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1天領200元?隔離險是福利還是智商稅?

來源:北京商報

當前,全國疫情多點散發,但作爲以疫情爲背景的新型險種,隔離險要下架的消息卻此起彼伏。經客服人員確認,產品下架並非子虛烏有,未來是否重新上架也未可知。

3月12日,關於隔離險下架的消息幾乎在保險營銷人員的朋友圈刷屏,多位營銷人員表示,衆惠相互惠無憂意外險將於3月17日下架、衆安保險愛無憂意外險將於3月15日下架。

爲了解事情原委,北京商報記者撥通了這兩款產品承保公司的客服電話。衆惠相互財產保險社客服人員表示,惠無憂意外險將於3月17日0時下架,暫時也不會上架了。對於下架原因,客服人員只是模糊地表示,是公司內部決定。不過,衆惠相互財產保險社的另一款隔離險產品並沒有下架。衆安保險客服人員也表示,衆安愛無憂意外險部分渠道已經停售。

此外,另一款熱銷產品——復星聯合愛無憂意外保險,此前也出現了下架的情況。

隔離險,即包含隔離責任的短期意外險,是可以讓投保人在隔離期內享受津貼補助的新型特色保險產品。

“這些將要下架的產品是‘網紅產品’,產品價格不高、保障範圍廣,是很多客戶首選的熱銷產品。”一位保險營銷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本爲需求高峯,爲何熱銷產品“逆勢”下架?該營銷人員表示,隔離險定價不高,有保障需求的客戶都會購買投保,而近期國內多地出現疫情,保險公司或是擔心賠付率過高,下架後可能會對產品進行調整。

某壽險公司分支機構負責人則表示,隔離險保費低廉,並不是盈利“大頭”。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的目的在於通過隔離險引流,進行品牌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但隔離險畢竟是新興產品,此前沒有類似產品開發經驗,保險公司可能出現了“賠本”的情況,下架是可以理解的。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分析表示,近期各地疫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隔離險賠付率大幅度提升。此外,部分投保人對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等情況有爭議,隔離險引發的理賠糾紛和消費者投訴激增,也是部分公司下架產品的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黑貓投訴平臺,以“隔離險”爲關鍵詞進行檢索,相關投訴有1700多條,主要投訴點在於理賠問題。例如,一位匿名用戶投訴表示,自己因次密被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符合理賠條件,卻因爲無法提供相關證明,申請理賠被拒。

不過,因賠付率高而下架、停售保險產品的情況並不罕見。徐昱琛表示,此前,P2P信用保證保險、手機碎屏險(部分手機型號)、航空延誤險等產品也出現過因賠付率高而下架或停售產品的情況。這其中,航空延誤險等產品在經過費率調整和優化後,能夠重新上架銷售。但P2P信用保證保險承保風險過高,且涉及其他業外風險,就再也沒有出現了。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研究員張俊巖分析指出,保險的本質是通過大數法則來分散風險,類似隔離險等碎片化產品,僅針對風險相對集中的特定人羣,容易帶來經營風險。

那麼,對於此類將單一風險放大的碎片化保險產品,爲防止出現賠付率過高、“賠本賺吆喝”的情況,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徐昱琛表示,保險公司應理性開發此類產品,不能盲目跟風。並且,此類保險產品在設計之初應把握好風險控制,儘量避免出現大額承保虧損;也要保證有合適的銷售渠道,能達到一定銷量,形成銷售規模。另外,從消費者角度而言,應儘量滿足消費者的合理預期,儘量避免出現理賠糾紛和消費者投訴等問題。

張俊巖則表示,保險產品設計、保險業務開展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合理的定價需要有比較充分的經驗數據積累,開發產品時要注意依法合規、不影響公司償付能力。保險公司盈利本就比較難,如果片面跟風不注意控制承保端的損失,很難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正如銀保監會在《關於規範“隔離”津貼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中所指出的,保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科學理性經營,爲消費者提供切實有效的風險保障。

對於此類產品,消費者在投保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徐昱琛表示,一方面,消費者應充分了解投保產品的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也就是看清楚這款產品保什麼、不保什麼。另一方面,消費者更應該清楚知曉產品的理賠流程和所需要的理賠材料。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相關文章