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黃河提出建議,將《雷鋒日記》納入小學語文教材。他表示,這可以讓青少年更加清晰的看到一個苦難孤兒在新中國的陽光沐浴下,邁開樂觀積極向上的矯健腳步,更加真實的感受到雷鋒的崇高理想信念與道德品質追求。

黃河表示,《雷鋒日記》記錄了雷鋒從湖南望城起步,走入鞍鋼、走入軍營的人生歷程,語言平實樸素,既是雷鋒生命歷程中的思考和追求,也是今天瞭解雷鋒生平、讀懂雷鋒精神最直接的載體。

黃河認爲,雷鋒日記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一是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雷鋒日記》既凝聚了雷鋒如火的愛國熱情,也集中體現了雷鋒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二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意義,學生可以通過理解雷鋒的經歷與事蹟,學習雷鋒的精神與做法,從而達到養成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課程目標;三是習作教育意義,將《雷鋒日記》納入教材,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日記形式、學習日記寫作,像雷鋒那樣將生活中最受感動的事情記錄下來,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文學教育意義,《雷鋒日記》雖然是日記體,但是其中有不少精品佳作,這些日記形式多樣,修辭手法豐富,語言優美曉暢、富有韻律,具備一定的文學賞析價值,適合青少年學習、誦讀。

黃河建議,選取1958年6月7日雷鋒在家鄉——湖南望城團山湖農場創作的日記“雷鋒七問”入篇小學語文教材。該篇日記內容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及教材編寫要求,圍繞“人爲什麼而活着”這個命題,從七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問與答,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問,卻正是雷鋒一生甘於奉獻、回饋社會的真實寫照,是《雷鋒日記》中的經典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