,能有效保障市場供應。同時,蔬菜主產省份在去年秋季遭遇大範圍強降雨之後,有效加強了蔬菜生產防災減災能力,穩產保供措施顯見成效。

蔬菜價格下行還有消費方面的原因。春節期間,消費者對菜價的敏感度較低,一些蔬菜儘管價格比較高,也未對需求產生抑制作用。節後,消費歸於理性,高價格對需求的抑制作用開始顯現。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表示,一些商戶從產地大量收購的高價反季節蔬菜運到市場以後出現賣不動現象,只好降價促銷。比如從四川、湖北高價收購的圓白菜,運抵市場後,由於量大滯銷,批發價下降到0.15元/公斤,僅僅只能覆蓋砍收、分選、包裝、運輸成本。

雖然菜價持續下行,但季節性回落的速度不及往年同期。分品種看,全國蔬菜市場同比價格上漲的有15種,13種下跌,其中番茄價格2月份同比上漲89.2%。以北京市場爲例,2月18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爲3.86元/公斤,比上週(2月11日)的4.20元/公斤下降8.10%,但比去年同期的3.62元/公斤上漲6.63%,年同比小幅上漲。劉通表示,按照農曆同期相比,去年正月十八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是3.02元/公斤,今年同比上漲27.81%。

究其原因,劉通介紹,去年秋季以後菜價始終維持高位運行狀態,產地的收購價也一直處於高位,使得近期蔬菜的整體價格仍然在高於去年同期的價位上運行。對番茄價格高企的原因,張晶介紹,一方面是因爲去年春季番茄價格持續低迷,局部地區滯銷,導致今季浙江蒼南、雲南元謀、四川攀枝花等產區減種;另一方面是因爲山東、河南、河北等產區去年9月到10月份受淹,11月份遭遇暴雪,部分地區設施垮塌受損,死苗現象多,加上定植早期連陰天較多和入冬後降溫較早,番茄授粉受影響,上市量下降,供應持續偏緊。

關於後期蔬菜價格運行,張晶認爲將保持高位波動態勢,部分品種價格波動可能較大。受汽柴油價格上漲、季節性因素影響,預計短期內菜價依舊比較堅挺。春節前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上漲較多,當前菜價處於恢復性下行和季節性下行疊加期。未來10天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依然頻繁,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至4攝氏度,對北方設施蔬菜的生產也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2月底之前,南方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部分地區氣溫偏低3至5攝氏度。因此,後期菜價回落的速度可能進一步放緩,部分品種價格甚至出現反彈。預計3月份以後,蔬菜價格才能整體進入季節性回落區間。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