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2月25日下午消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佈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圍繞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網民規模及結構、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互聯網安全狀況等六個方面,力求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數據展現,綜合反映2021年我國互聯網發展總體情況。

信息通信網絡建設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表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推進信息通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信息通信行業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爲推動信息通信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CNNIC發佈的第49次《報告》顯示,我國信息通信網絡建設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信息通信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新動能。移動電話基站數保持增長,5G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移動電話基站總數達996萬個,累計建成並開通5G基站總數爲142.5萬個,全年新增5G基站數達到65.4萬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穩中有增,5G用戶規模快速擴大。截至2021年12月,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43億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3.55億戶。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穩步增長,千兆用戶數穩步提升。截至2021年12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36億戶,比上年末淨增5224萬戶。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3456萬戶,比上年末淨增2816萬戶。

二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穩步推進,“5G+工業互聯網”應用深入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基礎、平臺中樞、數據要素、安全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網絡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基礎電信企業加快外網建設,工業企業推進內網改造升級,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建成並穩定運行;平臺體系縱深範圍不斷擴大,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過150家,接入設備總量超過7600萬臺套;數據匯聚賦能初見成效,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已形成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體系化佈局;安全體系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威脅監測和信息通報處置不斷強化。“5G+工業互聯網”加快構建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相關單位借鑑已發佈的兩批“5G+工業互聯網”二十個典型場景和十個重點行業應用實踐,緊扣行業領域特點需求,挖掘更多應用場景,推動“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已在電子設備製造、裝備製造、鋼鐵、採礦、電力等行業取得顯著應用成效,在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數字政府建設發展加速,助力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益民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隨着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爲總樞紐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逐步顯現,我國網上政務服務發展已由以信息服務爲主的單向服務階段,開始邁向以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一體化政務服務爲特徵的整體服務階段。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正在成爲創新行政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成爲服務人民羣衆的重要渠道。

一是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我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應用到政府治理過程,全國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穩步開展,政務服務平臺、監督平臺和全國信用體系已經形成。數字政府建設成爲實現政務數字化轉型,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創新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抓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蘇“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上海“一網通辦”改革等發展模式,有效解決羣衆和企業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煩等問題,驅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由點到面、由淺及深加快發展。

二是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成爲我國現階段數字政府建設的典型特徵。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通過構建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準的政務服務“一張網”,以“我爲羣衆辦實事”爲初心,聚焦網上辦事的堵點難點和“急難愁盼”問題,着力在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效能上下功夫,努力書寫便民利企的民生答卷。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名用戶超過10億人,其中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註冊用戶超過4億人,總使用量368.2億人次,爲地方部門提供身份認證覈驗服務29億餘次,羣衆滿意度、獲得感不斷提升。

三是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成效持續發揮,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營商環境提質提標。爲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的部署要求,2021年,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線“助企紓困服務專區”,彙集地方和部門相關助企紓困政策1262條,各端累計接入辦事服務1154項並持續豐富完善,推動助企紓困政策對企業的精準化匹配、個性化推送、一站式辦理,形成助企紓困政策查詢、辦理、反饋、完善的管理閉環,推動各類辦事服務好辦易辦,讓企業更快速、更便捷、更精準地享受政策,直達辦事服務,受到企業和羣衆普遍歡迎。

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呈現新特點,網絡保護機制逐步建立

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表示,隨着互聯網在未成年羣體中的高度普及,網絡已經成爲當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社交、娛樂工具,在其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CNNIC第49次《報告》以專題形式重點關注了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的相關情況,並發現以下三方面主要特點:

一是城鄉差異方面,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基本拉平。我國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5.0%,農村爲94.7%,目前已基本一致。但在互聯網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方面,城鄉未成年人的應用水平仍存在較大差異。城鎮未成年網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新聞、購物等社會屬性較強的應用比例明顯較高,而農村未成年網民則更偏好於使用短視頻、動畫或漫畫等休閒娛樂應用。

二是上網設備方面,新型智能終端在未成年羣體中迅速普及。手機作爲當前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網設備,在該羣體中的擁有比例已達65.0%。此外,智能手錶作爲新型智能終端的代表性產品,其在未成年網民中的擁有比例也已達到25.3%。隨着智能設備、5G等相關產業日趨成熟,智能手錶、智能檯燈等新型智能設備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

三是權益保護方面,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提升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水平。國務院於2021年9月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要求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落實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社會保護責任。此外,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嚴格限制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下一步,仍需匯聚社會各界力量,加強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共同爲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網絡文化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