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現實中的激烈交火,已蔓延到互聯網信息領域。《紐約時報》3月3日以“烏克蘭信息戰中的事實與虛構”爲題撰文稱,烏克蘭開展了“相當經典”的宣傳攻勢,比如宣傳自身的正義性和民衆的苦難、塑造英雄事例,希望以此爭取國內乃至國際上的支持,但同時也導致大量虛假信息湧入。文章特別提到,社交媒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對待未經證實或虛假信息的做法,往往取決於自身站隊。

報道注意到了“基輔幽靈”和“蛇島十三士兵”這樣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的話題,雖然說真實性值得懷疑,但烏克蘭方面都將這些故事用作宣傳或者用來鼓舞士氣。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基輔幽靈”是推特上一則有關“烏克蘭空中王牌單機擊落六架俄軍飛機”的說法,甚至還有雙方“空戰”的視頻“佐證”,就連烏克蘭國防部官方推特號都對此進行了引用和轉發。

不過後來經過美聯社、路透社等多方覈查,這段視頻實爲空戰模擬遊戲《數字戰鬥模擬世界》(DCS World)的遊戲畫面。

“蛇島十三士兵”則是另一起烏克蘭方面大做文章的“英雄事蹟”,聲稱烏軍方守衛蛇島的13名士兵拒絕俄軍勸降最後全體陣亡。然而很快俄方發聲宣佈實際上82名蛇島士兵都已放下武器自願投降,27日烏方纔不得不承認,原來這些被認爲已經“犧牲”的士兵是被俘虜了。

《紐約時報》報道注意到,在這些虛假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社交媒體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社交媒體已經成爲推動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無論這些信息是否經過驗證,這也讓科技公司在信息戰中發揮了作用。例如,僞造的“基輔幽靈”視頻被推特標記爲“此媒體與背景不符”(out of context),但推特並沒有對烏克蘭官方賬號傳播視頻的推文作出這樣的標記,也沒有對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發佈的假照片打上標籤。(觀察者網注意到,烏克蘭國防部推特賬號2月25日轉發視頻的推文已被打上“與背景不符”的標籤)

儘管烏國防部有關“基輔幽靈”的推特被打上“與背景不符”的標籤,但烏克蘭官方推特賬號的推文並沒有類似記號

至於推特方面的回應,報道稱,儘管該公司的確在監控其平臺上的有害內容,包括虛假內容視頻,但推特堅稱如果僅僅提到了“基輔幽靈”是不違反規定的。推特稱,“當我們發現違反平臺規則的內容和賬戶時,我們將採取執法行動。”

但在專家眼裏,推特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由自身立場決定的。

斯坦福大學互聯網觀察中心主任、臉書前安全主管亞歷克斯·斯塔莫斯(Alex Stamos)說,社交媒體公司已經決定“選擇一方站隊”,並自行決定如何對未經證實或虛假內容採取行動。

斯塔莫斯強調,在這場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快速演變的鬥爭中,所謂的“事實覈查”已經凸顯出自身侷限性。他認爲,科技公司針對的並非錯誤信息本身,而是針對特定的行爲、特定的參與者和內容。

《紐約時報》提到,在關於“入侵”烏克蘭的信息戰中,烏克蘭的一些官方賬戶混淆了事實和“神話”,傳播未經證實的故事和軼事,以及一些能夠吸引人的戰地報道,然而其中一些後來都被證明是錯誤的信息。

“烏克蘭的網絡宣傳主要集中在該國的英雄和烈士身上,這些人物有助於戲劇化地描述烏克蘭的剛毅和俄羅斯的侵略。”

在紐約大學研究錯誤信息的計算機科學家勞拉·埃德爾森(Laura Edelson)看來,烏克蘭開展了一場“相當經典”的宣傳,“他們通過講故事來支持自身敘事。有時會慘雜着虛假信息,而且考慮到整體環境,還會有更多的虛假信息流入其中。”

專家認爲,“詳細敘述烏克蘭的勇敢行爲或俄羅斯的暴行的故事”,對烏克蘭的戰爭計劃至關重要。它們是既定戰爭理論的一部分,不僅重視打贏小規模戰鬥,也重視贏得公民和國際觀察員的心和思想。

“如果烏克蘭沒有表明自身是正義的,沒有告訴人們他們受到了歡迎,沒有宣傳英雄們的英勇和民衆遭受的苦難,那麼他們就會失敗。”華盛頓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的策略師、高級研究員彼得·辛格(Peter W。 Singer)說,“不僅是輸掉信息戰,還會輸掉整個戰爭。”

報道寫到:

“在以前的戰爭中,戰鬥人員會試圖破壞敵人的通信,限制戰時宣傳的傳播,甚至切斷物理通信線路,如電報電纜。但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電纜已經很少了。因此,除了摧毀通信塔和擾亂互聯網接入之外,現代戰略還包括用病毒式信息淹沒互聯網,淹沒不利於自身的信息。”

“你必須拋出最能夠病毒式傳播的消息。”辛格指出,“在社交媒體時代,關鍵是要認識到,在信息戰中受衆既是目標,又是參與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