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黨俊武

2022年2月4日,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村暖心食堂,老人們在用餐 李信君攝 / 本刊

◇老齡產業是指老齡社會條件下所有經濟活動的總稱,相對而言,它是更高位階的新經濟,包含小老齡產業、中老齡產業、大老齡產業三個層次◇老齡文化產業、老齡健康產業、老齡宜居產業、老齡製造產業、老齡服務產業、老齡金融產業,將成爲發展老齡產業的新增長點◇從事業產業清晰定位、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產業政策、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加大技術研發和投入、加快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不斷推出實招硬招“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意味着我們要適應老齡社會需求,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中共中央、國務院2021年11月下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培育銀髮經濟,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完善支持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老齡產業發展。鼓勵各地利用資源稟賦優勢,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老齡產業。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老齡產業發展。

當前,我國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老齡文化產業、老齡健康產業、老齡宜居產業、老齡製造產業、老齡服務產業、老齡金融產業這六大產業,不僅是老齡產業的新增長點,也將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面向2035年、2050年這“兩個十五年”,老齡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伴隨人口老齡化發展和中等收入家庭大幅增長,從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和中年人的老年期金融準備兩個指標推算,預計2050年我國老齡產業將佔到屆時GDP總量的1/3,老齡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

全方位開發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指老齡社會條件下所有經濟活動的總稱,主要包括三個層次,銀髮經濟是老齡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一個層次是“小老齡經濟”或者“小老齡產業”,這是面向老年期的產品服務體系。目前,熱門的養老服務業、健康養老產業或者康養產業以及醫養結合產業、老年旅遊產業、老年文化產業、智慧養老產業等都屬於這一層次,這也是銀髮經濟的核心。 

第二個層次是“中老齡經濟”或者“中老齡產業”,這是着眼於滿足向老而生的個體全生命週期需求的產品服務體系。“中老齡經濟”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老年期前爲老年期所做的準備經濟及相關產業,二是老年期後的經濟產業。實際上,這只是微觀和中觀意義上老齡產業的核心內涵。 

第三個層次是“大老齡經濟”或者“大老齡產業”,這是適應老齡社會的新的經濟產業體系。一方面,老齡產業的關鍵在於社會成員在年輕時期的“準備經濟”,強調前老年期的創造、積累和準備,正是老齡產業作爲新經濟的核心內涵之一。另一方面,從規模和範圍經濟來看,老齡產業相比於老年經濟、銀髮經濟、健康養老經濟等概念,進一步擴大了對象規模和市場經營範圍等。 

推動老齡產業的發展,除了把握其內涵,還要關注老齡產業與新技術的結合。作爲未來經濟的戰略選擇,發展老齡產業需要關切科技化、智能化與老齡化相互交叉產生的海量需求,但同時要注意科技化和智能化只是工具載體,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仍是“內容爲王”。

一方面,把科技和智能邏輯與老齡化的社會邏輯相結合,供給側要主動回應中老年人羣特別是“新新一代”中老年人羣的日常生活、健康、抗衰老、養生、文化、醫療、康復護理等細分海量需求,打造低成本、高科技、高智能含量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另一方面,着眼長遠,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健康中國建設和新基建等重大部署,通過科技化和智能化強大工具點燃老齡產業的巨大發展需求,爲長壽時代條件下宏觀經濟的持續繁榮奠定雄厚底盤。總體而言,從“十四五”時期來看,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是重點。而從“兩個十五年”長期來看,在銀髮經濟基礎上全方位開發老齡產業將是大趨勢。

六大新增長點 

老齡文化產業、老齡健康產業、老齡宜居產業、老齡製造產業、老齡服務產業、老齡金融產業,將成爲發展老齡產業的新增長點。 

一是老齡文化產業。老齡文化產業是老齡產業的頂層,既有文化引領,又有對人的終極關懷。它是爲人的全生命週期“向老而生”的生活生命,提供精神引領的產品和服務的產業總和。涵蓋面向中老年的就業培訓、老齡產業分行業人才和客戶教育培訓、老年教育、出版、設計管理、傳媒、文化創意、藝術、旅遊休閒等產業以及相應綜合體文化服務產業。老齡文化產品和服務既有獨立存在形態和業態,也有以其他產品和服務爲載體的混合形態和業態,其消費對象不只是老年人,還有規模龐大的“新新一代”中老年人羣體,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二是老齡健康產業。老齡健康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涵蓋終生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體育產業、中西醫服務、非藥物健康服務等,重中之重是體育、養生、抗衰老、預防疾病和失能發生、慢病治療和康復的產品服務體系。這是爲全生命週期生活提供健康支持的產業體系,也是實現低成本應對老齡社會的基礎性產業戰略。老齡健康產業是老齡產業的底層、基礎和前提,發展方向是提高健康產出,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

三是老齡宜居產業。老齡宜居產業是適應老齡社會、按照年齡友好型建設理念的相關行業的總稱,其中包括滿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建設和改造行業,但重點是面向各年齡羣體通用建設和改造的需要。這是適應老齡社會而建設改造社會硬件體系的產業,包括道路、小區、公共場所等,但核心是老齡房地產業,即人們日常起居生活的硬件體系建設和改造以及房地產交易行業,具體涵蓋適老化建築設計管理、建築材料、建築工程、裝修裝潢、住房交易租賃、新基建、健康和養老等服務綜合體等。 

四是老齡製造產業。老齡製造業更強調產出對消費者全生命週期的連續意義。老齡製造業主要包括第一產業相應產品生產、加工產業,第二產業相應產品以及相應電子、智能產業,具體包括適老化食品加工和製造、飲品製造、服裝和製鞋、日用品、健康用品、體育用品、文化用品、電器和智能用品、中西醫藥製造和中西醫器械設備、傢俱、建築部品和設備、運輸設備等。需要強調的是,在產品設計、工藝以及營銷等方面需要年齡界分,並考慮人的全生命週期需要,這是老齡製造業不同於年輕社會製造業的重要標誌。

五是老齡服務產業。這是老齡社會條件下服務業的總稱,包括生產性服務、生活性服務各行業。當前,生產性老齡服務業剛剛起步,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而老年人的生活性服務規模已超過目前的養老服務,未來覆蓋人的全生命週期生活服務的細分行業將更全面更發達,主要包括適老化餐飲、美容美髮、沐浴、照護、安寧療護臨終照護等產業。區分老齡健康產業和老齡服務產業時,如果重點在健康和醫療就屬於老齡健康產業,如果重點在養,就屬於典型的生活性服務。

六是老齡金融產業。從全生命週期來看,如何創造財富並實現全生命週期各階段連續性配置資源以及家庭和代際間配置資源,這是長壽時代人的生存發展的重大課題,也是老齡經濟產業的重中之重。老齡金融產業除了面向老年期人羣提供相應金融服務,如老年金融規劃、老年理財服務等以外,主要是面向年輕人羣提供老年期金融準備的銀行、保險、基金、信託等相應產品和服務。同時,還包括面向老齡文化、老齡健康、老齡宜居、老齡製造和老齡服務各產業提供產業金融服務。

總體而言,發展老齡產業需要順應老齡社會需求結構、供給發展方式、深層動力機制以及相應制度安排等的系統性變遷,把現有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爲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新的產業體系。十大發展策略目前,發展老齡產業面臨一系列挑戰,需要從事業產業清晰定位、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產業政策、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加大技術研發和投入、加快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不斷推出實招硬招。

面向未來,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要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等重要指示,發展老齡產業主要有十個策略。 

一是大力發展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公共事業,加快生育、教育、住房、就業、養老、醫療保障制度深度融合性配套改革,儘快全面推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織就覆蓋全民從出生前準備到身後事處理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相應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爲老齡經濟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二是明確老齡產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定位,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各自優勢,加快推動老齡產業發展方式創新,爲長壽時代條件下全民的終生健康、富足、有意義的生活生命奠定紮實基礎。 

三是把全面推進老齡產業作爲重大主攻方向融入新發展格局,研究出臺實施國家全面推進老齡產業中長期發展綱要,從指導思想、階段性目標和任務、重大政策安排、重大制度創新和重大工程實施等方面作出部署。 

四是制定老齡文化、老齡健康、老齡製造、老齡宜居、老齡服務和老齡金融等領域的細分產業政策,從市場教育、投資機制、模式創新、品牌推廣以及區域產業集羣培育等諸多方面作出安排。五是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框架下成立老齡產業專門管理機構,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具體職責和相關部門各自職責,指導全國和地方以及分行業老齡產業快速發展。 

六是在促進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重點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擠壓有效老齡產業需求的瓶頸問題,釋放需求潛能,提高國民收入,讓中老年人在適度幫助子女的情況下有條件爲自己花錢。 

七是建立老齡產業模式國家創新基金,以獎勵帶動老齡產業企業加大持續創新力度,重點獎勵六大產業中湧現出來的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 

八是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針對抗衰老、健康管理等關係長壽健康領域的重大攻關課題,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促進制度性轉化。

九是加快教育改革,建立老齡產業人才培訓基金,培養老齡用品設計、老齡服務、老齡文化創意、老齡金融產品設計等各類老齡產業人才,加大老齡產業人才的繼續教育力度。 

十是充分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總結國內各地各相關行業已有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適時制定老齡產業促進法,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力度,推動老齡產業法治化進程。(作者爲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