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黄河提出建议,将《雷锋日记》纳入小学语文教材。他表示,这可以让青少年更加清晰的看到一个苦难孤儿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迈开乐观积极向上的矫健脚步,更加真实的感受到雷锋的崇高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质追求。

黄河表示,《雷锋日记》记录了雷锋从湖南望城起步,走入鞍钢、走入军营的人生历程,语言平实朴素,既是雷锋生命历程中的思考和追求,也是今天了解雷锋生平、读懂雷锋精神最直接的载体。

黄河认为,雷锋日记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雷锋日记》既凝聚了雷锋如火的爱国热情,也集中体现了雷锋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二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理解雷锋的经历与事迹,学习雷锋的精神与做法,从而达到养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课程目标;三是习作教育意义,将《雷锋日记》纳入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日记形式、学习日记写作,像雷锋那样将生活中最受感动的事情记录下来,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文学教育意义,《雷锋日记》虽然是日记体,但是其中有不少精品佳作,这些日记形式多样,修辞手法丰富,语言优美晓畅、富有韵律,具备一定的文学赏析价值,适合青少年学习、诵读。

黄河建议,选取1958年6月7日雷锋在家乡——湖南望城团山湖农场创作的日记“雷锋七问”入篇小学语文教材。该篇日记内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编写要求,围绕“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与答,虽然只有短短的七问,却正是雷锋一生甘于奉献、回馈社会的真实写照,是《雷锋日记》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