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全球交易量迅速擴大、國際大廠紛紛佈局......然而,由於國內流轉處置不暢導致“堰塞湖”規模不斷擴大,二手裝備已成爲行業轉型升級的痛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董事長劉飛香提議,在湖南推進二手裝備出口改革。

劉飛香

劉飛香認爲,首先從產業的角度看,二手裝備的流通,能加速新機的銷售,通過開展二手裝備出口,將回收的二手裝備整修之後再出口到其他有需求的發展中國家,形成產業內外雙循環,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動國內裝備製造業產能輸出,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行業進入下行週期出現的產能過剩、銷售遲滯及市場風險。

其次,推動二手裝備出口,將極大的拓展裝備製造業後市場發展新路,擴大中國在國際市場優勢,有力支撐中國打造“世界一流裝備產業集羣”。

不僅如此,國家一直積極推動綠色製造,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着力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二手裝備產品的舊件利用率可達80%以上,裝備再製造可實現節能60%、節材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顯著降低,可有力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最後,我國二手裝備出口水平與裝備製造業整體國際影響力不成正比,與整機通過海外建基地“走出去”的模式不同,二手裝備“走出去”更加依賴統一出口銷售渠道。建設二手裝備出口業務示範區,能顯著提升我國二手裝備“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端裝備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那麼,爲什麼要在湖南?

論產業基礎,去年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入駐主機及配套企業900多家,其工程機械產品涵蓋12大類、100多個小類、近500個型號規格,佔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5%。混凝土機械、挖掘機、建築起重機、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樁工機械等產品產銷量全球第一;礦山運輸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0%。

論科研實力,湖南有11個企業院士工作站,還有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擁有包括大量外國專家在內的機、電、液等專家研發隊伍,主持或參與起草國家標準500多項。還擁有包括盾構機在內的一大批具有原創性、創新性、戰略性、顛覆性的國內和全球首臺套產品共30餘項,產品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不過,目前我國的二手裝備在流轉處置上仍有幾大問題。

比如,交易稅費規則缺失。當前國內二手裝備出口交易主要以貿易商爲主,由於二手裝備回收模式大多爲個人交易,回收二手裝備普遍存在沒有進項稅票的現象,且沒有工程機械二手裝備稅費繳納具體規則。

標準體系也不規範。當前國內的二手裝備出口尚處於自發、隨機、零散交易階段,市場主體紛紛散落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由於缺少專業的行業市場指導,導致普遍存在價格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以次充好產品層出不窮,既衝擊了優質再製造產品的價格,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國外客戶對“中國製造”品牌的信任度,造成中國製造的二手裝備在國外殘值偏低。

另外還有展示平臺不健全、售後服務不完善的問題。劉飛香表示,若要暢通二手裝備在非洲、東南亞的等“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交易展示平臺的建設至關重要。通過平臺的搭建,不僅爲海外客戶提供了海量的詢盤資源,也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國內裝備製造發展水平,爲二手裝備規模化、規範化出口奠定基礎。

劉飛香建議,就以湖南自貿試驗區作爲試點,率先探索二手裝備出口交易稅費新規則,幫助和推動二手裝備出口相關企業大膽闖海外市場、安心規範賺錢。

同時,支持湖南率先開展二手裝備出口相關團體標準體系建設,構建二手裝備價值評估標準、再製造標準,同時建立具有獨立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增強二手裝出口市場交易信心。

最後,還應成立二手裝備出口行業聯盟,通過行業聯盟建立行業自律公約,規範行業秩序,促進二手裝備出口行業有序發展。

表示:“開展二手裝備出口是湖南服務和融入製造強國戰略,提升湖南先進製造業水平的重要契機,對推動實現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中非經貿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