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嘉魁   

随着近期俄乌紧张局势持续,日前,美欧多国宣布对俄罗斯最新制裁,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之外,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措施,以防其配置国际储备,削弱制裁措施造成的影响。

此举被称为阻断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大杀器”,甚至有国际观察人士惊呼,这无异于向俄罗斯投下了“金融核弹”。

“俄罗斯被踢出SWIFT‘朋友圈’,对外贸易将被封死”,“中国的CIPS可以在短期内取代SWIFT”,“数字货币有望取代SWIFT”……一时间,金融圈对俄罗斯被“踢出”SWIFT的讨论一度盖过战争本身。

然而,SWIFT系统究竟对国际贸易和跨境资金流动有何影响?将其比作“金融核弹”又是否言过其实?在金融圈如潮水般的推理、解读和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不少误解……

误解1:离开SWIFT将无法进行跨境结算?

交易仍能进行,只是效率低、成本高

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SWIFT。

SWIFT被称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创建于1973年,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国际支付结算体系中的报文系统,主要负责在国际结算、清算过程中为成员机构提供信息划转传输服务,是连接全球银行业的金融通信基础设施。

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重要金融机构都是SWIFT系统的成员。切断一国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就切断了金融机构与全球银行系统间的联系,直接影响该国跨境收付款,进而影响国际贸易。

部分分析人士指出,该制裁相当于把俄罗斯金融体系从国际清算体系中排除,许多国际贸易往来将无法进行支付清算,进出口商或被迫重新谈判、选择范围收窄,国际金融合作也将受到极大限制。

因此,此举也被外界称为投向俄罗斯的“金融核弹”。

但是,SWIFT这个名称中,我们要抓住关键词“通信”。

什么意思?SWIFT的实质是一个信息收发系统,属于支付指令报文体系,提供信息网络进行通讯并交换标准化金融报文。其主要负责在国际结算、清算过程中为成员机构提供信息划转传输服务,扮演的是“渠道”的角色,本身不具备资金拨付、清算功能,并不涉及资金的实际划转。

也就是说,理论上如果双边或多边能够解决“金融报文”传输和确认问题,就可以保持贸易如常进行。但难点在于即使技术方面门槛并不高,也存在巨大的势力范围重构问题。

另一方面,被剔除SWIFT的银行依然可以用传统的交易方式或者其他报文系统来替代,交易仍能进行,只是效率低、成本高,交易过程略显“笨拙”。

SWIFT中国大陆首任董事王永利撰文指出,SWIFT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支付指令报文体系,但并不是离开SWIFT,跨国经济往来就绝对没有办法进行。

SWIFT作为支付指令报文标准制定和指令传送与处理的基础设施,在国际支付清算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国际支付清算的全部。

实际上,SWIFT成立后,经过很长时间才成为覆盖全球的支付指令报文体系,在没有SWIFT之前,跨国经济往来同样存在,只是在SWIFT出现后,更好地促进了跨国经济往来的发展。

现在,如果一国被SWIFT剔除,这个国家仍然可以模仿SWIFT的报文规则,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与其他国家建立新的支付指令报文体系进行经济往来的支付清算,在技术上并不是难题,只是其运行成本和效率可能无法与SWIFT相比。所以,把SWIFT说成是“金融核弹或杀手锏”,其实是有点夸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美欧多国联合声明中,核心的措施是“将把特定的俄罗斯银行从SWIFT报文系统中剔除”,可见,当前美欧国家对俄罗斯开展的SWIFT制裁仅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并未完全切断俄罗斯跨境贸易结算通路,俄罗斯未来仍可通过未被制裁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结算。

误解2:SPFS能助俄罗斯绕开SWIFT制裁?

短期内仍难摆脱SWIFT影响

实际上,SWIFT之所以能够成为制裁工具,并非因为其拥有难以突破的尖端技术,而是在于运行数十年以来积累的影响力和统治力。

俄罗斯早已尝试寻求其他替代路径传输数据电文。自2014年俄罗斯因克里米亚问题受到制裁以来,为抗衡美国、欧盟,俄罗斯央行创立了俄罗斯银行金融信息系统(SPFS系统),该系统于2019年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SWIFT系统。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央行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俄罗斯SPFS系统的使用量相比2019年提升1倍,在俄内的使用比例达到20.6%。截至2021年11月10日,SPFS系统有400余个使用者。

然而,相关信息显示,SPFS系统目前主要用于俄罗斯境内银行间业务。2020年,SPFS发送了近1300万条金融消息,但相比SWIFT系统日处理金融信息4200万条的海量数据,在使用者的数量、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方面,SPFS仍与SWIFT不在一个量级。

实际上,虽然俄罗斯有了后备力量SPFS,并在“去美元化”道路上有一定成效,但其至少短期内仍无法摆脱SWIFT的影响。据统计,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SWIFT使用者,俄罗斯金融机构每天在全球进行的外汇交易价值约460亿美元,其中80%以美元计价。SWIFT日均传输4200万条消息,俄罗斯金融机构约占1.5%。

对一个国家来说,脱离SWIFT,国际贸易首先受到冲击,长期将影响国际融资能力。

早在2014年,西方国家威胁说要将俄罗斯剔除出SWIFT时,俄罗斯前财政部长库德林曾经做过估算,称此举可能使得俄罗斯GDP一年减少5%。

尽管俄罗斯与国际金融机构间的交易信息收发仍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联系汇款信息,但安全性不完善,大量数据需要人工交换,作为支付信息的传输路径极为脆弱。换言之,虽然资金流并未被切断,但交易仍将面临打击。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俄罗斯加入SWIFT的金融机构大约有300家,占其全国金融机构数量的一半以上。这些机构处理俄罗斯大约80%以上的国际结算量,而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占GDP的比重达到46%以上。俄罗斯出口很大一部分都是能源,所以要看具体的制裁影响,还要看一些细则规定。比如说只是维持现有的已经实施的对特定机构的制裁,还是增加一些新的机构。

北京时间2月28日,俄罗斯央行宣布紧急加息10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9.5%提升至20%,目的是抵消卢布贬值和通胀风险的增加,已准备好采取进一步调整利率。

申万宏源指出,俄罗斯出口自2014年之后开始逐步“去美元化”,美元结算占比从2013年三季度的81.2%降低至2021年三季度的53.9%,欧元提升比重最大。相比2014年,虽然目前经济制裁措施尚未直接涉及俄罗斯油气出口这一经济命脉,但将俄罗斯部分银行剔除SWIFT系统,可能对俄罗斯外贸造成实质性影响。

误解3:CIPS可以在短期内取代SWIFT?

SWIFT的生态壁垒依然坚实

在此次俄罗斯部分银行被SWIFT剔除之前,伊朗曾在2012年和2018年两度被“踢出”SWIFT,其经济和金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孤立,伊朗也因此几乎损失了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30%的对外贸易。

有美国通过SWIFT实施金融制裁的前车之鉴,SWIFT已成为悬在各大经济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在“突围”之路上,不少国家都在尝试。

此次便有言论指出,俄罗斯被除名在SWIFT之外,利好中国的CIPS系统。如:国际上先后出现了几种其他的系统,可以部分替代SWIFT系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CIPS系统,就是我们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俄罗斯部分银行被SWIFT制裁,中国的CIPS系统有望加速发展。

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概念股也随之应声走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CIPS?据悉,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是我国建立的独立于美元的国际贸易清算系统,于2012年4月12日开始建设,2015年10月8日第一期正式启动正式上线,2018年3月26日,第二期投产试运行。截至2021年6月,结算金额已经占世界结算量总额的5%以上。

虽然,在美国主导的现有金融秩序之外,我国正加快建设CIPS这一“人民币独立地带”,且结算份额不断走高,但就覆盖面而言,两者仍不是一个量级,在国际信息收发方面仍难以摆脱对SWIFT的依赖。

目前,SWIFT成员包括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1万家金融机构、交易所和企业,形成了粘性极高的用户群体,是国际结算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数据显示,SWIFT在20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11000家参与机构,可在40亿个账户之间实现即时处理。2021年SWIFT系统每日处理的信息量(即报文数量)超过4200万条,几乎是跨境支付信息收发的独家服务商。

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1月末,CIPS系统共有1280家参与者,其中直接参与者75家、间接参与者1205家,覆盖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CIPS系统只支持人民币的结算,不支持其它货币的结算。目前,接受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国家大约有三十多个,并且大部分为不发达国家,这个数字相对于接受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家来说还是比较少。

诚然,从技术和功能上讲,俄罗斯自主研发的SPFS系统和中国建立的CIPS系统都可以替代SWIFT系统,但SWIFT在全球已运行了将近50年,想要在短期内替代可能性较低。全世界的金融机构普遍使用SWIFT系统,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多年来的使用习惯。

从会员来源来看,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的金融机构都是该机构的成员,庞大的国际金融交易量构建了SWIFT坚实的生态壁垒,而背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核心地位是SWIFT难以被撼动的根本。

误解4:数字货币可取代SWIFT?

两者间并无竞争关系

有观点认为,数字货币将改变未来的贸易结算方式,SWIFT系统终将被数字货币取代。数字货币概念股也一度出现了集体上涨。

目前国际清算体系主要由两个板块组成:一是各国主导的本国货币的跨境清算系统,如国际银行间美元资金结算主要通过CHIPS和Fedwire等清算系统进行,以及我国的CIPS。二是各国共享的国际收付电讯运行体系,如SWIFT。在实际运行中,SWIFT与各国的跨境清算系统相连,才能实现跨境支付。

“数字货币本质上属于支付系统一类,所以根本无法取代SWIFT。”欧科云链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炼炫认为。

国盛证券分析师宋嘉吉表示,数字货币和SWIFT两者间无竞争关系。一国央行仅对本国货币体系有管辖权,而SWIFT是连接多币种的国际支付网络。国际支付体系的现状是各国法币与SWIFT并存,而数字货币只是法币的数字化,所以不会对SWIFT造成冲击。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杨也指出,SWIFT是信令传递机制,和数字货币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DC/EP是一种现金,后端支付清算还是需要有对应系统支持的。

“SWIFT成立于1973年5月,历史悠久,很多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都是其会员,这种信任关系很难被冲击,更不要提DC/EP只是在研究阶段,还没有发展起来。”孙杨说。

误解5:SWIFT是美国机构,听命于美国?

宣称政治中立,但受大国博弈影响

SWIFT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于比利时,主要受比利时央行、G10国家央行、欧洲央行监管,必须遵循比利时和欧盟的相关法规,本身无制裁权利,而是履行上述机构作出的制裁决定。SWIFT协会的股东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代表组成,由股东选出25名执行股东组成执行股东会。

王永利此前撰文指出,SWIFT设立的初衷,是成为一个不受任何政治影响和政府干预,为最广泛的国际收付参与者提供专业电讯服务的中立组织,充分保护会员单位的商业秘密,在国际收付清算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信息通道作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文鸿分析称,在2014年美国企图通过SWIFT制裁俄罗斯时,SWIFT协会尽管受到美国的压力,但是该组织的管理层对协会的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SWIFT协会的多数从业人员从该组织的长远发展着眼,反对将SWIFT系统转变为美俄进行对抗的工具,希望保持SWIFT的政治中立和专业属性,最终SWIFT认为美国“切断同俄罗斯金融机构联系”的建议“侵犯会员权利,损害相关方利益”,没有采取行动。

SWIFT虽身处欧洲,从地缘上来看,主要受欧盟控制,但因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美国对其影响也很大,所以,欧盟与美国联合,就对SWIFT具有决定性控制力。

任泽平团队分析指出,截至2021年底,SWIFT系统中,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的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0.5%、36.7%、5.9%、2.7%,可以看出,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

历史上看,美国一直图谋获得SWIFT的主导权。美国财政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试图掌控SWIFT的数据库,但没有成功。“9·11”事件后,美国就以反恐为名,逐步加强了对SWIFT系统的控制能力。2011年,美国启动恐怖分子金融追踪计划,在该计划框架下美国财政部可以“追踪恐怖活动相关的金融交易”为由对SWIFT的资金划转信息进行监控。

浙商证券分析指出,虽然SWIFT是中立的全球组织,但美欧等发达国家具备利用SWIFT制裁达成特定政治目标的能力。过去伊朗和朝鲜曾遭受SWIFT制裁,制裁措施的本质均是切断制裁对象接入SWIFT系统的接口,被制裁国(金融机构)的跨境结算将因此而遭受明显冲击,继而连带其影响国际贸易能力。

SWIFT虽然号称中立,难以保持独立。SWIFT掌握了全球绝大部分资金划转信息,其中以美元结算的比例超四成,这成为美国将其从商业工具变为政治工具的理由。尽管SWIFT反复声明独立性,但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SWIFT难以独立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大国博弈的影响。

误解6:俄罗斯将独自扛下SWIFT制裁伤害?

欧盟实施制裁也需付出“经济成本”

此次制裁,俄罗斯是唯一的受伤者吗?虽然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俄罗斯需要数周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感受到制裁带来的痛苦,但实际上,SWFIT制裁是美欧国家不得不打出的一张底牌,其效果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种“互相伤害”,主要源于发达经济体中欧元区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最高。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欧盟9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欧盟制裁俄方将承受更高的能源价格,进而面临更严重通胀。

欧元集团主席帕斯卡尔·多诺霍指出,欧盟制裁俄罗斯需要付出“经济成本”,这些成本将在未来数周至数月内显现出来

新华社报道指出,西方此次制裁并未全面封杀俄罗斯银行机构,而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留有不少余地。

美国务院能源安全高级顾问阿莫斯·霍赫斯坦2月25日表示,美国的制裁措施将不会针对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因为此举不但难以减少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反而会令美国及其盟友承担能源价格上涨的后果。

亦有专家认为,动用了SWIFT,将可能是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欧盟或面临能源供应中断的反噬效果。

具体到针对俄罗斯的SWIFT制裁,在部分观点看来,所谓的“金融核弹”效果或许有所夸大。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被剔除SWIFT的俄商业银行对能源出口交易的重要性。

任泽平团队分析称,切断俄罗斯SWIFT系统的影响,可能是把双刃剑。俄罗斯占全球贸易约2%,是全球能源、金属制品、粮食的出口大国。如果将俄罗斯全部金融机构剔除SWIFT系统,势必造成对欧洲经济的反噬,加剧全球能源紧张、通胀形势和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具体来看,对俄罗斯的影响,主要有阻断贸易和主要财政来源,外部融资受冲击。

一是阻断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机械产品进口。如果俄罗斯被切断SWIFT系统,俄罗斯的原油、天然气贸易将受阻,恶化财政收支。

二是金融市场上,将导致资本外流、卢布贬值,削弱俄罗斯国际融资能力,金融市场面临冲击。

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推升通胀,增加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一是切断SWFIT系统将通过贸易渠道加剧全球能源和粮食短缺,全球通胀形势雪上加霜。截至2020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占全球11.1%,居全球第二位,其中约50%向欧盟出口;天然气方面,截至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占全球出口量的16.1%,其中约45%向欧盟出口。

二是切断SWFIT系统将通过债权敞口和风险偏好渠道,威胁全球系统性金融安全。根据BIS(国际清算银行),截至2021年三季度,各国国际银行在俄罗斯的债权敞口约为1215亿美元,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和美国位居前四,分别占20.8%、20.7%、14.4%和12.1%,切断俄罗斯SWFIT系统将导致无法清偿债务。

申万宏源指出,若将俄罗斯完全剔除出SWIFT,或加剧美滞胀,加速美联储紧缩。同时,欧元区高度依赖自俄进口油气,若严厉制裁,居民消费或将收缩。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不同以往,此次美欧开展的SWIFT制裁恐难以达到预期成效。一是俄罗斯央行已就西方金融制裁做好准备,通过创建俄罗斯银行金融信息系统与使用多国货币签署贸易协议,俄罗斯可最大限度削弱SWIFT制裁攻击;二是鉴于当前全球通胀形势与制裁可能对俄能源出口带来影响,欧美国家投鼠忌器,或采取选择性制裁方式,从而削弱SWIFT制裁影响力。

SWIFT系统应成为保持独立性和开放性的工具,而不应成为某些国家的武器。面对欧美国家的多轮制裁措施,俄罗斯已经悄悄建立起了坚固的金融“盾牌”,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在能源方面的主动权都有助于抵挡来自制裁的冲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