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宋戈

曾经遭罚上亿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如今又面临一起上千万的合同纠纷。

近期,人民法院公告网发布一则起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商银信支付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商银信”)收到法院开庭传票,原告南京魔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魔苹”)要求其支付1036.7万元以及违约金。

关于此次纠纷背后的细节,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公布的联系电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商银信,但提示拨打的号码为空号。

因合同纠纷被起诉

日前,人民法院公告网发布一则起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内容显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南京魔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魔苹”)与商银信的合同纠纷。

南京魔苹要求:1、判令商银信向南京魔苹支付1036.7万元,并按照每日万分之三的标准向南京魔苹支付违约金(自2021年7月30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为止);2、本案全部诉讼费用由商银信承担。

传票提到,自公告之日(2022年1月20日)起经过30日,即视为送达,提出答辩状的期限和举证期限均为公告送达期满后15日,并定于举证期满后第三日上午九时(遇节假日顺延)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北区第31号法庭开庭审理,逾期不到庭,法院将依法缺席审判。

中国庭审公开网显示,这桩商银信与南京魔苹的合同纠纷案将于3月9日上午开庭审理。

1.16亿元执行标的未履行

事实上,相比于此次1000余万的合同纠纷,商银信如今的处境更加堪忧。

记者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注意到,商银信存在一桩未履行的终本案件,对应案号是(2021)京0102执9697号,执行法院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日期为2021年5月28日,终本日期为2021年10月27日,执行标的为11597.79万元,截至终本日期全部未履行。

这笔未履行资金不禁让人联想起曾经的一张“天价”罚单。2020年4月,商银信被央行开出一张惊天巨额罚单——没收违法所得5009万元,并处罚款6589万元,罚没合计约11597.79万元,时任董事长林耀以及时任风险管理部总监张月也分别被处罚款45万元和20万元。

据央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商银信存在擅自中止支付业务、挪用备付金、变相出借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资质、未按规定设置特约商户银行结算账户、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为非法集资平台直接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等16项违法行为。

距离支付牌照续展不足4个月

公开信息显示,商银信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较早实践者,是一家具备综合支付服务能力的金融支付服务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控股股东是北京苹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年度报告显示其持股比例为98.24%。

央行官网显示,商银信的支付牌照覆盖的业务类型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北京市、广东省、青海省)和互联网支付(全国范围),首次许可日期是2012年6月27日,有效期至2022年6月26日。

也就是说,商银信距离下次支付牌照续展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

央行有关负责人曾在《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答记者问中指出,人民银行通过《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综合评判非银行支付机构许可存续期间的整体经营稳健性和合规性,以及支付业务的运营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客户权益保障能力、发展可持续性等情况,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现状和监管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如支付机构在许可持续期间一直未展业,或支付业务大幅萎缩甚至已停止一段时期,或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其存续经营能力、合规经营意识、风控水平等均需引起重点关注。

(实习生宋钦章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