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再次收跌,盤中上證指數更是一度“深蹲”超4%,市場觀望情緒漸濃。

不過在基金方面,近日,部分明星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又有新的動作,繼張坤、陸彬在管的多隻基金,紛紛提高單日申購限額之後,永贏基金、萬家基金等公司紛紛公告自購計劃。

此外,記者注意到,近期部分新成立的基金,比如安信遠見成長混合、國泰科創板兩年定期開放混合等,基金公司在其中也有自購的舉動。

多家基金公司開啓自購

近日,市場出現連續調整,今日在盤中時,滬指跌幅一度超4%,最低探至3147.68點,但截至收盤,滬指跌幅有所收窄。從過往來看,長下引線的出現,往往伴隨着短期調整接近尾聲。

而在市場持續調整中,張坤、陸彬等明星基金經理也都開始出手,紛紛提高所管基金的單日限額,不僅如此,記者注意到,部分基金公司又開啓了自購的動作。

比如永贏基金公告,擬出資3000萬元認購永贏成長遠航一年持有期混合A類份額。另據記者瞭解,永贏基金在此之前已持有基金經理於航在管產品,此次屬於新追加的自購。

於航表示,市場經過調整後,成長股估值降至較低水位,新能源、半導體等新興產業自去年高點至今普遍回調30%以上,其長期複合增速依然強勁,基本面維持向上趨勢不變。當前市場擔憂的負面因素正在消退,國內宏觀政策和美聯儲首次加息將在3月落定,大宗商品價格在高位難以維持,高景氣板塊或將重返市場主線。展望未來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對優質成長股持樂觀態度。

此外,萬家基金也在今日公告,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於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出資5000萬元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偏股型基金。

其實除了這些自購,記者注意到,自2月份以來,自購的基金公司還有不少,比如3月8日剛成立的安信遠見成長混合,基金管理人使用固有資金認購了1800萬元,還有2月18日成立的國泰科創板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國泰基金更是認購了8000萬元。

從新基金的自購來看,其實是可以實現多贏的局面,一方面基金公司自購買入,可以給投資者傳遞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此前公告進行自購的計劃,比如國泰基金曾在1月27日公告,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出資不低於5000萬元固有資金投資旗下主動權益公募基金,而此次認購國泰科創板兩年定期開放混合,相當於已經完成了自購計劃。

調整或接近尾聲

其實不管是明星基金經理提高申購限額還是基金公司自購,背後傳遞出的都是對市場的信心,但是持續的調整,還是會讓投資者感覺到很多不確定性。

那麼,當上證指數來到3300點下方,機構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婧表示:“我們對穩增長政策發力要抱有耐心和信心,中國經濟於去年四季度率先觸底,最近的經濟數據也呈現出一定亮點,比如出口的韌性和基建的發力,相信在今年全球逆流中,中國經濟能夠企穩回升達到預期目標。而同時,中國股市估值不高,經過下跌,上證50指數的絕對點位已回到2020年疫情期間的區間,安全邊際增強。按照歷史經驗,流動性危機解鎖後,市場回暖是大概率事件。”

永贏基金認爲,目前市場調整或接近尾聲,主要基於近期地緣政治衝突的雙方談判初現曙光,同時大宗商品價格漲勢已經趨緩,預計資源品價格或迴歸理性。若未來地緣政治衝突風險能夠緩解,全球經濟將呈現弱復甦而非衰退的趨勢。展望後市,若海外風險逐漸緩解,市場目光將重回國內,國內穩增長政策或將支撐市場回暖,從二季度開始,穩增長的政策效果或將逐漸顯現,在經濟基本面修復的情形下,股市有望迎來向上的趨勢。

招商基金則指出,對於短期市場的判斷,不依賴投資邏輯,短期核心在於交易結構,密切關注市場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以及融資質押風險。往後看,不必對市場的短期調整過度悲觀,中長期看,穩增長與分子端(企業盈利)均將加速發力,積極因素上修,風險偏好有望從低位緩慢抬升。關於配置方向,我們認爲A股市場未來將沿低估值發力,力爭把握基建與消費,繼續維持先價值後成長的配置判斷。

大成基金建議道,行業配置上關注地產、基建、銀行等“穩增長”方向。兩會將 “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全年政策發力託底經濟的趨勢較爲明顯。伴隨着地產政策出現邊際鬆動,基建項目不斷落地推進,寬貨幣與寬信用持續加碼,將支撐基建、地產、銀行等板塊估值繼續修復,且在當前海外因素擾動仍多的背景下,“穩增長”板塊短期也將具備較好的防禦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