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悦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汉元建议,光伏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应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应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等方面。

据刘汉元介绍,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军。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九成以上,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

其中,中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至0.25元/千瓦时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但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的落地。

去年,受煤炭供给紧缺、价格上涨、用电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缺电情况。

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的通知,多个省份被列入红色一级预警。为完成全年双控目标,多地出现突击式限电限产,加剧了缺电局面,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刘汉元指出,针对各地出现的运动式、突击式减碳,中央进行了及时纠偏。但由于各地对政策理解参差不齐,一些地方仍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的问题。

“为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建议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刘汉元提出,2021年全国出现大面积电力短缺,根本原因在于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

刘汉元还建议,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

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平均可行驶约300公里,充电1000次可行驶约30万公里,基本覆盖了家用车使用期内的行驶里程。但电池的充放电寿命通常在2000-3000次,预计未来可达5000次,存在大量的冗余次数。此外,家用车平均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3小时,存在大量的闲置时间。

刘汉元认为,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电动汽车可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电力系统。除运行时间以外,电动汽车大部分时间在线,能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

电网负荷高时,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售电;负荷低时,存储电网过剩电量。为电网做出贡献的同时,电动车可利用市场化机制,通过充放电的价差获得相应收益,从而降低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真正实现电动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这不仅能有效提升电网效率,减少供电损耗,大幅提高闲置资源使用率,还能强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场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刘汉元表示,且电网的智能化改造还将拉动相应投资。

此外,刘汉元建议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

他提出,建议允许光伏等产业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

通威集团以水产饲料起家,后切入光伏板块,拥有旗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SH),目前是全球硅料供应及电池生产的双料冠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