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基金經理鳳毛麟角,誰是績優長跑型選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有2936名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年限超過10年的只有178個,其中年化收益超過10%的僅57位。

“雙十”基金經理佔比約2%。

長跑選手“雙十”基金經理有何投資風格?

2022年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雙十基金經理將如何投資?

市場上有一批“老一代”基金經理穿越多輪牛熊市,他們的基金經理年限在10年以上,且10年複合回報10%以上。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日(下同),“雙十”基金經理(注: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超過10年,年化收益率超過10%)共有57位。

其中包括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明星基金經理傅鵬博、朱少醒、劉彥春、周蔚文、曹名長、何肖頡、王克玉、王健、杜猛、李巍等。

具體來說,市場上有4位基金經理投資經理年限在10年以上,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20%,他們分別是:工銀瑞信的何肖頡27.34%;長安的徐小勇24.01%;中歐的曹名長21.89%;睿遠的傅鵬博21.33%。

另有17位基金經理投資經理年限在10年以上,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5%,分別爲富國的朱少醒19.88%;華夏的鄭曉輝19.65%;中歐的周蔚文18.72%;泓德的王克玉18.50%;上投摩根的杜猛17.99%;華安的王春17.95%;工銀瑞信的王筱苓17.45%;中歐的王健17.38%;廣發的李巍17.05%;諾安的楊谷16.51%;匯安基金的鄒唯16.15%;國海富蘭克林的徐荔蓉16.12%;上投摩根的孫芳15.98%;國壽安保的張琦15.76%;建信的陶燦15.63%;富國的畢天宇15.39%;銀河的張楊15.06%。

其中有3位“雙十五”基金經理:富國的朱少醒,基金經理年限16年,幾何年化收益率19.88%;富國的畢天宇,基金經理年限16年,幾何年化收益率15.39%;諾安的楊谷,基金經理年限15年,幾何年化收益率16.51%。

而“雙十”基金經理的影響力也很大,其中在管規模超過100億的有19位。

劉彥春979億元;周蔚文925億元;馮波469億元;顧耀強442億元;朱少醒405億元;傅鵬博366億元;王景289億元;梁浩259億元;鄭煜228億元;王健208億元;杜猛196億元;王克玉177億元;餘廣174億元;桂躍強172億元;陶燦165億元;李巍141億元;何肖頡131億元;應帥111億元;胡濤104億元;章旭峯100億元;饒剛100億元。

能拿下“雙十”基金經理的桂冠,與基金經理們的投資風格有很大關係。

比如,長期投資表現最好的是富國的朱少醒,是最頂尖的“雙十五”基金經理之一。

目前22只僅有的“雙十”基金中,基金經理從第一天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換過,任職年限最長的就是富國天惠精選成長。

朱少醒旗下只有富國天惠精選成長這一隻基金,他創造了16年收益1821%的神話,年化回報19.88%,目前這隻基金規模405億元,長期回報非常優秀。

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去年四季度的十大重倉股中,既有食品飲料(貴州茅臺、五糧液、伊利股份),也有新能源股(寧德時代),科技股(韋爾股份、立訊精密、國瓷材料),醫藥股(邁瑞醫療、長春高新)和金融股(寧波銀行)。

股票倉位高達93.53%,持倉行業分散,十大重倉股佔基金淨值比36.80%,比較低。

總體來看,朱少醒投資風格上偏好成長股,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分散投資,不擇時長期持股。

而另一位基金大佬傅鵬博,在管規模366億元,投資經理年限12年,他跟陳光明2018年共同成立了睿遠基金。

傅鵬博目前旗下只有一隻基金——睿遠成長價值成立於2019年3月,屬於當年爆款基金,一天募集700億,最終配售50億,創當時最低配售比。

從2021年四季度持倉來看,傅鵬博倉位高達93.51%,重點配置了建築建材、化工、TMT和新能源等子板塊,核心股票比例相對穩定。傅鵬博同樣屬於明顯的成長風格。

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的景氣度,中長期發展空間和確定性,以及成長過程中可利用資源等都是傅鵬博篩選的重要指標。

另有一批“雙十”基金經理以價值投資見長。

最有特色的是曹名長,他以“低估值價值投資”聞名。

低估值價值投資有兩個特點,一是比較注重估值安全邊際,“左側”買股,“左側”賣出,估值達到一定高度就可能會賣掉;二是投資方法比較“保守”,牛市的時候跑不贏很多投資者,甚至可能跑輸市場,但弱市相對穩健,會跑贏市場、跑贏大多數投資者。

目前曹名長投資經理年限15年,在管規模66億元,在管基金4只。代表基金中歐潛力價值,規模21億元,自2015年11月任職以來回報122%,平均年化回報13.48%。

中歐潛力價值基金2021年四季度重倉低估的地產(金地集團)、可選消費(寧波華翔、富安娜、航民股份、曲美家居、中國汽研)、材料(大亞聖象、壘知集團冀東水泥)等。

作爲“保守型”投資者,曹名長基金的最大特點就是低PE和低PB,不少是200億以下的小盤股,大多選擇一些細分行業的中小市值龍頭作爲主要投資方向。

中歐潛力價值基金目前投資方向,一方面是選擇房地產以及上下游產業鏈,把金地集團買成了第一大重倉,此外持有冀東水泥、壘知集團等地產上中游,還有大亞聖象、富安娜、曲美家居等地產下游的家裝行業;另一方面是選擇小市值汽車零部件公司,如寧波華翔、中國汽研,是曹名長從2019年底就持續持有的股票。

而基金經理王健,是穩健型選手,在管規模208億元,管理9只基金,基金經理年限11年,幾何年化回報17.38%,現任中歐成長組投資總監。

王健代表產品爲中歐新動力,屬大盤平衡風格,重倉行業分散。比如2021年四季度末重倉股,晶晨股份(半導體)、萬科A(地產)、華域汽車(汽車製造)、舜宇光學(電子設備)、宋城演藝(可選消費)、萬潤股份(化工材料)、伯特利(汽車製造)、瑞科激光(電子設備)、瀘州老窖(消費)、浪潮科技(信息技術)。

中歐新動力A自2016年11月王健接手管理以來,任職回報超135%,年化回報爲17.41%。

王健是一位平衡投資的女將,一貫採用GARP策略,屬“低估值成長”風格,兼顧價值與成長,以較低價格買入較高成長性的股票。總的來說,行業配置比較分散,回撤控制相對較好。

總體來看,2022年“雙十”基金經理更注重風格平衡,一方面是更多配置低估值和價值股,另一方面繼續看好科技、新能源等成長股。

“頂流基金經理”劉彥春,投資經理年限近13年,年化收益率10.51%,劉彥春投資一向偏大盤成長股。

劉彥春認爲,2022年市場風格將重新平衡。那些短期逆風的優秀公司已經極具投資價值,衆多行業將迎來景氣反轉。長、短期邏輯共振的行業與公司在新的一年裏有望迎來良好表現。

“投資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保持耐心,價值總會迴歸。”劉彥春認爲。

工銀瑞信基金的何肖頡,基金經理年限11年,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27.34%,在“雙十”基金經理中最高,偏好大盤成長風格。

何肖頡表示,展望2022年,未來將繼續保持均衡配置,優化具備長期成長空間的行業標的,適度增配消費。

部分“雙十”基金經理2022年更傾向成長股。

基金經理徐小勇擁有10年的基金經理管理經驗,合計管理規模71億元,平均年化收益24.01%,在“雙十”基金經理中僅次於何肖頡。

徐小勇預計2022年市場可能與2021年比較相似,呈現寬幅振盪,行業、風格輪動的局面。

徐小勇同樣偏大盤成長風格,他表示,將持續修正圍繞成長股展開的個股精選策略,積極構建和優化長期成長組合。

偏成長風格的傅鵬博表示,他將結合1月份上市公司業績的預披露,動態調整持倉結構,而新能源、軍工、新材料、高端製造依舊是他重點關注的行業。

部分基金經理更看好低估值行業。

曹名長表示,展望2022年,在穩經濟的政策前提下,那些估值較低,且與宏觀經濟關係緊密的地產基建金融以及可選消費等行業在2022年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相反,那些在過去幾年過於透支的一些行業,在新的週期裏,可能較難表現。

王健的風格比較穩健,這使得她在今年市場大回調的情況下比較“抗跌”。在2021年四季報中,王健表示,階段性關注估值受到壓抑但政策邊際存在放鬆可能的地產龍頭,以及航空、酒店等行業。

但是從中長期維度,王健主要關注在高端製造及科技領域具備國產的替代進口能力的公司;成長或者消費領域機制獲得改善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總體來看,“雙十”基金經理更強調自下而上選股,更傾向選擇進入合理估值的“優質公司”。

朱少醒認爲,去年核心資產中,部分優質標的前期股價有較大幅度的回撤,估值吸引力是有所上升的。2022年他把精力用於選出“優秀公司”——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管理層優秀的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