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企業名稱申報登記公告,“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名列其中。這是繼2月份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註冊之後,又一新能源車企顯露經營保險業務意向。

車企涉“險”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18年,小鵬汽車已設立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公司,主要開展汽車保險代理業務,大股東爲廣東小鵬汽車產業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8月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中國註冊成立;2022年1月19日,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註冊。

除了新能源車企,大型車企設立保險公司或者保險中介機構的情況並不少見,廣汽、一汽均已設立下屬保險公司。

新能源車“扎堆”保險中介

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2月,業務佈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目前暫未查詢到“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工商註冊信息。未來如果要開展相關業務,還需要向銀保監會派出機構申請。

實際上,通過保險中介公司入局保險已經成爲新能源車企的普遍選擇。

此前不久,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已經完成工商註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蔚來保險經紀法定代表人爲曲玉,註冊資本5000萬元,由蔚來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營業範圍包括保險經紀業務、保險代理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等。

特斯拉更是新能源車企中開展保險業務的第一個喫螃蟹者。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在澳大利亞和香港啓動了InsureMyTesla計劃。2017年,該業務擴展至北美地區。2019年8月,特斯拉在美國加州正式推出了保險業務。

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上海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

一位多年從事財險合規管理的業內人士分析,新能源車企設立保險經紀公司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爲自己生產的車開發定製產品,同時賣保險產品的錢也“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從牌照獲批難度和經營難度來說,成立中介機構對於車企來說或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路徑。

從經營必要性來說,新能源車企進軍保險業有兩個重要因素:

其一,由於新能源汽車的修復及理賠標準與傳統燃油汽車有很大不同,保險公司受自身數據和經驗積累限制等原因,對新能源汽車收取相對較高的保費,即便如此,不少財險公司仍然出現了新能源車險虧損問題。

其二,與傳統保險公司相比,新能源車企瞭解個人客戶和汽車的風險狀況,未來可能推出更多的定製服務。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客戶駕駛汽車的方式將對他們獲得的保險費率產生影響。Tesla Insurance將會給那些使用自動駕駛儀的車主更加低廉的折扣,因爲他們的事故發生率會大大降低。

“主要新能源汽車保險與傳統車險不同,傳統險企覺得風險高要漲價,而新能源車企並不完全認可,希望通過定製保險來消除高保險費率帶來的競爭劣勢。”一位資深保險精算專家分析。

有行業人士表示,新能源車企通過經紀公司基本就可以解決承保流程的問題,只需要找一家保險公司出單,理賠可以藉助自己的服務網絡,成本也比保險公司低。該人士認爲,將保險作爲汽車售後服務的一部分並形成定製產品,這肯定是發展趨勢。

另一位保險中介負責人表示,作爲新能源車企,廠家在維修和服務方面參與度更高,信息化程度也高,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參與到保險的銷售、風控,甚至理賠中去。

車企自設險企不鮮見

除了新能源車企,大型車企設立保險公司或者保險中介機構的情況並不少見。

2011年,上汽集團旗下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包括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險費,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等。

同年,廣汽集團等大型企業發起成立衆誠汽車保險,後者成爲國內首家由汽車製造商牽頭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衆誠汽車保險也是國內首家掛牌新三板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

2012年,一汽集團成立鑫安汽車保險,其主要定位是一汽集團移動出行優質車險服務提供商。

對於大型車企來說,進軍保險業可有效降低保險成本,同時獲得一定的經營收益,也能整合產業鏈,豐富汽車售後服務形式。

大型車企旗下的汽車保險公司往往離不開股東支持。

例如,衆誠保險積極發揮專業汽車保險公司的技術優勢,從車、人、環境三大領域全面研究客戶用車風險點,爲客戶提供更精準的風險管理服務;通過對各種出險案例進行深入研究,特別設計主動降低行車風險方案,提供專業的風險防範教育,幫助降低出險幾率和出險時所發生的損害。

依託一汽集團生產企業佈局和利用遍佈全國的汽車銷售網絡,鑫安汽車保險目前已經設立了吉林、天津、四川、山東、青島、江蘇六家省級分公司。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評價特斯拉進軍保險業務時說,汽車公司開展保險業務的難度不亞於保險公司去做汽車。

目前情況來看,成立超10年的車企下屬保險公司普遍實現了盈利。

例如,鑫安汽車保險2014年便實現盈利,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淨利潤1.1億元、1.27億元。衆誠汽車保險成立7年後,即2018年才實現盈利,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淨利潤6078萬元、4990萬元。

一位保險中介負責人表示,以後不僅僅是新能源車企,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可能也希望在車險上有所作爲。隨着車輛智能化發展,車企都會推出專門的APP,上面就可能嵌入保險功能。按此趨勢,保險公司的話語權會受到更多挑戰,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