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智能化”理念大行其道,各種智能家電不斷推陳出新。而對老人來說,一些功能繁多、操作複雜的家電產品,卻往往令他們無從下手。

近日,中國家電網發佈《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其中顯示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電視時遭遇困難,近半數老人找不到想看的電視節目。業內專家提示,將複雜視作智能,以及一說到“適老”就想到低端過時,均是認知上的誤區。好的智能產品,應便於所有用戶簡單、輕鬆地上手使用。

調研

老人“玩不轉”智能電視

“媽媽就不止一次吐槽過,家裏電視看不懂,找不到節目,也不知道哪些會悄悄收費,乾脆不看。”讀完《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章帥趕緊轉發到朋友圈中,表示“深有感觸”。

這份報告中,1191位50歲及以上被調查對象在“平時使用智能電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上,選擇“開機後不能直達想看的電視節目”“設備多(機頂盒、電視機)不知道互相怎麼切換”“操作複雜,不知道怎麼找想看內容”的佔到前三位。

在“遇到困難一般如何解決”問題上,40.3%的被調查對象選擇“問孩子”。值得注意的是,還有高達27.2%的用戶選擇“直接放棄,不看了”,位於第三。報告剛一發布,便引起網友廣泛共鳴。不少人紛紛轉發,並稱“父母就是這個情況”,甚至有中青年人羣稱,“別說老人了,一段時間沒看,連我也要恍惚一下。”

章帥介紹,自家的電視開辦了中國移動電視盒子以及小米盒子,一般默認啓動的是移動電視盒子,電視頻道都集成在首頁。在他看來,相較小米盒子的各類應用,移動電視盒子的操作已經不算複雜了,但媽媽還是難以招架。“她主要覺得,換臺不像普通電視只需要按上下鍵。現在頁面都是摺疊菜單式,要一層層點進去選擇再退回原位,幾次下來就搞不清楚了。”

年前,畢萍的女兒給老兩口買了臺高清智能電視。“告訴我們即便電視臺不播,以前的一些老劇、老電影,也可以自己點播着看。”

聽着挺令人激動,女兒也幫忙下載了應用,購買了會員。而當老兩口自己操作時,光是研究哪個軟件是哪個圖案都費了不少事。好容易找到搜索的位置,面對沒有字母的遙控器,老兩口也不會把拼音字母輸入到屏幕中,只好首頁推薦什麼就看什麼。要是遇到突然跳出的清理空間、升級軟件等提示,就只能關了電視等女兒處理。

不看電視的老年人,在家做什麼呢?不少網友提及,老人“玩不轉”電視,就將視線轉投到智能手機上,短視頻平臺成爲吸引他們的興趣陣地。章帥以媽媽常看的短視頻平臺爲例分析,看短視頻是被動接收信息,很像過去的電視,播什麼看什麼,不喜歡就換臺。“其實老人的收視習慣也是這樣,他們說的‘看電視’,往往並沒有明確的一個非要看的目標。現在的智能電視多個圖標選擇、目錄一層套一層,反而像過去的手機,已經有些落伍了。”

現象

傳統旋鈕微波爐很暢銷

不只是電視,記者在南三環附近的一家電器綜合賣場看到,不少電器都朝着身兼數職的“八面手”方向進化,內置功能又多又細,相應操作面板也顯得頗爲複雜。

例如,電飯煲可以根據米的種類選擇東北米、五常米、泰香米或絲苗米,然後再選想要煮低糖飯、糙米飯還是雜糧飯,若是煮粥,則可以選擇香濃粥、雜糧粥、砂鍋粥等模式。而店員主推的一款新型“微蒸烤一體機”,相當於將微波爐、蒸鍋、烤箱集納在一處,每個功能都對應着一排按鈕,記者粗略數了一下,有近20個觸控按鈕。

“單一功能的家電確實不好找”,曾在該賣場選購了一款高壓鍋的附近居民劉阿姨回憶,因爲有時要在兒子家做飯,就和老伴琢磨着添置一口高壓鍋,燉肉比較方便。本想買一款傳統高壓鍋,不需要顯示屏和按鈕,但賣場裏擺的都是“按鍵滿滿”的新式多功能鍋。

劉阿姨60歲出頭,平時還算能接受新鮮事物,但她坦言對需要點來點去的高壓鍋,心裏起先也有些牴觸。“後來聽店員介紹,說這種鍋更安全,也不用一直盯着時間。想着有時我們不在,兒子兒媳做飯不一定能掌握好火候,乾脆就用人家給設定功能的鍋吧,我們適應、學習一下,也能掌握。”

儘管接受了操作方面的門檻,劉阿姨對家電“多功能化”仍存質疑。事實上,她的高壓鍋不僅可以燉各種肉類,還能燜飯、煲湯,甚至蒸乾糧。“可做飯時總不能一口鍋燜飯,做好了盛出來再燉肉吧?都是飯、肉、湯同時在不同的鍋裏做,所以都多功能了,主要用到的功能也就一種,但價格就上去了,我那鍋打完折還將近700元呢!”

在格蘭仕微波爐櫃檯,記者剛一詢問“簡單款”,店員馬上稱,“我知道你說的那種,旋鈕的嘛!上面是火力下面是時間,但我們店裏沒擺,現在沒有貨了。”與此同時,她打開手機給記者展示一款微波爐圖片,“年前來了一批貨,賣得特別快,50多臺2天就賣完了,你要是着急就網上看看。”

線下難覓的款式,消費者轉而尋求網購平臺。記者看到美的、格蘭仕等品牌,機械旋鈕類經典款微波爐經過優惠,價格爲300元上下,較之動輒千元的“微蒸烤一體機”便宜了一大截。它們多打出“操作簡單”“老人小孩都會用”等醒目標語,銷量輕鬆過萬。

觀點

操作簡單不意味“落後”

“我家裏也裝了互聯網電視,有時候我也不太會用。隔了一段時間沒用,就容易找不到地方,要來回切換嘗試。”中國電子商會副祕書長、家電產業市場研究專家陸刃波坦言,自己在一些智能家電使用的門檻與障礙方面,同樣有着深刻體會。

據他觀察,在家電行業更新換代、競相發展的過程中,“智能”是大家不斷追逐的方向,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誤區。“覺得裝上觸控板,選項多操作多,看上去有科技感就代表着智能了。一臺洗衣機,給你分出16個選項來,水溫、時間都自己調,感覺就高級了,這都不是真正的智能。”

陸刃波認爲,好的智能家電是把消費者的感受放在首位,無論老人小孩,無論知識程度高低,所有用戶都可以輕鬆、便捷地上手使用。“總有一部分人通過教育才能使用,甚至反覆教育也無法使用的話,就不能說是優秀的智能產品,而是爲了智能而智能。”

仍以洗衣機爲例,陸刃波回憶,自己印象中做得相對較好的智能洗衣機,衣服放進去,可以自行感知放了多少件衣服、是什麼材質、啓動什麼模式、洗滌多長時間。洗衣液預先一次性添加多量後,也能根據每次洗衣狀況判斷用量進行釋放,不必人爲控制。他認爲,智能家電應朝着“一鍵通”和“人機交互”的實現去努力。《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結果也顯示,對於“面對智能電視的使用痛點,什麼樣的功能是老年人所期望的”這一問題,選擇“擺脫遙控器,完全通過語音來控制電視操作”的佔到47.9%,位居第一。

“遙控器上的按鍵、機體上的旋鈕、功能選項等數量應儘可能減少,說明要清晰醒目易懂。”在陸刃波看來,智能的首要條件,就是簡單。同時他強調,簡單絕不意味着落後。“一說到老人,就聯想到過時產品甚至處理品,這個理念是錯誤的。也不必非要將適老電器從普通家電中獨立出去,專爲老年人制作低端的老式產品。一款產品能夠讓老人易用,年輕人肯定更能用。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產品真正做到了智能,也就無所謂適老了,它就是一款所有人羣都能使用的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