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现实中的激烈交火,已蔓延到互联网信息领域。《纽约时报》3月3日以“乌克兰信息战中的事实与虚构”为题撰文称,乌克兰开展了“相当经典”的宣传攻势,比如宣传自身的正义性和民众的苦难、塑造英雄事例,希望以此争取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支持,但同时也导致大量虚假信息涌入。文章特别提到,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对待未经证实或虚假信息的做法,往往取决于自身站队。

报道注意到了“基辅幽灵”和“蛇岛十三士兵”这样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话题,虽然说真实性值得怀疑,但乌克兰方面都将这些故事用作宣传或者用来鼓舞士气。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基辅幽灵”是推特上一则有关“乌克兰空中王牌单机击落六架俄军飞机”的说法,甚至还有双方“空战”的视频“佐证”,就连乌克兰国防部官方推特号都对此进行了引用和转发。

不过后来经过美联社、路透社等多方核查,这段视频实为空战模拟游戏《数字战斗模拟世界》(DCS World)的游戏画面。

“蛇岛十三士兵”则是另一起乌克兰方面大做文章的“英雄事迹”,声称乌军方守卫蛇岛的13名士兵拒绝俄军劝降最后全体阵亡。然而很快俄方发声宣布实际上82名蛇岛士兵都已放下武器自愿投降,27日乌方才不得不承认,原来这些被认为已经“牺牲”的士兵是被俘虏了。

《纽约时报》报道注意到,在这些虚假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社交媒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推动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无论这些信息是否经过验证,这也让科技公司在信息战中发挥了作用。例如,伪造的“基辅幽灵”视频被推特标记为“此媒体与背景不符”(out of context),但推特并没有对乌克兰官方账号传播视频的推文作出这样的标记,也没有对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发布的假照片打上标签。(观察者网注意到,乌克兰国防部推特账号2月25日转发视频的推文已被打上“与背景不符”的标签)

尽管乌国防部有关“基辅幽灵”的推特被打上“与背景不符”的标签,但乌克兰官方推特账号的推文并没有类似记号

至于推特方面的回应,报道称,尽管该公司的确在监控其平台上的有害内容,包括虚假内容视频,但推特坚称如果仅仅提到了“基辅幽灵”是不违反规定的。推特称,“当我们发现违反平台规则的内容和账户时,我们将采取执法行动。”

但在专家眼里,推特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由自身立场决定的。

斯坦福大学互联网观察中心主任、脸书前安全主管亚历克斯·斯塔莫斯(Alex Stamos)说,社交媒体公司已经决定“选择一方站队”,并自行决定如何对未经证实或虚假内容采取行动。

斯塔莫斯强调,在这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速演变的斗争中,所谓的“事实核查”已经凸显出自身局限性。他认为,科技公司针对的并非错误信息本身,而是针对特定的行为、特定的参与者和内容。

《纽约时报》提到,在关于“入侵”乌克兰的信息战中,乌克兰的一些官方账户混淆了事实和“神话”,传播未经证实的故事和轶事,以及一些能够吸引人的战地报道,然而其中一些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信息。

“乌克兰的网络宣传主要集中在该国的英雄和烈士身上,这些人物有助于戏剧化地描述乌克兰的刚毅和俄罗斯的侵略。”

在纽约大学研究错误信息的计算机科学家劳拉·埃德尔森(Laura Edelson)看来,乌克兰开展了一场“相当经典”的宣传,“他们通过讲故事来支持自身叙事。有时会惨杂着虚假信息,而且考虑到整体环境,还会有更多的虚假信息流入其中。”

专家认为,“详细叙述乌克兰的勇敢行为或俄罗斯的暴行的故事”,对乌克兰的战争计划至关重要。它们是既定战争理论的一部分,不仅重视打赢小规模战斗,也重视赢得公民和国际观察员的心和思想。

“如果乌克兰没有表明自身是正义的,没有告诉人们他们受到了欢迎,没有宣传英雄们的英勇和民众遭受的苦难,那么他们就会失败。”华盛顿智库新美国(New America)的策略师、高级研究员彼得·辛格(Peter W。 Singer)说,“不仅是输掉信息战,还会输掉整个战争。”

报道写到:

“在以前的战争中,战斗人员会试图破坏敌人的通信,限制战时宣传的传播,甚至切断物理通信线路,如电报电缆。但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电缆已经很少了。因此,除了摧毁通信塔和扰乱互联网接入之外,现代战略还包括用病毒式信息淹没互联网,淹没不利于自身的信息。”

“你必须抛出最能够病毒式传播的消息。”辛格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关键是要认识到,在信息战中受众既是目标,又是参与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